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地下水位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影响,利用ANSYS数值模拟计算在基本荷载组合情况下,不同地下水位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最大内力值和偏心距。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地下水位情况下顶板、中板、底板以及侧墙的轴力和弯矩变化小,但是中板的偏心距在地下水位距地表10 m,在顶板以下6 m时,有一个最大峰值。虽然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影响小,但是仍需对底层中柱底部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围护结构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通过ANSYS建立有、无围护结构两种情况下的荷载结构模型,并采用相同的荷载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内力和位移情况,并对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考虑内力的情况下,采用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建模较为合理;而在主要考虑位移的情况下,采用有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模拟比较贴近实际。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模型与有围护结构的相比较,其内力偏大,但具有安全储备,且侧墙的位移会偏小。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考虑的主要对象选择适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围护结构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通过ANSYS建立有、无围护结构两种情况下的荷载结构模型,并采用相同的荷载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内力和位移情况,并对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考虑内力的情况下,采用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建模较为合理;而在主要考虑位移的情况下,采用有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模拟比较贴近实际。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模型与有围护结构的相比较,其内力偏大,但具有安全储备,且侧墙的位移会偏小。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考虑的主要对象选择适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地铁大跨度单层风道结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某城市地铁车站大跨度单层风道结构形式不尽合理。经计算,此结构与一般跨度地下结构情况不同,结构顶、底板受人防荷载作用控制;地震荷载(仅考虑水平地震荷载作用)对结构为非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地铁地下车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以青岛地铁某明挖地下车站为例,通过静力法和时程分析法分别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对明挖地下车站标准断面的受力进行结构抗震性能模拟分析;对车站大里程端节点结构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结构抗震性能模拟分析。车站标准断面二维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时程分析法与静力法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内力计算结果比较接近,顶板跨中、底板支座、底板跨中、侧墙支座、侧墙跨中均受静力法计算结果控制,顶板支座、中板支座、中板跨中受时程分析法控制,对比基本荷载组合、准永久荷载组合的内力及相应的配筋计算,地震荷载组合对车站结构各构件承载力并不起控制作用;大里程端节点结构三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车站结构各构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仍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各种抗震计算方法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方面。针对这种情况,以北京某地铁车站为背景,采用惯性力法、反应位移法及动力时程分析法3种抗震设计方法对地铁车站进行了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得出了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矩形车站结构的柱、板、墙各构件内力分布特征。结果显示:3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各内力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其最大受力部位在底板与柱子交接处,但对于同一个内力而言,内力值有所差别。重点分析了3种抗震设计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地铁车站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一地铁车站结构,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其三维计算模型,研究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武汉人工波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离车站结构端部1.5倍车站结构宽度的横断面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考虑;车站结构纵向跨中的横截上结构内力及变形均最大,因而按平面问题计算的结构进行结构设计,结构是偏于安全的;地震荷载对柱端弯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侧墙,对板的影响最小.该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铁明挖隧道主体结构计算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讨论。主体结构应按水土分算进行计算,孔隙水压力宜相应折减;浮力计算应考虑主体结构所处赋水环境,分情况区别对待;在考虑荷载及其组合时,不宜忽略临近荷载、地基下沉、地震作用、人防荷载等作用,同时亦应考虑标准组合、偶然组合以及抗浮稳定性等;裂缝控制作为结构配筋关键指标,宜按外侧0.2 mm,内侧0.3 mm控制,且应分阶段考虑消峰、轴力取值、截面计算高度、分布筋与附加筋以及人为放大配筋等环节。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安全与稳定,需要了解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结构的力学规律。以深圳地铁装配式车站13号线市中医院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附属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表明:①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导致主体结构整体有向附属开挖一侧变形的趋势,结构内力出现重分布,附属结构施工开挖过程中主体拱顶弯矩最大增幅在开挖1阶段;②在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主体拱顶对拉连接、加强支护刚度等措施对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及变形进行控制,其中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措施的效果显著。结合设计措施的计算及实施情况对控制措施的设计应用进行研究,为装配式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地铁某标准车站为例,应用sap84软件分析地下两层站在地下水位变化时结构控制截面的内力变化。并通过分析构件在不同荷载情况下内力变化,以此来讨论结构控制截面随水位下降的变化情况,为以后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疏散模拟程序和火灾模拟程序对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了中庭式地下车站的布局、烟控系统和喷淋系统在火灾时能否为乘客提供足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WiMAX技术在地铁应急通信组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驰 《铁道运营技术》2011,17(2):14-15,19
在地铁组网方案的选择中,在保证各项基本业务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应急情况下的通信方法。而相对于现有的2G、3G无线解决方案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同异频组网,WIMAX技术在独享频率资源以及非视距覆盖能力上存在优势。为此,提出了利用WiMAX技术的组网方式,采用点面结合的无线覆盖方式来保证双向通信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频段选择、基站规划、基站设备配置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田文将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3):12-13,15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铁路地基处理技术。结合洛湛铁路梧州车站软基处理,对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CFG桩的作用机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4.
InSAR技术在高速铁路采空区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选线不可避免地将会穿越采空区,需要准确查明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文中使用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2009~2015年间的数据对比分析,查明某在建高铁跨越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为线位的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InSAR是一种有效的采空区变形监测技术,在铁路跨越采空区变形分析及指导地质选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分析编组站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已经开通的成都北编组站CIPS系统实践,介绍CIPS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提出我国编组站现代化技术采用综合集成自动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轨新线建设中票务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新线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票务工作的开展,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票价及票务管理,并保证售检票系统顺利建设及一卡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詹龙飞 《铁道勘察》2011,37(2):72-75
在目前国内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TSP探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结合预报实例,提出了在TSP探测数据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导致数据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并提出了对数据分析处理后的成果进行地质情况判释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TSP在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P是一种新型的隧道地震探测仪器,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波器记录的反射信号,判别隧道洞身围岩类别、完整性及保水性,主要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理论基础及成果判释,以及该系统目前存在的优点及缺点,并介绍了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1工程概况 新加坡陆路交通局负责岛上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随着环线工程的完成,现有轨道交通网将增加29座地下车站和34km长的线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探讨价值工程在工程材料采购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