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通过对机车接触器、继电器用QKW5型速动开关在加工工艺改进后可靠性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绘制出产品的失效浴盆曲线,为QKW5型速动开关产品改进的合理性提供试验依据,通过累积检测数据的概率分析,为该产品质量提升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TB/T3219—2010《机车车辆继电器和接触器可靠性试验规则》的相关规定,设计了一种较为方便经济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并通过具体试验予以验证,为速动开关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降低速动开关研发成本、缩短速动开关研发周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鉴于机械寿命的提高是国产速动开关替代进口产品的关键,简要阐述QKW3型速动开关的主要结构,分析该开关的主要失效形式,包括动作行程超差和动触头静触头磨损、变形严重2种。针对动作行程超差,分析压杆机构的具体结构,总结4种失效形式,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动触头静触头磨损、变形,在阐述动触头静触头接触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辆司控器是司机操纵列车运行的主令电器。司控器可靠性直接影响列车控制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针对司控器常见故障,如机械锁卡滞、联锁机构功能失效、换向卡盘限位变形、速动开关卡滞等分析原因,并指出通过将机械锁改为无弹子式结构,采取防尘设计,以及完善检修规程、设计司控器试验台等维修策略减少司控器故障,提高车辆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广州地铁6号线ATO模式下制动失效、自动折返后车门自动关闭等问题,查明了问题原因为司机控制器速动开关动作不一致,并通过优化控制电路解决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可靠性理论,由司控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出发,设计由司控器动作试验台、微机柜和负载柜3部分组成的司控器可靠性试验装置。介绍可靠性试验的流程、动作周期及循环方式,分析试验前的要求,以及试验中与试验后的检测项目、失效判据、失效时间确认方法,探寻提高司控器可靠性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功率模块的现状、封装过程、可靠性及其失效规律,论述了研究模块可靠性的标准试验方法如耐力试验和环境试验,讨论了模块的主要失效机制如键合引线失效、表面金属化重建、焊料疲劳和衬底分层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接触网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的不全面,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建立接触网失效故障树,对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所有故障组合;定量分析找出了容易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类型,根据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了有效提高接触网可靠性的相应建议,为接触网系统的设计、维修以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铁路继电器是铁路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它在运行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确保各种自动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保证。分析影响铁路电器正常工作的主要环境因素,对铁路继电器在温度应力和振动应力下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为了更快速、准确的了解其振动和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可靠性寿命,设计在规定随机振动应力下施加4个温度水平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确定铁路继电器在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2方面的失效判据,机械参数、电气参数、触头动作特性和表面形貌的三维参数是对继电器的失效判据和分析的必备数据。根据铁路继电器的失效寿命特性确定失效寿命分布与可靠性统计模型,并进一步阐述了无失效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脉冲开关用晶闸管对di/dt耐量的高要求,阐述了晶闸管的导通过程和di/dt的失效机理。通过选用适当的硅单晶参数,调整P基区浓度分布,优化门极图形,采用双负角造型工艺,设计并试制出6英寸脉冲开关用晶闸管。该晶闸管的脉冲峰值电流可达300kA,di/dt耐量超过3000A/μs,试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S700K型道岔发生灰显故障的各种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采用冗余技术,解决道岔速动开关和安全开关接点接触不良的问题,消除道岔灰显故障,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铁路继电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研究环境应力中温度对铁路继电器性能的影响。分析继电器触头在温度应力下的失效机理,在化学侵蚀和电弧侵蚀2方面开展继电器性能退化的研究。为了更快速、准确地了解继电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性能退化量,提出步退应力加速退化试验方法,对试验应力水平的选择、样品数量的确定及试验时间等进行分析。针对试验过程中继电器接触电阻的退化,应用Wiener过程对继电器累积退化量进行处理,得到继电器在试验过程中的退化方程和可靠度函数。  相似文献   

13.
可靠性分析是高速列车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车辆服役安全和运维成本。随着高速列车的大范围、长周期运用,开展包括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分配、失效规律建模、维修周期优化在内的综合可靠性分析已成为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创新性地将车辆结构、车辆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理论融合,以高速列车稳定性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车辆稳定性机理、系统逻辑关系和失效模式分析,建立了高速列车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的单元重要度算法、基于历史累计失效率的历史失效度算法、以及改进的结构复杂度算法,进一步提出综合考虑重要度、结构复杂度、历史失效度以及各单元工作时间的改进AGREE可靠度分配算法;同时基于可靠性分析模型和单元历史失效规律,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周期优化方法;最后,以国内某型高速列车稳定性系统的综合可靠性分析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S700K型道岔发生灰显故障的各种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采用冗余技术,解决道岔速动开关和安全开关接点接触不良的问题,消除道岔灰显故障,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考虑运行过程、多状态性、动态失效及恢复机制等问题,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对CTCS3-300T车载系统运行可靠性及可用性进行评估。在分析300T车载系统结构及可靠性框图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运行过程,实现动态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动态贝叶斯网络推理结果表明:300T车载系统具有高运行可靠度和可用度,系统失效后,能通过切换冗余开关迅速恢复系统功能;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对系统功能模块的重要度顺序和导致系统失效的敏感性元件顺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运行阶段,对主系统和备系统进行定期切换,能有效提高运行可靠度;备用动车组可有效提高运行可用度。最后,通过中国铁路某集团有限公司300T车载系统现场维护数据验证本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地铁牵引变电所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水平及其可靠性研究成为地铁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将故障模式后果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2种方法相结合,对地铁牵引变电所进行可靠性分析。首先建立完善的FMEA表格,找到牵引变电所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失效后果、故障检测方法及补救措施,再建立牵引变电所故障树,求取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并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影响地铁牵引变电所可靠性的最薄弱环节,定量分析计算顶事件的失效概率,得出牵引变电所的可靠度,2种方法的结合为地铁牵引变电所可靠性分析提供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机车电传动》2021,(5):64-70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SiC MOSFET器件中的体二极管可靠性有极大的提升,并在部分领域和模块中取代了续流二极管。文章基于浪涌电流试验,对不同沟道状态下SiC MOSFET器件浪涌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搭建了浪涌电流试验平台,对CREE和Infineon两家公司的器件进行了浪涌电流试验;然后,测量和对比了试验前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导通电阻、体二极管电压和漏极漏电流等特性的变化;最后,通过超声波扫描显微镜观察了器件失效前后内部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器件的失效原因。试验结果表明,SiC MOSFET器件在浪涌电流冲击下,栅极可靠性和金属层可靠性共同决定了器件的可靠性:一方面,栅极可靠性高的器件,沟道导通有利于降低最高结温,提高浪涌电流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栅极可靠性低的器件,沟道的关闭有利于保护栅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异物入侵的边缘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中值滤波算法和开关滤波原理,结合现场复杂多变的监测环境,采用改进的开关型中值滤波器,以分段统计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为了更好的恢复被破坏的数据,结合铁轨具有连续边缘走向的特点,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边缘追踪,提出改进的Canny算法,用于判断铁轨的异物入侵,并对问题进行了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噪声抑制能力远优于传统算法,能适合现场的监测,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和细节边缘表现力,提高了整个监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传统设计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泥浆门常常因滑道卡住异物或限位装置失效的情况下,导致泥浆门在开关过程中卡死并无法准确判断泥浆门是否开关到位,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泥浆门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另对泥浆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操作完成后恢复的操作要点进行梳理说明。  相似文献   

20.
CRH_2型动车组用YC216连接器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列车运行中的连接器需确保接触可靠性、端接可靠性和连接可靠性,通过3种可靠性的分析,建立了过程失效模型,重点阐述提高连接器固有可靠性的途径。化解各失效模型,降低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