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海》2017,(5)
正今年以来,全球航运复苏步伐加快。伴随航运市场需求格局变化,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新承接船舶订单量降幅收窄,但船海工手持订单量持续下降,融资难、接船难、盈利难依然未有根本改观。历经金融危机以来十年之久的低迷,船海工走向复苏路在何方?转型升级亟须也开始孕育走出低迷的新动能。走向复苏面临重重困局全球船海工行业及相关市场持续低迷,已非一日之寒。克拉克森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全球造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问世以来,它的思维方式冲击着各行各业,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将互联网技术和船海工程业充分融合,精心打造"互联网船海工程业",这是创新做强的唯一选择,也是近期的战略目标。我们需要创新,必须以设计为先,利用互联网的丰富思维和创新的内涵,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创建品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引领知识前沿。随着软、硬件基础的不断建设,人才资源的大量汇集,"互联网船海工程业"必将带来船海工程科技的创新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变观念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一线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提高我国船员素质,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文章从教学与科研,本科与高职,需求与供给等方面指出目前船海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航海》2010,(2):53-53
<正>"中国国际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论坛及展览会暨中国国际船舶建造技术和船舶工业装备展览会(简称"WOETE国际船海展")将于2010年5月20-22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WOETE国际船海展"是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指导,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上海鸿与智实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船级社、中国船东协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5.
贺怡 《中国水运》2006,6(1):68-69
结合高职物流专业来讨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操作型的人才为目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初级阶段,易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对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物流人才进行了相关研究讨论,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6.
1论坛概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2011年工作要点中关于“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更加突出为科技人才成长服务”的工作重点;为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需求趋势,交流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经验,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省造船工程学、武汉理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由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船海工程》杂志社承办,由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协办的“2011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发展论坛”于2011年5月20日至22日在江苏镇江举行.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0,(7):16-16
201O年6月10日.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ANSYS技术支持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国内在船舶与海洋技术领域具有相当实力的研究中心。该中心全面采用安世亚太公司提供的ANSYS系~UASAS(近海及海洋大型结构专用分析软件)、AQWA(多体水动力学分析软件)进行相关设计与学术研究。江苏科技大学葛世伦副校长.船海学院蒋志勇院长,安世亚太徐勤勇副总裁、南京分公司高晓安总经理等出席了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8.
《船海工程》2006,35(6):F0002-F0002
《船海工程》杂志社编辑出版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2006年12月15、16日在湖北省应城汤池宾馆召开。共有来自省内外21个单位30位新老编委或他们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参加《船海工程》发展讨论。  相似文献   

9.
CNSS 《珠江水运》2022,(4):42-43
2月14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以下简称"太湖实验室")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船海数据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创实验室")在无锡揭牌——这是太湖实验室和华为的首次跨界合作,抢占智能船舶装备和创新技术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对激光熔覆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叙述,归纳、总结船海工程中常用的熔覆粉末及其应用基体,阐述国内外激光熔覆技术在船舶工程领域中的研究状况,指出激光熔覆技术在船舶工程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李翼  吕建军  周陶然  甄希金 《船舶工程》2021,43(6):前插15-前插21
船舶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在船舶建造全生命周期内灵活实现不同的决策目的,并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产业革新的过程.针对船舶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分析船舶智能制造上层关键技术和关键能力要素,搭建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该体系是释放船舶智能化制造转型红利的核心手段,是构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与应用体系的先决条件,可有效引导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智能化转型路线和节奏,推动船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第八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6日~ 2 0日在武汉召开 ,会议由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深圳、江西、福建、黑龙江、浙江、武汉等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 ,由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承办并委托《船海工程》杂志社具体安排。会议共收到论文 5 0余篇 ,由《船海工程》杂志社编辑出版了《第八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载文 5 0篇 ,内容涉及船体、船机、船电、航运开发、企业管理等专业学科中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成果等 ,同时还涉及了一些在应用开发中成功经验的总结 ,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会议…  相似文献   

13.
正《船海工程》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船海工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水路运输"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发布船海领域相关国家标准36项,其中制定标准28项、修订标准8项,主要涉及智能船舶、潜水器、噪声测量、推进装置、小艇、救生设备、半潜式平台等重点领域,详见表1。2022年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发布船海领域相关国家标准外文版30项,主要涉及船舶术语、发动机及后处理装置、管系设备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为迎接全球船舶行业面临的世界经济发展停滞和船海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严峻挑战,全面对标分析中国造船企业与世界一流的韩国造船企业之间的差距。对比2020年中韩造船三大指标和主要船型建造的实动工时与关键周期数据,对中韩造船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三大方面的精细化、标准化、机制模式等关键性问题进行对标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中国造船业应积极开展常态化、精细化的对标工作,准确研判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主攻方向,聚焦关键环节,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李明 《中国水运》2002,(3):40-40
1200/1500t江海直达货船是由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船海系于1993年前后研究设计的江海直达船型.在此设计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姐妹船主要有江西省的"寰海6"轮,湖北省的"黄鹤17"轮、"黄鹤19"轮和"旭海"轮等.这些船舶建成后主要承载长江各港口至国内沿海港口间的货物运输,并已相继投入营运6-8年.综合这几年对船舶的营运管理、机务管理、实船技术性能测试以及部分船员的操作反映等情况,我们认为该种货船具有线型理想(球首涡尾、双尾鳍),阻力性能优良,船体敞水效应佳,螺旋桨推进效率高,操纵性能好(回转半径只有1.8倍船长),设备选型比较经济适用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感觉到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以下从船公司角度对该设计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船海工程》2021,(2):I0002-I0002
《船海工程》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船海工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交通运输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船近年来发展迅速,高速船的振动问题也受到设计、建造、检验、营运等有关方面的关切和重视.由于高速船自身的特点,以往的船舶和舰艇的振动研究成果直接用于高速船还有一定距离,为适应高速船的发展,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船海系和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于1996年下半年起承担了中国船级社课题<高速船动力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优秀期刊资助项目《船海工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刊号ISSN1671-7953CN 42-1645/U。本刊主要刊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论文,发布该领域中生产、科研、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船海工程》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船海工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水路运输"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