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居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行特征及掌握其出行规律,以《郊区保障基地大型居住社区出行特征及意愿调查》中的调查数据为支撑,筛选其中的保障性住房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特征、保障性住房居民群体的出行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居民的出行需求及其出行规律,并简要探讨了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得出职住不平衡和经济条件差带来了更加依赖公交及交通出行分布集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公交分担率的宏观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政策)及微观影响因素(出行者特性、出行特性、交通方式特性)入手,通过分析研究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利用南京市现状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Trans CAD软件构建了多项Logit(MNL)模型,并对模型计算出的参数结果进行分析,求出样本中各居民所选择常规公交、地铁、出租车这些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概率,并与实际公交分担率进行对比,根据绝对误差来评价了模型精度。最后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的原理以及模型变量提出了提高公交分担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居民出行OD调查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并且常常由于调查的组织不力或者调查人员的不负责而导致调查数据不可信.公交IC卡数据可以准确显示每位持卡人的出行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居民出行OD信息.根据公交IC卡数据的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提出了相应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利用处理后的数据使用VBA结合ADO技术推算公交出行的OD矩阵.利用此方法对昆明市公交出行OD进行推算,获得数据精确度较高,可以作为传统的大规模人工OD调查的替代方法.结合推算过程遇到的问题,为公交IC卡数据记录方式提出4条改善建议以使数据能够更准确、更简便地应用于OD推算.   相似文献   

4.
一个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温岭市公共交通居民出行决策调查分析,得到温岭市居民对公交出行的社会需求。根据调查得到的统计结果,设计出解决温岭市公交出行存在问题的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使交通参与合理选择出行路线,节约出行时间.使公共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使交通管理从被动向主动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居民选择何种公交方式出行,以非集计理论为方法,结合西安市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特性,以地铁出行和地面常规公交为选择肢,确定相关因素作为影响变量,可建立居民公交出行选择MNL模型.使用交通分析软件TransCAD标定模型,可获得模型各影响变量参数值,并依据统计学原理和相关参数检验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最后再运用另外400份居民公交出行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南京市网约车数据研究居民出行行为特征.首先,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将南京市核心区划分为102个独立小区;然后,对出行需求的时空特征分析可以动态调整一天内不断变化的出行需求和交通供给;最后,采用WAVE-SVM耦合模型来预测居民出行需求,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还可以捕捉到短时交通需求的非平稳特性.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三塘地区地处杭州城市北端核心地带,拥有大量居住社区及常驻人口。由于开发年代早,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以及道路建设进度的落后,区域内部交通出行及停车矛盾十分突出。本次提出的社区公交方案,以居民入户调查为基础,详细分析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在传统公交运营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线路规划时串联起商业、学校、医院、停车场等多个居民区内出行热点地区,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公交的功能。同时,为类似大型居住社区提供了发展社区公交的一种可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出行调查是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重要的数据来源,而国内外近几年使用的调查方法费时费力、数据量不大且很多处于理论阶段无法应用到实际中.为了解决当前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手机APP的出行调查系统,同时还探讨了将收集到的出行数据运用到交通规划模型中的问题.该系统在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以及收集轨迹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定位技术无法准确获知居民室内位置的特点,以达到收集居民出行数据的目的.具体方法是计算一定时间内轨迹数据的定位精度和速度来判断该段时间居民是否停留,然后将识别出的停留点根据距离进行合并,居民出行结束后在合并后的停留点位置填写相应的出行信息.从在上海青浦区的居民调查中可知,此系统使用的停留点识别方法其识别精度达到96%,因此利用该方法能够客观地收集居民出行过程中活动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信息,对提升出行预测模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交通是面向大众的服务,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的制定与完善需要重点考虑出行者的出行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借鉴服务经济学的理论将公共交通服务模式分为公交服务标准、出行者界面、公交服务环境和技术4个维度.基于攀枝花市居民出行调查与公交专项调查数据,应用SPSS定量分析出行者特征要素与公交服务选择的相关性,以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公共交通系统承载了大量的居民出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IC卡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乘客出行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可分析居民公交出行规律,进而优化公交服务.引入信息熵及熵率对居民公交出行链重复性进行量化,研究了基于量化指标分析居民公交出行规律的方法.通过出行地点状态标定,将乘客的出行链转化为离散的出行序列;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轨道交通客流转移预测为目标,综合考虑居民出行选择习惯、交通信息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利用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SP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数据构建ML(Mixed Logit,混合Logit)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转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L模型能够反映出个体选择喜好的随机特性;居民出行选择习惯、交通信息及交通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居民向轨道交通转移的选择;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建成后,预测可承担乌鲁木齐市南门附近居民31. 75%的出行,该部分出行主要是从常规公交、BRT和出租车转移而来,而私家车出行向轨道交通转移较困难。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特别是新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居民的出行方式是优化出行结构、科学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前提。目前针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人属性和出行特征方面,没有考虑交通供给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文中在山西太原、运城和吕梁3个规模不同的城市进行居民出行调查,选取个人属性、出行偏好、出行特性、交通供给水平、城市规模和出行方式作为变量,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出行行为研究,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济特征对个人属性的影响最大,经济条件越好的出行者越有可能选择私家车出行;公交供给越充足或停车位供给越少,居民越有可能选择公交车出行;出行偏好期望越高、出行距离越远、出行次数越多的居民选择私家车的概率越大;高峰期出行和工作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的概率更大;大城市居民相比中小城市居民更倾向于私家车出行。  相似文献   

13.
交通方式的选择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影响交通方式的因素来说主要可分为出行主体的特性、出行特性和交通设施的特点三大类。其中票价属于交通设施特点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对于公交的选择。因此研究票价对于出行选择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永嘉县居民发放交通调查问卷的方式,借助回归统计学原理,对调查数据使用Logit模型,研究了票价对县域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为县域主管部门制定科学的公交票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兰州市内交通以东西向为主的轴向交通特征,以及主干道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重叠、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单一、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偏低的局面,提出了在政策引导下,优先建设公交基础设施,调整公交线网结构,保证公交运行路权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中心城区交通规划的展开,迁安市展开中心城区范围内居民出行调查,对迁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交通工具拥有量、出行率、出行方式、出行分布等方面,梳理迁安市居民样本特征及出行特性,在相应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迁安市交通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为交通需求模型的搭建提供参数,为新城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了解居民公交出行乘车特征、掌握公交出行客流规律是公交规划和运营决策的基础.为了研究不同时段居民公交乘车的分布特性,以北京市分段计价线路公交IC刷卡数据为依据,基于数据挖掘工具分析了居民公交出行乘车的距离特性,并对乘车距离分布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公交乘车距离服从威布尔分布,在置信水平为95%的条件下,平方误差和小于0.01,拟合优度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17.
首先,明确老城区的交通整治应该重点关注道路网系统、停车系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4个方面的交通需求和县城居民的出行特征,探讨了老城区交通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随后,结合山东省郓城县实例,提出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应当采用机动车和公交并举的交通策略,在道路网规划时充分考虑对非机动车及公交路权的保护,以及交叉口的整治,并建立连续的慢行系统,同时指出县城老城区的停车规划宜采用公共停车场补充、停车需求管理、停车位共享等方式来综合解决;最后指出,老城区公交及对外交通枢纽设置需要结合城乡两层需求来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团块状单中心大城市的出行距离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出行距离分布是交通需求研究的基础.以紧凑布局的团块状单中心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3种长度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居民出行总量在这3种不同长度下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原理与算法.根据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公交站点覆盖率确定各交通区的公交分担率,得出交通区公交出行量,再应用最大熵原理进行公交出行分布预测.模型引入重力式先验概率,将发生概率最大的公交出行分布视为预测的出行分布,隐含考虑了随机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描述了出行者的交通行为.最后以安徽省某市公共客运交通专项规划的调查数据进行预测,实例应用显示该模型计算过程简便,能准确标定参数,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居民出行特征调查是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各类相关规划的基础,为政府的交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该文以大量、翔实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详细分析了保定市2008年的居民出行基本特征、出行方式特征及出行时间特征,为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制定交通政策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