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行道的设置是城市道路建设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本文结合南京市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使用对人行道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人行道的设计规划、空间布局、设施配置3个方面提出对人行道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并且针对人行道的3个结构部分,路牙(沿)、基(垫)层以及铺装层的材料性能的优缺点进行比对,针对各种材料的缺点提出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上的改进方法。本文对人行道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材料选择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将隧道人行道或检修道合理加宽,改造为人非混行道,并提出适用于一定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交通量的宽度取值范围。人非混行作为一种交通方式,目前往往缺乏理论支撑,难以确定合理的设置宽度及适应交通量,本文将行人按照非机动车交通流中的侧向干扰考虑,从而确定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隧道人非混行道宽度取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非机动车对沿人行道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周边交通的影响,对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进行优化。选取重庆市6个沿人行道设置的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调研,分析非机动车车道宽度、公交车停靠站长度、当量交通量、非机动车速度等参数与3类冲突率(非机动车与公交车3种形态的追尾与横向冲突率)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和相关性系数建立交通冲突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模型误差均小于10%。研究表明:当非机动车道设置宽度在3.5~4.0 m、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长度在16~18 m时,3类冲突率最低。当量交通量达到700 pcu/h之后,冲突率趋于平稳;此时非机动车速度仍不宜大于6 m/s。选取2个公交车停靠站进行冲突率预测,并对其进行安全等级评价。以冲突率最低值作为约束条件,对沿人行道设置的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优化。研究成果可为公交停靠站周边区域的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08,(11):69-69
人行道行人要在人行道上行走,多人同行时就注意避免三人以上并行而妨碍别人通行。没有设置人行道的路段,行人应在非机动车道右侧1米范围内行走。行人在上述活动空间内行走时,车辆不应侵犯其安全通行空间。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形、地势、土地及历史方面等原因,青岛市区大部分城市道路未设置非机动车道,而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有限,导致大量的市政管线检查井不得不设置在车行道上,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问题较为突出.通过近几年的检查井整治工程实践,青岛市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功的检查井病害处置措施,并编制完成了地方性的《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及通用图集》.相信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国内其他城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使城市道路更好地满足宜居城市关于交通便捷有序、城市景观优美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可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形成节能环保型交通出行方式。针对于此,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及道路红线宽度方面进行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标准研究:以机动车道一条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计算得出不同等级、不同车道的通行能力标准;以规范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为基准,综合设施所处地位和服务水平,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横断面下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流运行、交通安全、道路绿化等影响因素,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断面形式下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从通行能力标准和最小红线宽度两方面为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提供了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7.
从行人步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出发,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选择9条具有代表性的人行道进行道路几何特征及交通流特征调查,并采用路边询问法进行行人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运用偏相关分析得到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机非分隔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设施带)宽度、人行道宽度、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流率及人行道上的障碍物分布状况。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行人流率范围内行人服务水平与行人流率的关系,最终建立的基于道路环境的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模型与HCM方法相结合可有效预测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带起分隔车道、美化环境等作用,但不当的绿化带设置也给交通组织、防尘降噪及分期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文中以城市主干路为例,从道路的交通组织、绿化的防尘降噪功能等方面对绿化带的设置位置进行分析;从满足车、人交通需求、保证管线布置空间及保障分期建设计划顺利实施等方面对绿化带的设置宽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满足交通、绿化功能及分期建设等要求的绿化带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城市道路设计精细化转变,提升过街安全,近几年交叉口路缘石转角半径相应减小。为解决缘石转角半径减小引发的交叉口人行道空间大幅缩小问题,首先分析了决定交叉口人行道空间的三大因素,即通行空间、绿化空间与红灯等候空间。然后选取北京市典型交叉口,确定等候空间范围。最后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切角大小,给出不同缘石转角半径情况下,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得出结论:当缘石转角半径为5 m和8 m,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分别为5 m与3 m时,可以同时满足等候空间、通行空间及绿化空间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健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21-23,27,5
随着我国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步行空间呈现出日益被机动车通行空间压缩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人本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出行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该文针对规划、设计与管理3个环节中,影响人行道通行环境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构筑和谐步行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桥梁人行道作了如下规定:“Ⅰ、Ⅱ级公路上的全部桥梁及Ⅲ级公路上采用净-7的桥梁,一律设人行道。Ⅲ级路采用净-8的桥梁,不设人行道。Ⅲ、Ⅴ、Ⅵ级公路采用净-6的桥梁,一般应设人行道:采用净-7的桥梁,一般不设人行道……”但从历年使用的情况来看,在远离市镇或桥长较短的桥梁上设置人行道的作用是不大的。桥梁人行道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行人安全,减少车辆肇事。根据历年来对肇事的调查,在线路上发生的较多,而在桥梁上发生的几乎没有。而一般的桥面净空是窄于路基宽度的,由此可见撞人肇事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路太窄、行人无处走而造成的;不按规定的高速行驶,才是车祸的根源之一。这里,还可以用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准则规定Ⅲ级公路的行车最大密度为每昼夜3,000辆,假定在白天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铺设方砖的人行道路面在雨天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提出一种在方砖之间保留缝隙的铺设思路。当出现降雨时,雨水可以通过方砖之间的缝隙渗入地下,以减少这种人行道路面的积水。基于该方法研究了不同宽度缝隙对行人脚部的不适程度,缝隙方向与路面积水的关系,以及该方法对人行道建设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尚婷  吴鹏  李松凌  夏瑜 《公路》2022,67(1):228-234
针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立交出口小间距路段车辆运行效率低、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提出在隧道内设置车辆允许换道区域的方法.首先,对发生在隧道内的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隧道内可以单向设置变换车道的区域;其次,提出允许换道区域的交通标志版面设置方法和标线设置形式;然后,根据驾驶人行为特性计算得到在不同服务...  相似文献   

14.
独肋下承式系杆拱桥具有跨越能力强,占用桥面宽度少,桥面标高低,结构简洁,造型优美,施工方式灵活多变,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横向只有一片拱肋,一般拱肋设置在桥面横向中间位置,吊杆也设置在拱肋正下方,如果桥面宽度较大,则对桥面横向受力要求较高.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平面及空间计算软件,分别对结构纵向整体受力及横向受力进行对比计算,同时对结构的空间稳定性进行分析,确保桥梁各个构件的受力满足要求[1],为类似桥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人行道人群400千克/米~2。 2.桥面宽度;总宽30.35米,6车道,两侧人行道净宽各2米。 3.通航标准:尽可能一跨过江; 最高设计通航水位:4.30米;  相似文献   

16.
上虞市环城南路曹娥江大桥主桥为55+5×72+55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双层连续箱梁,其特点是在箱梁底板外挑悬臂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布置,而在箱梁顶板上布置行车道,构成双层双向通行的新型连续梁桥.本文介绍了该桥的概况和设计特点,以及箱梁的空间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不仅涉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而且与地下综合管线布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依据国家相关规范,阐述了如何在满足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布置地下综合管线,探讨了道路横断面设计与综合管线布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行道冬季养护成套设备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汽车公路技术大学И.Г.克里钦克А.Б.克拉彼芬人行道冬季养护的基本任务是保障行人的安全及舒适。由于人行道宽度有限,要清除人行道的冰雪沉积层,就不可能采用汽车道上使用的相同机械,而要采用各种小型机动机械。这些用...  相似文献   

19.
桥梁检测车是在二类底盘基础上加装专用装置的特殊专用车辆,用于桥梁的检测及加固时提供作业平台。受GB/1859车辆总重的要求,车辆不能超重,同时要满足双向八车道及十车道的宽度要求以及人行道较宽的要求,估开发了轻量化大跨度22m桥梁检测车。  相似文献   

20.
人行道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人行道的功能及设置进行了阐述,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