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  郭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11,M0004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汤祥  杜威  马健霄 《人民公交》2022,(10):85-92
随着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持续快速增长,均质化的轨道站点组织设计与不均衡的站点客流之间矛盾开始显现,导致部分核心轨道站点在高峰时段形成了客流服务瓶颈。本文通过构建轨道站点间OD矩阵获取模型以及客流服务指标评估模型,力图在轨道建设前期阶段提前识别出客流服务的瓶颈区段,分析判断客流服务瓶颈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轨道站点交通设计容量、疏导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合理确定周边开发强度等疏解措施,避免形成轨道站点客流服务瓶颈。本文研究成果对优化核心轨道站点设计标准、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互适、科学控制轨道周边土地开发强度等方面具有一定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域铁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土地的二次开发,影响城市空间格局.文中对成都市域轨道交通之一的成彭市域铁路交通枢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传统交通枢纽规划与开发的不足之后,借助成彭快铁规划设计案例,从交通枢纽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炼出规划设计策略,总结设计特色,包括强调站点周边功能复合,站点周边用地的高密度开发以及对公共空间的塑造,以此凸显鲜明可识别的城市意象.同时借鉴国外的站点开发经验,提出了成彭市域轨道枢纽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推进,通过建设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是未来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轨道交通与活动空间的功能复合,分别以供需匹配、轨道接驳、用地性质及公共空间等多个层次,建立各类功能分级评价指标,构建城市交通轨道站点的评价分级体系。同时,以浙中城市群轨道金义线为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测算各个站点的交通与活动空间的指标数据,形成轨道站点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各站点乘客出行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站点分类研究方法.使用城市轨道进出站刷卡数据,讨论不同输入变量下的聚类结果,建立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不同类型站点识别方法,并运用于重庆市主城区轨道站点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进出站客流数据能较好反映不同类型轨道站点的时空特性.最后分析了不同类型站点乘客出行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站点的识别研究为今后精细化研究轨道站点客流奠定基础,为轨道站点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广阔发展前景,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结合客流调研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影响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加强站点周边区域多功能开发,配置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换乘系统,联合公交运营企业构筑一体化城市客运交通模式等郊区轨道客流规模保障策略,扭转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低迷、效益低下、建设经营成效甚微的现状,实现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及营运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钦水 《交通科技》2011,(1):111-113
从厦门、泉州、漳都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公交导向发展的理念,探讨以城际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厦、泉、漳都市圈发展策略。分析依托城际轨道形成的珠链式空间布局和带动以站点为中心的新城开发,提出厦、泉、漳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4)
总结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带来的问题,为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从道路体系构建、慢行场所营造、公交系统规划和停车设施设置等4个方面提出基于人性化的交通规划策略,构建"慢行、公交"交通体系,引导居民出行回归绿色交通方式。应用该策略对平潭金井湾组团交通系统规划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构建高品质的城市交通环境,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开展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预计于年底前完成。此次规划以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为目标,构建融合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中运量公交的多模式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天津市轨道交通轨道线路数量和总规模都将有所增加。2013年天津市政府批复《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2020)》,共计轨道线路28条、总规模1 380 km。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将更多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重点内容包括优化市域快线布局,支  相似文献   

10.
轨道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在轨道站台设计、线网规划、运营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为解决传统换乘路径分配方法在考虑乘客出行自主性方面及在应对供需动态演化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变网络载体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动态选择模型,可用于真实模拟不同时段的客运强度与设施服务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并结合全网乘客进出站信息、轨道运行时刻表、人工调查、静态线网结构等数据,分析个体出行与网络整体满载情况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将基于站点的轨道网络简化为基于换乘区间的拓扑结构,并结合客流指标获取算法,进行武汉市轨道乘客出行特征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强调网络环境的时效差异,能够更加精细、完备地模拟出行偏好,模型具有普适性,并具有与轨道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相结合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谱聚类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城市轨道站点的功能与定位,以对站点的设计与建设提供指导,建立了基于谱聚类算法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方法。在确立影响轨道站点属性因素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及规划特征年的数据分别对快速聚类法及非规格化谱聚类算法、SM 算法、NJW 算法等谱聚类算法的站点分类效果进行评述。结果显示谱聚类算法中的 NJW 算法,能够抓住站点的特征进行分类,且能准确反映随着轨道线网和城市发展,站点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浙江省台州市的规划实践,在分析城市空间、客流需求、公交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有轨电车应分层确定规划标准。以客运能力和运送速度为主要指标,将现代有轨电车分为骨干线和补充线。并结合台州市实际研究了骨干线和补充线分别对于线路长度、敷设方式、路口控制,以及站点布局等方面的规划标准,为台州市现代有轨电车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指导,也为现代有轨电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通效率的大城市合理土地利用形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交通效率的新视角出发,采用总出行时间来衡量土地利用形态的交通效率和宏观可达性。通过把总出行时间分解为组团内部的出行时间与组团之间的出行时间,推导出指标的函数表达式,并建立了一定经济、土地、人口约束下,总出行时间最小的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结合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提出了能体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循环反馈关系的求解方法,从交通效率最大化或局部最大化的角度,对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朱晓兵 《隧道建设》2014,34(5):397-401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在轨道建设前期如何前瞻规划、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沿线资源,探索适合的建设模式对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借鉴香港"轨道+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阐述城轨TOD与香港地铁"轨道+物业"的理念,分析香港地铁"轨道+物业"模式在大陆应用存在的问题,介绍"轨道+物业"理念在深圳地铁6号线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将"轨道+物业"的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城市轨道交通TO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最后对国内城轨TOD成功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出让和储备机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规划接驳机制,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及技术规范支撑,加强法规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际铁路不仅加强了城市群之间联系,也带动了沿线站点发展。由于城际铁路对沿线站点周边的基础设施影响较大,在建设前期需要控制开发土地规模,以及合理规划土地开发。文中通过分析城际铁路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优化了城际铁路车站客流预测模型。同时,在土地开发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利用上述模型预测结果,并综合了沿线土地开发强度、容积率、城市人口等指标,进一步建立了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站点日均吸引人口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车站吸引客流量,从而对土地开发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以广清城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层次网格化的一体化站点布局方法,建立了基于风险、安全状况和工作量等3个指标的综合评判体系和评判模型。以长江海事局管辖长江干线内河水域116个一体化站点为对象,运用该方法对站点进行了3个层次的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7.
以黄山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分析了中等规模的旅游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应注意的两大重点问题,即如何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以及选择合适的轨道制式。线网规划突破中心城区的范围,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构建了市域轨道、市区轨道和旅游轨道相互结合的多层次线网,串联城市、旅游资源和对外枢纽,提升黄山的交通能级。  相似文献   

18.
传统交通规划理念更多地注重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对慢行系统考虑不足。为此,提出按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初步构建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现以新航城榆垡安置房组团交通市政配套项目为例,研究道路网系统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布局、停车系统布局等内容。这是对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的一次探索,并对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可为新航城其它开发区域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轨道线网规模化发展之前,对城市客流的吸引不够.为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通过常规公交接运来辅助实现轨道线路的客流聚集效应.首先考虑了土地性质、出行需求和公交运营成本等因素,建立了公交运营效益最大的接驳范围单变量非线性单变量规划模型.经过参数标定与约束的简化后采用二分法求解.在模型的约束中使用站点聚集效应距离衰减函数建立了需求与接驳距离的关系式,并通过单约束重力模型获得的距离与需求样本对其进行了参数标定.然后,以接驳范围为约束指导新增线路布设和原有线路调整.前者以站点覆盖率、非直线系数、运营费用等为指标,整体客运系统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使用启发式解法布设了新增公交接驳线路;后者根据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流程调整了原有线路走向.本研究需要采集的数据并不复杂,可用于指导轨道站点公交接驳相关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宜宾市城市空间呈组团式特征,各组团之间的交通组织模式相对独立,因此科学合理的桥位规划对促进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尤为重要。结合宜宾江北、南组团的现状及未来规划路网,针对绵遂内自宜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提出了符合宜宾城市发展宏观战略要求的桥位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