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落实"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需要从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规划实施策略等方面,根据老城区、新城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研究实施路径。从分析实施难点着手,从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修订层面提出相关意见,并针对老城区和新城区不同特点,系统提出老城区和新城区落实"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的实施路径,为各地试点试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理念在我国城市和道路规划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和应用,城市道路设计和管理也面临着规划理念转变下的新挑战。传统的以机动车为本的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路网结构下各类交通的需要。对"小街区、密路网"理念进行了综述,对单向交通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小街区、密路网"条件下单向交通组织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从道路设计和交通组织的角度,分析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小街区、密路网"这一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宏观交通流的城市路网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宏观交通流理论,建立城市中心区道路网所容纳的有效车辆数模型,并根据北京市二环内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确定出二环内道路网所容纳的饱和车辆数,为道路交通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针对我国大城市干道网布局主要以环放射式为主的现状,从计算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主要面向环放射式路网结构的基于交通单元划分的大城市快速路布局规划方法,并给出了快速内环半径计算和交通单元规模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根据百科说法,中国式源于一本小说,后因中国式过马路大火,最终成为反映中国社会问题的代名词,常用来表达自嘲和质疑,带贬义色彩。中国式过马路最初是起于对集体间红灯现象的戏谑,带着与生俱来的浓重嘲讽气息,但随着时间推移,浓烈的感情色彩正在褪去,正以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表达而被常常提起。本期官点也将从更纯粹更多元的视角来谈谈中国式过马路和中国式马路,所谓纯粹,它们仅表示存在的某种现象及事物,舍去了多余的责难,属中性;所谓多元,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同样也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其他违规穿越行为的指代,与素质有关,更与中国式马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1,(3)
近年来,基于窄路密网理念的道路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逐步应用,道路红线宽度的缩小,直接影响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对于支路,横断面设计方案越来越单一。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窄路密网道路规划格局特点的基础上,对支路的横断面布局多样性进行分析比对,结合工程实际,对沿线不同地块性质、不同交通需求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进行探究,通过增加断面多样性,为类似道路设计方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问题,以中小型高铁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高铁车站的调研分析,阐述了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的内涵和现状问题,分别研究了枢纽与分流通道的空间关系、枢纽集散通道与铁路线的空间关系以及枢纽外围集散路网的布局模式,并总结了 5条结论,为今后中小型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铁路客运枢纽地区的发展定位及区位特点,结合现状铁路客运枢纽,总结了枢纽周边路网形态布局,并提出了路网适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高质量发展思想的引领下,“窄路密网”的道路网规划理念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窄路密网”模式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面临与现行道路交通规范较多冲突,落地困难等问题。该文以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路网项目为例,从交通组织、横断面设计、市政管线布置等方面深入探讨“窄路密网”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矛盾,推动 “窄路密网”在国内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
章分析了我国布局公共及市政公用设施的主要方法及其局限,介绍了3类比较成熟的设施优化布局模型及其应用领域。以深圳宝安宝城片区的消防站优化布局为例,介绍了基于ARC/INFO平台的建模及模拟过程,分析了它相对传统经验布局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窄路密网”的路网布局是目前主流的道路交通规划理念,该条件下,交叉口密度很高,各类设施杆件众多,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无法承载过多杆件设施。针对该问题,从各类杆件的特征及技术要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路口间距情况下多杆合一的工程方案。结合工程案例进行了详细设计,以期给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