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交通安全数据孤立分散,无法实现部门间共享的现状,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分布式公路交通安全数据库的解决方案,构建跨部门的数据平台。通过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整合交通部和公安部的数据库,融合增补数据,形成新的公路交通安全数据库。分析了公路交通安全数据库的整合过程,以及包含的各个模块的功能。阐述了数据库实现过程中多个数据源的整合、数据接口设计、多元数据转换、数据表设计等关键技术。指出了Struts设计模式下Java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可降低开发成本,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内河航运管理系统存在信息融合程度不高,系统间协作能力较弱等问题,开展了VTS与AIS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设计了分布式特征级融合模型(包含信息预处理、数据匹配、航迹关联、航迹融合),运用Matlab对所设计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仿真与测试.通过实际数据验证,表明分布式特征级融合模型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准确度,增强系统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监控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网设施结构安全状态及影响因素,提前预控相关风险,对当前安全监护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并充分借鉴建设期风险评估及管理理论成果,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基本方法及理论,形成风险管控体系,并研发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安全风险管控平台。该平台从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当前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安全监护管控现状,融入风险、隐患双重管控机制,可实现对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建设、运维全寿命周期数据的有效查询、管控及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全过程有效跟踪管控。通过引入结构智能安全评估与分析模块,可辅助判断当前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智能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下,通过数据融合、分析和处理,为不同层次的用户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信息的集中处理,分发共享带来的安全风险在平台化的建设过程中日益突出,孤立、单一和附加的网络安全系统不能满足客观需求.文中在分析可信网络的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信智能交通可信安全网络的概念,描述了其安全机制的原理和网络拓扑结构,并定义了智能交通可信网络的主要网元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智能网联大数据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应用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汽车行业主流数据平台技术的优势与劣势。以实际业务需求出发,制定了融合离线数据平台和实时数据平台的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以及基于部分开源产品组件,结合自主开发组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数据处理、交互平台和辅助决策等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多种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探讨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的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标准、数据仓库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该综合信息平台的具有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集成、交通运输服务内容的延伸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欧美在道路交通安全基础数据与分析平台方面起步早,已经建立了体系化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我国自2010年开始,建立了多个综合应用平台以开展道路安全分析,但在安全管理数据汇集与大数据平台专业分析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详细介绍中国与欧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平台概况,对比分析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开发平台和TCP/IP协议通讯协议,建立一套完整的分布式燃料电池实时测控网络系统.该测控系统针对燃料电池系统须具备氢安全特殊要求,采用了分布式的测控网络,满足了燃料电池系统测试氢安全的要求.同时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和网页发布、监控的两大优点.该测试平台在保证测试数据实时准确的同时消除了燃料电池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目前大多数信息化管理平台兼容性及扩展性不强、功能单一,满足不了当前工程管理需求的问题,从高质量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架构、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扩展性强的分布式存储3个方面进行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分布式HBase列存储数据库和高性能Spark内存计算引擎,创建行业Hadoop集群生态架构,设计一种多协议、多通道且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系统,为隧道掘进机大数据平台的采集、存储、搭建等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集智能监测、综合分析、协同管理、大数据应用功能于一体的隧道掘进机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为类似的大数据平台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提升隧道掘进机施工效率,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信息平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数据处理、交互平台和辅助决策等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多种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探讨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的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标准、数据仓库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该综合信息平台的具有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集成、交通运输服务内容的延伸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数据融合基础理论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数据融合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范围以及交通数据融合的数据处理过程,并以车辆行驶轨迹跟踪为实例讨论了数据融合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网络技术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的网络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网站导航系统、查询搜索、网站地图、数据库检索功能、网站开发语言、多语言版本支持、网站成熟度、信息公开性和网站易访问性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各城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在相关方面的不足和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7)
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顶检修平台安全管控的主要方式和流程,针对其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在线式城市轨道交通车顶平台安全管控系统,实现车顶平台的断电、验电、挂拆地线、平台门禁控制、直至送电等安全管控全过程操作的流程化、自动化。使车顶平台的安全管控作业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BIM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实施的总体管理模式。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总体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工作原则、组织与管理、BIM模型构建及交付标准制定、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BIM应用与成果管理和数字化交付管理等。实践证明,建设管理方主导+BIM总体管理模式适应于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BIM建设和管理,并可为数字轨道交通生态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信息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此算法利用分布式融合结构的优点和强跟踪滤波对于机动目标获得局部状态估计值,通过提取各局部状态估计之间存在的冗余信息建立局部状态估计间的相互支持度,从而实现对其权系数动态的合理分配;通过理论分析和Monte-Carlo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得到的融合估计效果明显地优于利用单传感器测量数据得到的滤波估计结果,算法受外界随机干扰的影响较小,也证明了用分布式融合结构和强跟踪滤波对机动目标的局部状态估计值可信度高,基于冗余信息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分布式网络中的Kerberos安全认证体系的安全认证理论、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并对Kerberos安全认证体系的内在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RSA公钥算法对之进行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养护数据在位置,时间和类型上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关系型的二维表格并不是道路养护相关数据的最佳存储方式,且直接应用关系数据库作为数据平台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系统结构.文章给出的是一种基于XML的养护信息数据平台,该平台作为数据容器可以对养护相关的大量不确定关系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并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访问手段和二次开发接口;作为信息系统的软件总线,平台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服务和事务服务,在简化系统结构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基于Java的分布式交通仿真平台"为背景,介绍了分布式并行体系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应用实例.着重介绍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分布并行中的数据分布,数据通讯问题的解决.给出的区域划分算法和数据同步算法不但可应用于交通仿真领域,还可以推广到其他数据分布并行问题中.最后给出了对于整个仿真系统并行效率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装甲车辆动力装置是由许多不同的子系统集成而成,其设计计算复杂、仿真工具多种多样.为了研究装甲车辆动力装置的整体性能,通过开发Matlab与HLA/RTI的通用接口,建立了基于HLA的动力装置分布式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冷却系统的参数关系,实现了仿真模型的解耦,降低了各仿真应用之间的建模影响程度.同时建立了动力装置冷却系统,完成了冷却系统的分布式仿真分析.结果证明,利用分布式仿真技术可以满足模块化建模和系统化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基于DIS协议的多传感器、多目标数据融合的分布式仿真平台,为研究者提供了进行各种融合算法仿真验证和定量评估的仿真环境。文中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模块以及所涉及的若干技术。最后给出了在本系统下运行的不同实验,实验表明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为数据融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