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铁路团体旅客运输席位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席位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解决团体旅客运输计划的数据对接、审核和裂解以及团体席位批量自动调整的问题。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大数据清洗、Sybase数据库开发等技术。采用该系统,对2017年北京铁路局团体运输席位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铁路团体旅客运输席位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铁路团体旅客运输组织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铁路收益管理需要面临多个站点的复杂网络问题,探讨适用于铁路客运收益管理的在同一乘车站各区段席位控制模式。以2013年5月24日G565次列车为例,计算同一乘车站新的席位嵌套控制模式下的可售数量。研究表明,新的席位控制模式下,大多数区段可售数量大于目前的预分数量,能够更好地满足铁路旅客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席位智能预分系统的功能及预分策略,探讨新的预分策略和预分方法,研究如何实现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席位预分管理效率,展望席位智能预分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预分策略的阶段性调整,使席位预分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客流值,增加运输企业的收益,提升旅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京张高铁作为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主要运输保障线路,灵活、适用的票务策略对提高铁路列车客座率、满足冬奥会期间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期间各类旅客出行需求,根据京张高铁目前和未来运行情况,适时运用车票发到站限制、站间车票共用、席位复用、短途车票合并、指定区间停售等多种票务管理手段,形成一套综合的冬奥会期间票务策略,以最大程度提升铁路运输能力,保障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5.
在高铁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高铁票价直接影响旅客需求,列车停站方案则会影响运输能力供给分配。目前高铁票价缺乏科学灵活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停站方案的制定也未能充分考虑票价调整对旅客需求的影响。为实现高铁供求关系的更好匹配,提升其市场化运营水平和竞争力,有必要研究基于客流需求和列车服务水平的高铁动态定价方法。基于旅客出行需求的价格弹性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对供需关系的影响规律,根据旅客购票规律将预售期划分成多个售票时段后,以最大化总的高铁运输收益和最小化总的旅客出行时间价值损失为目标,考虑票价范围、列车运能、票额配置、OD直达等约束条件,构建高铁动态票价、票额分配与列车停站方案联合优化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结合问题特征设计双层模拟退火求解算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计算分析,优化后的综合方案能够使高铁运输收益增长3%以上,并使总的旅客出行时间价值损失降低8%以上。优化后的动态票价策略为预售期初期设置低折扣系数、后期设置高折扣系数,可以在提高客票收入的同时有效引导更多旅客更早购票。优化的列车停站方案能够在维持较高的客流水平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席位资源利用率,研究了线性需求下我国铁路客运差别定价策略的优化模型。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最优化理论和完全价格歧视策略,确定旅客群体最优细分数目以及每个旅客群体的最优票价,得出在客运淡季,铁路旅客最优细分数目为3~5个,各旅客群的最优票价由铁路客运市场细分数目决定。应用该模型为某城际高铁进行差别定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达到调节客流、增加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高铁旅客出行需求具有典型的时变波动性,在高铁列车按照固定开行方案运营的条件下,会导致不同列车客流极不均衡和浪费运输能力。高铁客票价格是影响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我国高铁票价决策的市场化程度低,尚不能有效发挥市场需求调节功能。为进一步释放高铁盈利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的高铁差异化定价方法。利用前景理论分析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有限理性特征,通过细分高铁旅客市场和确定旅客期望出行成本的参照依赖点,以客票总收入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列车运能、票价区间和票价不倒挂等约束,构建价格弹性需求下的高铁列车差异化定价模型,并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设计求解方法。以京沪高铁实际售票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分析,优化后票价水平差异化明显,非高峰期票价变化幅度为[-16.4%,18.9%],通过实施差异化定价可以有效调节各起讫点高铁客流,在非高峰期和高峰期分别实现客票总收入增长10.41%和7.98%,而且旅客对高铁的正面感性认知每提高10%,可以进一步在非高峰期和高峰期增加高铁客票收益9%和3%以上。数据结果表明,合理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可以实现提升收益和平衡客流的双重目标,提高旅客忠诚度可以显著提升差异化定价所得...  相似文献   

8.
对铁路客票系统中的席位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详细阐述席位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席位管理模式以及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席位管理。席位管理作为客票系统的核心,在客票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铁路客票系统售票组织管理自动化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尽可能降低和避免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实现席位发布、席位共用和复用、席位预分和席位动态调整,实现席位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其目的在于降低劳动强度,优化席位的管理方式,实现席位在不同车站间最优化配置,为席位的合理发售提供良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票额分配是增加铁路企业收益和提高旅客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在铁路售票过程中,旅客退票情况普遍存在,而票额又不能超额发售,这会造成列车上出现虚靡,并极大地影响着铁路收益以及旅客购票.为使票额分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结合我国铁路现有售票策略和退票规则,提出一种考虑退票情形的铁路多列车票额分配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列车席位能力约束...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票席位自动化搬迁系统用于主中心和负载中心席位相关数据的实时搬迁,解决席位服务器非天窗时段的自动负载均衡问题,快速恢复售票生产,提高客票系统运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了WPF、WebService等技术。2017年春运期间,采用该系统对武汉铁路局客票系统进行席位负载均衡调整,实践证明,系统有效、合理、科学,保证了该铁路局春运售票业务的平稳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新建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在地形复杂地区选择经济合理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对于工程投资、运输质量、路网意义等方面尤为重要。新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行经秦巴山区,为合理确定速度目标值方案,结合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为西渝高铁组成部分的特点,首先对西渝高铁速度目标值进行统筹研究,在分析客流特征、时间目标值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对不同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推荐符合功能定位、与路网协调统一、经济性最优的350 km/h方案;进而对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进行细化研究,推荐与西渝高铁一致的350 km/h方案。研究结论满足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与区域路网相协调,工程规模及投资水平适中,综合效益最优;同时对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标准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自密实混凝土在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岔区CRTSII型板式无砟道岔中大量应用,为验证配合比、灌注工艺和效果,以京沪高速铁路沧州西站施工实例,采取工艺性揭板试验仿真模拟方法,达到进一步修正工艺参数,保证正式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后续工程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席位自动负载均衡是一种对客票系统资源进行共享,对客票席位进行自动均衡分配的方法,将全路各个地区中心大量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等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源为客票席位提供智能测算和动态调整的服务。本文主要介绍席位自动负载均衡的概念、特点、关键技术及其在客票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铁路12306呼叫中心的特点是话务量大、紧迫度高、坐席多技能和一次来电解决率低。常见的路由排队模型是按技能组路由和按应答次数、应答时间随机分配,在12306应用场景下会出现技能组路由、坐席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客户的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过长。文章研究了一种优化的路由排队模型,在路由选择时综合考虑技能分组、坐席技能列表和呼叫队列来电属性,在分配时将“未解决”来电与随机分配相结合,从而提高多技能坐席的复用率和二次来电的同席接听率。通过Java仿真程序的模拟测试,验证了优化后的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有效缩短了客户的呼叫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  相似文献   

16.
西延高速铁路引入西安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安铁路枢纽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研究其空间布局优化问题,首先研究枢纽客运布局,缺少衔接南北向高速铁路的主客运站。其次西延高速铁路、西渝高速铁路引入西安铁路枢纽宏观走向方案,综合比较后建议采用城市东侧布线方案,银西高铁与西武高铁也从枢纽东侧连接贯通;再次研究枢纽内主要客运站布局和分工,西安北承担东西向始发和通过动车作业,西安东调整为主客运站,承担南北向的始发和通过动车作业;最后研究南北向高铁引入西安东站后,还应设置引入西安北站、西安站的联络线。结果表明:西安铁路枢纽内各条线路间互连互通、运输效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旅客需求出发,以研究客票所承载的各种功能需求为出发点,提出铁路客运专线各种可能的客票形式,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提出未来适合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客票制式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由于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不能保证完全按列车运行图行车,本文提出列车运行图稳定性指标,引入元胞自动机(CA)模型对列车运行进行仿真,计算列车运行图稳定性指标,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列车运行仿真,通过列车实绩运行图,得到列车运行图稳定性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列车运行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列车在某突发概率情况下为保证列车运行图的稳定性而采用的最大运行速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列车运行图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得到的在不同条件下的列车最大允许速度,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及日常列车运行调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客车增氧低压的环境特点,对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基于RNGk—ε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建立25T型客车的简化CFD模型,利用求解该模型获取的数据对乘客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靠近车厢内部中央的温度低,靠近四周壁面的高;除车窗附近2个温度测点在大气压强为101.3kPa时的温度线与大气压强为70.7kPa时的有较大差异外,其余4个测点的温度线在这2个大气压强时重合或非常接近;大气压强为101.3和70.7kPa时,6个测点的温度比大气压强为55.6kPa时高0~2℃:在车厢外气温和辐射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大气压强下降至55.6kPa时才对车厢内温度产生明显的影响;当大气压强为55.6kPa时,受气流影响,坐在靠近走廊座位且面对来流方向乘客的热舒适性比在大气压强为101.3和70.7kPa时更接近中性,而坐在靠阴面侧壁座位且背对来流方向乘客的热舒适性比在大气压强为70.7kPa时更接近中性;坐在靠近阳面侧壁座位乘客的热舒适性指标为0.1~0.4,介于中性和稍热之间;而坐在其他座位乘客的热舒适性指标为-1.0~-0.6,介于中性和稍冷之间。由此可推断:大气压强和座位在车厢内的位置是影响车厢内乘客热舒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