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平衡稳定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将多种土质的圆弧破坏面转动平衡分方法运用于洞口边仰坡的稳定分析中,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地层状况准确地判断最危险滑动面,从而为合理定洞口工程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边坡稳定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坡稳定分析是土木工程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在岩土工程或土木工程领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对现有的稳定分析理论进行了分类,作了较系统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及实施内容,确定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第二讲转鼓运动学当土壤稳定机械作业时,它的工作机构——转鼓完成着一种复合的运动,它由转鼓绕其轴线旋转的相对运动和轴线自身移动的牵连运动所组成。在稳定工作的条件下(即转鼓的角速度ω和转鼓轴线移动的线速度V为一常值),转鼓上不同半径点所画出的运动轨迹是一组长短幅旋轮线。在半径r_i=v/ω上的各点所作的是旋轮线,r_iv/ω上的各点画出的则是长幅旋轮线转鼓上各点的运动轨迹 1、刀尖上的轨迹由于刀尖点的半径R总是大于v/ω,所以它画出为一幅旋轮线。其轨迹的参数方程可以表达如下: x=v/ω(θ)±Rcosθ=Vt±Rcos ωt(1) y=Rsinθ=Rsinωt式中θ=ωt——刀尖向径R相对X轴的转动角度; t——向径R转过0角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5.
2 旋转工作部件工作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数学物理模拟方法由于土壤是一种由不同比例的固、液、气组成的复杂的三相系统,它的物理力学特性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因此,在研究工作部件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过程时,建立一种完全数学模型和纯理论分析方法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土壤性质的多变性和理论分析所引入的假设常常使性能预测结果的误差过大而失去实际意义.纯粹的经验方法无法对旋转工作部件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作岀合乎理论的解  相似文献   

6.
Harald Wagner 《隧道建设》2012,32(2):139-141
合同对地下工程非常重要。主要阐述地下工程的合同编制阶段、合同含义和项目组织。首先介绍合同模式及合同的主要构成,然后详细阐述合同编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如不良地质应对、风险控制、施工前采取的措施、风险规避措施、工程勘探质量和施工前、施工中采取的勘探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纤维混凝土的合理配比 ,并对其主要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综合分析试验资料 ,提出适应地下工程的纤维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下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易产生裂缝、渗水现象,采用粉煤灰、膨胀剂、缓凝高效减水剂"三掺"技术,优化配合比设计,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有效控制裂缝,以达到自防水目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复合外掺剂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流动性,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满足地下工程结构自防水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土木工程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被大范围推广与实施,数字化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较为突出。利用数字化的精确、高效的特点,结合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实例,对数字化管理进行深度探究和应用,研究了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及现场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方法。采用数字化管理后,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促进了精细化管控,提升了管理水平,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数字化管理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隧道工程施工中围岩稳定性分析这一工程难题,依托某在建公路隧道,基于地质素描与数理统计分析工作,精细化描述节理产状、间距、填充物、黏聚力等特征,并利用三维重构技术建立基于节理特征的隧址区地层模型,最后利用块体理论检索了无支护、有支护工况下隧道临空面潜在的关键块体,分析了滑移形式和安全系数,并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得知原设计支护强度富余,适当优化后仍可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李世辉提出的速率比值法,对地下厂房开挖支护中围岩稳定性的判定进行探讨。利用某地下厂房施工2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在不同支护条件下监测断面的变形速率比值,得出:对于地下厂房中的近水平层状各向异性岩体,当比值(v/v0)达到15%~30%时,可以认为变形速率明显减小,围岩变形近于稳定;当比值达到5%~10%时,可以认为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当比值达到5%以下时,可以认为围岩变形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软弱错动带C2、C4分别加剧了白鹤滩两岸主厂房围岩的变形破坏风险和程度,为研究错动带影响机制和特点,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依据现场破坏现象、监测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反馈方法考察左厂边墙揭露C2、右厂顶拱揭露C4 2种条件下的围岩开挖力学响应特点和破坏机制,提出错动带不利影响控制措施,并评价工程措施的有效性及其相应条件下的厂房稳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1)由主洞+支洞联合抗剪、交叉锁口构成的组合措施,可有效控制沿C2发生的剪切变形对左岸主厂房边墙松弛变形的加剧效应; 2)错动带C4在构造运动中形成局部地层应力异常并与开挖二次应力叠加作用,导致右岸主厂房顶拱层高应力破坏风险增加; 3)强化表面支护+深部加固组合措施可对C4影响部位的浅层和深部围岩综合起到“维持”和“加固”作用。系统支护和错动带组合控制措施可有效保证主厂房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开挖顺序和施工过程对地下洞室群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在重点解决有限元模拟开挖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如释放荷载的计算和开挖模拟的有限元实施方法等)的基础上,结合某工程实例,并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开挖顺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隧道上方存在充水溶洞时容易对开挖造成很高的风险性,因此要预留一定的安全岩墙确保施工安全.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隧道顶部正侧和上方侧向存在充水溶洞时对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自重应力作用下,隧道开挖后塑性区与充水溶洞塑性区贯通后易造成隧道涌水塌方;当隧道顶部和侧向存在充水溶洞时,如果洞径比小于1.0,建议安全岩墙的厚度应分别至少预留0.8倍隧道洞径和1.0倍隧道洞径;而洞径比大于1.0时,则安全岩墙厚度应分别至少大于1.0倍隧道洞径和1.2倍隧道洞径.  相似文献   

16.
影响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斜坡坡高、开挖坡角、软弱夹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地震烈度、降雨、弹性模量、岩石的重度等方面。文中以这些因素为物元,提出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合适的分类标准,引入AHP(层次分析法)求权重。运用可拓学理论对顺层岩质斜坡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体的力学介质分类和块体理论和赤平投影,结合工程实例,推导了滑动方向的计算公式,研究了裂隙化岩体地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梨子坪隧道k10 977段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典型边坡工程的开挖过程,应用块体理论、矢量分析和组合论,在对岩体结构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复杂地质模型,运用块体理论分析了各块体在天然、地震和爆破工况下的稳定性,并对加固锚杆的长度进行了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渗流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的定向流动会对土的骨架产生力的作用效果。借助经典土力学理论,对渗流作用下地基土的破坏模型进行修正,并由此推导出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时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20.
陡倾角层状岩体中巨型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状岩体是工程上遇到频率较高的一种地质体,由于具有层状结构,其工程性质较为特殊。文章从层状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入手,指出层状岩体的变形破坏主要以顺层滑移和弯折破坏为主,并以此分析了陡倾角层状岩体中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会遇到的围岩稳定问题。工程实例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相当吻合,本文的研究对于层状岩体中的地下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