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艾  李洪文 《公路》2013,(6):55-58
榆佳高速公路处于陕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大量的路基填料采用了经过石灰改良的黄土。文中在施工技术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路基填筑工艺,包括施工放样、铺土、石灰摊铺、拌和与碾压等;在质量控制方面,强调了关键控制点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湿陷性黄土段公路路基强夯法的施工技术,以甘肃某公路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研究,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介绍和我国当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通用方法,总结出对该路段路基进行强夯法处理,在具体的施工流程中,探讨强夯法的优缺点,并且对施工后的试验路段进行路基平整度、压实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路段平整度、压实度指标能够明显满足规范要求,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路基作用明显,路基的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提出了灰土垫层处治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方法,为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选取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工程沿线的湿陷性黄土处治方法开展室内试验。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路用性能参数、改良加固方法及技术参数等方面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合干旱荒漠区特点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技术,并与现场检测进行验证,成果有力支撑了干旱荒漠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5.
陕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黄土,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有自身的特点。文章依托实际工程,从湿陷性地基处理、石灰土的改良及边坡防护等方面择要阐述了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陕北地区分布大量的湿陷性黄土地质,灰土垫层及石灰土改良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灰土垫层具有不透水性及抗冻性,强度较高,石灰土改良可有效降低土方含水量,缩短每层土方填筑的施工周期,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因此施工时灰剂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吴定高速13标试验段研究,以期得到最佳的施工方法、机械组合及各种试验数据,用以指导该标段全部8%灰土层填筑施工。  相似文献   

7.
路基为道路的基础,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因此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的调查、详细分析出现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以提高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案的适应性,结合工程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是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关键问题。对于较小厚度的湿陷性黄土,采用复合土工膜灰土地基可以防止地表水下渗,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采用灰土挤密桩可以满足处理深度要求,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用强夯法对某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试验段施工的过程中,拟定施工参数并对施工过程加以控制,通过对夯后的效果分析,获取适用于该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施工中的适宜参数,并在该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压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庞旭卿 《路基工程》2009,(2):167-169
系统介绍了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强夯技术的压实机理,并对试验点各处治方案下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压实度、承载力、湿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湿陷性黄土路基经济有效的施工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对湿陷性处理思想和原则都是借鉴《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相关内容。由于建筑物对变形和承载力有相当高要求,根据建筑物等级的不同对地基湿陷性全部处理和用桩基穿越整个黄土层。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小,对地基湿陷性全部处理或用桩基穿透黄土层是必要和合理的。但公路、城市道路、场地等面积较大、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工程,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相关要求全部处理湿陷性,就存在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问题。大厚度填土湿陷性对工程的影响主要是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过大的问题,采取一定工程措施解决路基影响范围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将大厚度填土湿陷性问题转换为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实现矛盾转化、问题简化,达到全填方厚度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果。根据大厚度黄土填筑场地随着埋深增加土的密实度会逐步提高、随着埋深增加土体受水浸湿的概率逐步减少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工程方案设计,使大厚度填方湿陷性处理方法、范围、标准和程度合理、经济是当前须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强夯法处理西湟路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鲲  刘念华 《公路》2002,(6):56-60
介绍西湟路自重湿陷性黄土部分路基采用强夯法处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确定等。  相似文献   

13.
依托朔州市南环路道路改扩建工程,采用现场试验分析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层市政道路改扩建路基差异沉降变形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土整体填筑完成前,最主要的部分是地基压缩变形,路基土填筑完成后的地基沉降仍在增加,但速率变缓,且主要是地基固结沉降,为改扩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及洞身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段施工实例,总结了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围岩变形控制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为同类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变形的主要形式,提出碎石挤密桩法、垫层法、桩基础法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坡面防护与支挡防护两种路基防护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宁夏众多公路的调查、分析,认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病害主要可分为路基沉陷、路基陷穴、边坡冲刷与失稳及高填路基破坏等四类。黄土的特殊结构是造成黄土路基产生湿陷性破坏的内在原因,而排水不畅及合成坡度大等,则是黄土路基湿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合理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是防止黄土路基发生湿陷性破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黄土冲沟地区修建高等级道路、高填方路基时,应重点关注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本文依托晋中市环城东路北延高填方路基工程,提出“强基、稳堤、固坡、疏水”的设计方案: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Ⅱ级自重湿陷性冲沟场地并控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50kPa;采用分层强夯法填筑路基并动态监控路基变形情况;采用分级放坡、设置坡脚墙等措施增强边坡稳定性;在沟底设置双排圆管涵解决雨水横向过路问题。工后两年路基状况良好,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廖隽 《公路交通科技》2013,(5):56-59,74
文章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的结构组成和强度参数,对强夯加固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应用做了研究。对强夯原理、加固机理、设计计算以及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针对山西某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实际情况,采用强夯加固技术进行处理,并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压缩量最大、隆起量最小的原则确定有效夯击次数,影响深度超过填土高度2m左右,压缩模量较原有路基提高了大约50%。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影响极为不利。针对这一问题,以宝鸡过境公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桥头路基及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对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可以为类似黄土路基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建筑垃圾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后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化规律,提出了4阶段(填筑期、工后期、浸水期、浸水后)监测方案,对依托工程进行了共持续141d的长期监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浸水前复合地基的沉降主要发生在路基填筑阶段;水对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影响很大,浸水后增加了2.7~3.2倍,这部分沉降主要是由下卧层的黄土沉陷引起的;停止浸水后下卧层土体发生次固结沉降,这部分沉降量很小;复合地基各阶段的沉降曲线沿路中心基本呈对称分布,中间大、两侧小,在坡脚位置出现了轻微隆起的现象;建筑垃圾桩对桩间土的挤密作用以及桩身材料的高吸水率,使复合地基的加固区起到了很好的隔水作用,这对于降低黄土湿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研究成果为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的方案设计及沉降监测提供了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