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贾连辉 《隧道建设》2014,34(9):913-919
盾构为隧道施工的重大技术装备,推进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盾构姿态、施工开挖隧道线路的精准度以及掘进速度。盾构在软弱地层的施工过程中,某些盾构容易出现姿态控制困难及"栽头"现象,文章通过对不同厂家推进系统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及原因分析,从理论上与实际监测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就目前国内外盾构产品而言,推进液压系统控制模式主要有2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方案和比例减压阀控制方案,通过AMESim仿真、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比较了2种控制模式下执行机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对盾构的可操作性及姿态控制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推进液压系统的设计及盾构的选型、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姿态主要依赖操作人员施工经验手工调整、掘进轨迹精度主要依赖人员熟练性的情况,提出基于双闭环反馈自动控制盾构掘进轨迹的方法,通过主反馈实现掘进斜度的实时更新,局部反馈实现液压缸的速度控制。分析表明,局部反馈精度决定了预调偏差大小,在掘进轨迹控制中至为关键,因此以球铰支撑推进系统为例分析单环掘进前后液压缸的几何关系,推导左右推进液压缸速度关于掘进斜度、掘进速度的数学解析式,采用AMESim和MATLAB联合仿真工具搭建了推进速度控制的模糊PID模型,仿真分析非均载荷下推进液压缸的速度控制,并以盾构模拟推进试验台为例进行推进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的推进液压缸速度控制可实现较准确的盾构掘进轨迹,为盾构失准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春凯 《隧道建设》2016,36(11):1389-1393
盾构姿态控制的好坏与盾构隧道施工质量的优劣是密切相关的,为了研究盾构推进过程中盾构姿态控制的关键因素,并掌握其与盾构姿态调整的对应关系,为盾构推进过程中盾构姿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某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量实测数据的整理,得出盾构掘进过程中姿态变化的规律;通过数学关系的推导,得到推力油缸行程差和盾构切口竖向偏差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工程项目中实测的推力油缸行程差与盾构切口竖向偏差量数据相对照。研究表明: 盾构推进过程中切口始终处于不断调整之中;推得油缸行程与偏差量的对应关系和实际情况非常吻合;通过推得的推力油缸行程与盾构姿态相互关系,以期为施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盾构施工水平姿态控制难题,针对隧道掘进姿态调整主要依赖于经验关系和人为控制,而相关的理论分析较为欠缺的现状,基于二维盾体结构提出一种力学与水平姿态理论分析模型。在综合考虑地层参数、油缸推进力、地层反力、现场施工措施的基础上,将盾构姿态引入盾构水平受力平衡分析中,建立关于盾构水平姿态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1)盾构姿态控制与分区压力密切相关,同时受土体刚度和总推力的影响; 2)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适用性; 3)该理论模型参数简单,易于验算,可实现较准确的姿态预测,为盾构姿态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半径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强 《隧道建设》2009,29(4):446-450,474
针对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R413东西出入线的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的综合难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文献调研等方法,对盾构机选择、管片选择、管片壁后注浆加固、临时纵向加强肋、加强螺栓复紧、盾构推进轴线预偏、盾构测量与姿态控制、盾构施工参数选择、土体损失及二次注浆、盾构纠偏量及盾尾与管片间的间隙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详细的施工和设计措施;进而对盾构进入缓和曲线后,盾构卡壳、盾尾管片外弧面碎裂、盾尾衬砌管片角部碎裂等施工难题给出解决措施,保障了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技术进行盾构隧道下穿管涵施工水平变形跟踪监测,为盾构的推进提供水平位移参数,得到管涵受盾构隧道推进引起的水平变形规律;通过现场数据采集提出了影响GPS数据采集质量的因素;通过合理设置2个基准点,解决了测得的位移数据转换到实际需要方向上位移的问题,成功将GPS技术应用在水平位移监测中。  相似文献   

7.
盾构隧道施工本质上是在三维空间中利用机械实现动态掘进的过程。为了研究盾构施工对开挖面前方土体的位移影响,基于有限差分法(FDM)与离散单元法(DEM)开展了多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监测,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综合考虑盾构顶推力、辐条式刀盘摩阻力和盾壳摩擦力对土体位移的共同作用;基于三维镜像法和球孔收缩问题推导了地层损失引起的三维土体位移场表达式,建立了开挖面前方土体三维位移完整解析公式;其次,为了同时满足工程分析尺度和反映土体细观力学特性需要,引入新版连续-离散耦合技术。依托工程实例,通过三维单剪模拟试验与室内直剪试验对离散域内的颗粒细观参数进行验证。最后,基于三维位移解析解和连续-离散耦合模型分析了开挖面前方土体位移特性及不同盾构顶推力、刀盘转速和推进速度下的三维土体位移特征。结果表明:三维位移解析解和连续-离散耦合的计算结果均与实测值匹配程度较好;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量逐步增大,盾构开挖面通过后沉降量得到暂时控制;顶推力过大容易使开挖面前方H/4~5H/4范围内地表出现局部隆起现象;刀盘转速的提高会加大地表沉降量,使沉降槽...  相似文献   

8.
朱叶艇 《隧道建设》2022,42(5):854-862
为解决长距离隧道单台盾构掘进施工工期过长问题,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3标盾构区间为示范应用工程,在不改变盾构驾驶人员操作习惯的前提下,研发一种对盾构推进油缸压力进行闭环主动控制的推拼同步施工技术,以维持推进系统稳定的总顶推力矢量。同时,给出基于同块同压原则缺失顶力的再分配计算方法,并通过构建相似比为1/2的大型试验平台对成套技术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原型盾构推进系统总顶推力误差控制为±4%; 盾构姿态水平和垂直偏差控制为±12 mm; 盾构推进速度控制为设定速度的(-6,+6) mm/min; 管片结构抗压安全系数达2.13。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施工会引起周围地层位移,从而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工程项目实施前需要进行安全评估。依托浙江宁波某在建盾构隧道工程项目,通过MIDAS 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程度施工扰动作用下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并结合当地盾构隧道施工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对上部建筑物的安全进行评估,提出盾构施工监测数据的关键控制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工程,在盾构隧道的掘进施工过程中,位于其上方的建筑物安全可靠。通过该方法可以用既有的施工监测数据对建筑物沉降进行预测,为相关工程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临近隧道盾构掘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某地铁临近隧道盾构施工,简要介绍了临近隧道施工区段划分、盾构掘进参数的确定、预防措施与紧急预 案的准备以及盾构推进过程相邻隧道的位移、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明胜 《隧道建设》2015,35(11):1222-1228
结合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对泥水盾构穿越赣江浅覆盖透水层时易出现的掌子面失稳、刀盘结泥饼、掘进姿态难控制等工程难题展开针对性研究。首先,从泥浆参数选择、切口水压计算、掘进控制技术3个方面对开挖面稳定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其次,在统计分析刀盘结泥饼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严控泥浆指标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最后,对NFM-07、S367这2台泥水盾构掘进前100环(第165~265环)的掘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了泥水盾构在浅覆盖透水层掘进时的盾构主要控制参数,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地铁某区间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结合现场实时监测数据对沉降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线路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沉降控制的有效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1)设置试验段,根据试验段监测反馈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对穿越段施工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2)适当增大推进土压,提升推进速度,可提高沉降控制效果; 3)设置聚氨脂隔离环和注入克泥效,在沉降控制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祝和意 《隧道建设》2016,36(11):1366-1371
目前国内地铁工程采用盾构法在瓦斯地层中施工经验较少,且无相关规范参考。在论述高瓦斯隧道施工控制原理及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从前期准备、瓦斯压力段分区及涌出量计算、关键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分析与论述。为了适应高瓦斯隧道工程施工需求,进行瓦斯监控系统、通风系统及盾构局部改造与设计;同时,从隧道内渣土运输、渣土改良、盾尾密封及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等方面,对高瓦斯隧道掘进过程关键控制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工程实践证明,通过应用瓦斯监控系统及其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土压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内瓦斯量的有效控制,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软岩盾构在施工中对工程与地质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通过远距离控制,能够很方便地对切削装置的径向尺寸进行无级调节的机构,从而根据需要改变或者稳定隧道开挖直径。详细介绍、分析了可伸缩边刮刀设计、磨损极限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变径切削装置的操控。提出的遥控变径方法可在任何时侯对切削装置的切削直径进行连续的无级差调节,要比更换不同尺寸的边刮刀1的有级差调节方法优越,具有省工、省时、安全和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在不易换刀或刀盘直径磨损后防止开挖直径小于盾壳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可以作为盾构机的特殊设计要求之一,尤其在江河湖海底下进行盾构掘进施工或不能停机换刀的情况下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姜华龙 《隧道建设》2013,33(6):499-509
为解决盾构工法近距离下穿运营既有地铁车站中盾构总沉降控制问题,通过采取盾构施工前对障碍物进行探测、区间与车站之间土体的加固、盾构推进和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及盾构机注浆系统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盾构在整个下穿过程中的顺利推进,并使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沉降量控制在-1.7 mm以内,达到了施工前评估报告要求的-3~+2 mm的控制标准,为盾构下穿既有站施工的沉降控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马运康 《隧道建设》2011,31(3):391-395
为控制盾构线路穿越建筑造成的环境风险,以天津地铁3号线水上北路-吴家窑区间盾构穿越特级风险建筑群的工程实践为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盾构施工的风险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施工穿越的关键阶段控制了土压和注浆2个关键技术环节,从而很好地控制了建筑的不利沉降,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发勇 《隧道建设》2009,29(6):668-673,677
通过南京地铁河西粉细砂地层盾构施工实例,针对粉细砂地层盾构施工难点,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根据风险的发生条件、施工中防止隐患或处理隐患的方法,归纳施工应对措施,特别是对该地层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涌水、涌砂及地表沉降失控、建构筑物变形过大等施工风险进行总结分析,最终有效地控制了险情,避免了许多施工风险,特别是在盾构穿越无基础砖切厂房所采取的应对技术措施对类似地层的风险控制及应对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