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综合运输》1999,(4):29-30
<正> 联合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一种运输方式。1986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原国家经委、计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展联合运输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联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在自治区主管部门和联运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健全机构,增设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素质,强化管理,联运企业都有了较大进步,涌现出了象伊盟联运公司、包头汽车联运公司等全国先进联运企业。联运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区的商品流通、繁荣市场、搞活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区联运市场也存在不少问  相似文献   

2.
联运属于交通运输范畴,是一种综合性运输的组织活动。它在物资和旅客连续地空间位移、多次转程或转变运输方式的多次“中转”的全过程中,发挥纽带、胶合和“接合部”“联结器”的作用。在国外,日本称联合运输为协同运输,澳大利亚称之为“纵向一体化运输”。联运是商品经济和交通运输高度发展的产物。目前,充任第三方物流的联运企业,一般包括联运公司、运输公司、货代公司、储运公司、快递公司等。联运企业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挑战中的机遇目前,从总体上看,联运企业分布广、业务熟、客户稳定…  相似文献   

3.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联运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联运企业750多家,营业站点6200多个,固定资产30多亿元,年联运量1.2亿吨,营业收入22亿元。联运企业已成为我国运输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联运形势严峻,联运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以铁路为代表的各种运输方式出台一系列寻求自身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对联运企业的发展形成一股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4.
李贵林 《综合运输》1997,(11):32-33
<正> 联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用户的需要,为之提供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或两程以上运输衔接,提供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运输服务。联运包括干线联运、干支线联运、集装箱联运及旅客联运等。根据“九五”全国联运发展纲要总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全省联运工作现状 我省联运工作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在“七五”、“八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八五”期间,我省联运工作得到国家经贸委的大力扶持,省经贸委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联运的方针、政策,并对全省联运市场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许列云 《综合运输》1998,(12):26-28
<正> 联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指组织两种以上运输方 式或两程以上的衔接运输或接力运输。联运场站是联运代理业务的重要支撑,是完成客货集散、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场所,是运输链条中的结合部,是商品流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拟结合潍坊联运公司加强场站建设,发展壮大业务的情况,谈一点初浅看法,与大家共讨。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集装箱总公司曾在1998年7月间在北京召开运输工作会议,会议特邀请全国部分联运公司经理参加。会上提出了中集与联运联合的原则、目标、理念和目的,详尽地介绍了中集、联运三次创业的发展思路,分析了中集、联运双方各自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双方联合的形式、办法、条件及具体操作方法。现予以摘录转载,供全国联运企业研究,大力提倡走联合之路。 一、中集、联运联合的原则 中集、联运联合的原则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利用各自优势,联心联手,联网联运,走集团化经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省兴办联运工作较早,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就相继成立了联运代理机构,开展代购代销、仓储保管、代办运输、公、铁、水货物的中转换装“一条龙”服务、代售车船票等业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两委三部《关于发展联合运输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港口多式联运体系的有益经验是以港口为核心,海/港/陆(河)一体化的联运网络运作思路;不断完善现有设施、节点、网络,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和服务手段,变革运输政策以有利于联运体系的发展。从国内外大型港口多式联运体系的发展看,海海联运需求呈萎缩趋势,海河联运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此外,以海公联运为主的内陆联运体系正向着多通路、多方向与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联运、托运业,即运输代理业,是运输部门与货运之间的中介服务行业,联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适度发达的联运业,对于搞活流通、加速货运周转有着积极作用。重庆市的联运业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郑广孝  赵家泉 《综合运输》1997,(10):31-33,24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运输市场日趋活跃,出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互相竞争的新局面,联运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考验。为了使联运企业适应运输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运工作必须端正经营思想,摆正以下十个方面关系,以促进联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补树荣 《综合运输》1994,(11):30-32
<正> 成都联运总公司系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引下,于1984年4月由原行政型的联运办公室转变为企业型的联运公司。经过十年努力,已经形成了由单一的代售客票、物资中转,发展为集铁公水空客货联运于一体的多功能联运服务格局。十年来,企业收入平均每年递增52.2%;利润平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运输市场日趋活跃,出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互相竞争的新局面,联运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考验。为了使联运企业适应运输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运工作必须端正经营思想,摆正几个关系,以促进联运事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应摆正下列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是开展重要运输通道和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枢纽布局规划研究,加快多种运输方式之间无缝对接的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促进多式联运的衔接与一体化运输。二是研究扶持和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对发展多式联运公共政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4.
<正> 全国联运企业客运会议于1994年7月中旬在哈尔滨市举行。参加者有11个省、市经委和有关省市的运输指挥部、联办、联运企业以及铁道部运输局、中国民航局企管司、新华航空公司、科研院校的代表共121人。联运联合会会长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后,交通运输部被赋予了协调和组织综合运输服务工作的新职责,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成为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杨传堂部长2014年11月在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上,明确提出"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强调"十三五"期必须抓住多式联运这个牛鼻子,下大力气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多式联运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戎  黄科 《综合运输》2007,(10):66-70
本文研究了多式联运产生的背景、概念、内涵及其特征,在分析美国、欧洲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三大途径:运输技术、运输组织和公共政策,提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在国家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多式联运作为一种体现高效能的运输方式,符合绿色运输发展趋势,并对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货损货差、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未来多式联运一定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主导战略。2013年6月6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八次提到多式联运,将其作为交通运输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4年10月《物流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了解空铁联运发展和研究现状,使我国空铁联运的发展更加贴近现实,本文分别从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方面梳理了空铁联运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在旅客运输领域的研究较多,涵盖了竞争博弈、可行性、联运模式、联运网络、联运票价研究等多个方面,但针对货物运输领域的研究在对比之下显得尤为稀少,且以联运模式、特定机场或特定城市的具体空铁联运发展为主,缺乏方法性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我国空铁联运发展中的实际难点,重点就客运联运的行李自动化和货运联运的运量预测和网络优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多式联运发展到现在已经170多年的历史,这种运输组织形式起源于欧洲,在北美迅速发展,现在发展到全世界。从最初运河上用集装箱运输煤炭到驼背运输的出现,到现在全世界统一使用通用的标准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过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多式联运发展阶段的分析,探究多式联运几种形式能够延续下来的主要原因,为中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我国联运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和优劣汰之路 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市场的角逐中,已越来越认识到单靠一种方式运输难以满足货物运输在多方面的要求,尤其是中长距离国际货物的“门到门”运输。因此,各种运输企业逐渐从单纯竞争转向在竞争中合作、共同配合以满足货物全程运输,这是市场的基本要求;故要积极鼓励运输企业间由经营人牵线的被动格局向不同运输企业间主动联运的飞跃,以获取联运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