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三种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接入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方案和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再生制动回馈装置试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制动时,装置在有效回馈电能的同时能稳定接触网电压,保证车辆电制动的有效工作,为技术升级和系统的节能提供新的手段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制动能量逆变回馈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以电力为动力,由供电网向车辆提供电能,驱动车辆前进.车辆到站电制动时,产生大量的再生制动能量.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只有很少部分被利用,大部分通过电阻转变成热能而被消耗掉.研究了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逆变回馈设备,实现车辆再生制动能量的回馈利用,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站间距离短、车辆运行密度高等特点,列车在频繁的起动与制动过程中会产生数量可观的制动能量。目前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较多采用电阻吸收或逆变回馈加电阻的形式,能量回收率和利用率都较低。根据逆变回馈和电容储能的特点,组成逆变+储能的新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直流母线制动电能通过逆变器接入400 V车站低压配电系统,超级电容通过DC/DC双向变换器并联在直流母线上,较平稳的制动功率直接经逆变器给车站负荷供电,较大的尖峰功率由超级电容吸收,再供负荷或车辆起动加速用。根据列车的制动特性,以某地铁线路实际数据为例,计算了列车实际的制动功率和能量,给出了逆变器和储能的功率及容量配置方案。所提方案能够完全吸收利用再生制动能量,且所需储能容量较小。  相似文献   

4.
正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北京鼎汉新近推出的地铁再生制动能通利用系统是将地铁列车制动时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进行回收的一款节能环保产品。鼎汉同时具有电容储能系统和中压逆变回馈系统的成熟产品,并通过相关质量检测认证。电容储能系统:主要由双向DC/DC变流器和超级电容柜组成,将处于再生制动工况下的列车反馈的制动能量吸收到大容量电容器组中,当列车出站或供电区间有列车需要取流时将所储存的电能释放出去,使牵引网电压稳定在设定范围内,起到削峰填谷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辆依靠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电能作为动力,由于车辆频繁的制动,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十分可观,最大限度的利用再生制动能量成为地体牵引供电系统节能的重要课题。以逆变型再生能量吸收装置为例,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各种并网方式、安装容量、系统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轨道车辆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装置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对电阻耗能型、电容储能型和逆变回馈型这三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比较了这三种类型装置的优缺点。开发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无论从技术上还是造价上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VVVF动车组列车,在列车制动时,将再生大量能量,如果能够对这部分能量加以有效利用,则对于整个轨道交通的节能降耗将意义重大。目前工程上有几种再生电能利用方案,但不同方案的节能效果相差较大,部分方案甚至浪费能量。因此,有必要将理论计算和工程实际测量相结合,对现有再生电能利用方案的节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论:本文通过构建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当牵引变电所不设置再生制动装置时,车辆间的再生能量相互利用率很高;(2)传统的将再生制动电阻置于牵引变电所不但不会节省能量,相反会浪费能量;(3)当再生电能利用装置的容量达到一定值时,再增加容量,对于节能效果影响已经很小;(4)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用电阻消耗再生制动电能带来的隧道温升、车体质量增加、能量浪费等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用再生制动锂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工作原理、结构及功能,并提出锂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以广州地铁4号线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锂电池储能系统可以有效抑制牵引供电网的电压波动。  相似文献   

9.
双制式受流方式在城轨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在同一城轨车辆上使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受流与DC1500V第三轨受流的双制式受电方式的特点、转换方式和注意事项,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省域直流区段,由于运行业务量较少,再生制动受限的频率较高.最近,新泻地区采用的E129系EMU(电动车组)通过应用电阻制动而提高了电力制动的使用比例,但由于电阻制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存在能量损失.因此,对E129系EMU的驱动能耗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并对再生/电阻联合制动车辆制动电能的有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方式中的消耗型、储能型和逆变回馈型三种系统方案,并比较分析了三种系统方案的经济技术性。重点分析了逆变回馈型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方案。采用逆变回馈型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在技术成熟度、国产化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均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的发展需要,是工程应用的方向。在确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装置设置方案时,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以确定合理的设置方案,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优。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低地板有轨电车在路口无接触网运行,设计开发了一种列车车载储能牵引传动系统.对车辆技术要求、列车牵引特性计算和设计、牵引传动系统主电路设计、牵引传功系统设计、列车车载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策略等进行了介绍,并采用装车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该牵引传动系统可有效对列车车载储能装置进行能量管理,以及对列车车载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电压及电流进行限制,可高效地利用整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再生制动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研发高效设备并通过设备和子系统间的协同效应降低总能耗是铁路系统节能化的有效方法。为了实现智能运行和车辆系统的高效化,基于车载设备与铁路系统之间的相互协同研发出铁路车辆能量管理系统(EMS)。研发的应用实例包括优化运行的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以及基于EMS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车辆节能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车辆储能再生制动试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一种能量互馈式城市轨道车辆储能再生制动试验系统方案,介绍了城市轨道车辆储能再生制动试验的原理及组成,分析了试验系统主电路的组成以及储能变流装置的电路拓扑,给出了储能变流装置3种不同的工作模态和工作原理的分析,结合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超级电容的储能,从而控制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同时介绍了城市轨道车辆储能再生制动试验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并利用检测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城市轨道车辆储能再生制动试验系统具有节能、工作可靠、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供电系统采用的再生制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为例,分析了能馈装置对地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电能质量,以及牵引供电设备性能和寿命等方面的影响,为再生制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的工程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交直交型机车起动牵引力大,牵引持续功率和再生制动功率大;再生电能全部回馈至牵引供电系统;当机车电压低于17.5kV或高于31kV时,电压保护装置动作,机车功率降至0等特点,对机车再生电能回馈至牵引网导致接触网电压抬升或牵引电流大导致接触网电压偏低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大大减少车辆采购成本和地铁运营成本、降低碳排放,从而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向绿色环保方向快速迈进。以双向变流型再生电能吸收利用系统为具体对象,研究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效果,以某地铁线路的具体线路条件参数为分析依据,分析该系统在具体线路中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逆变回馈的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建立了该装置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仿真模型,并对列车再生制动回馈的动态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利用以及稳定牵引网电压的要求,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助力铁路供电系统节支降耗,针对适用于牵引与电力合建变电所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开展研究。阐述三端口再生制动能量利用装置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提出基于转移路径最优原则和以最大化利用为目标的多变流器协同控制策略,并依据京沪高速铁路某合建变电所配置及其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及其控制策略正确可行,能够将牵引供电系统可用的再生制动能量按需实时转移至电力供电系统,实现直接、高效利用,从而减少电费支出,降低铁路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基于超级电容的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吸收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对比了多种能量回收技术。研究一种基于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超级电容储能装置,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在列车制动时,储能装置吸收制动能量,列车加速时释放能量,减少了能源浪费。根据地铁运行工况,分析了储能装置容量配置及能量管理控制策略。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