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凡 《电气化铁道》2021,32(2):65-70
为了应对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海外项目,本文对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以我国技术体系为基础,从技术标准对比、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接触网参数、避雷线悬挂型式和供电线架设的问题,提出了适宜的工程对策,为海外项目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令 《电气化铁道》2013,(5):6-9,14
以白俄罗斯奥希波维奇—日洛宾电气化项目为例,介绍了两国接触网技术标准差异,从接触网系统设计角度出发,通过计算和分析,对接触网系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有效控制技术标准差异带来的潜在技术风险,实现国产接触网系统与境外铁路项目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自主化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现状及海外项目经验,分析了我国自主化CBTC与欧美等国CBTC在各建设阶段的程序和要求上的重大差异,如设计范围、设计深度、标准规范、技术路线、思维方式、设备系统合格准入、政府验收程序等。这些差异给自主化CBTC海外项目的执行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就如何按照国际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海外项目提出了建议,呼吁更多海外项目先行者总结经验,为后续CBTC的海外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析铁路接触网现阶段设计方式的不足。从BIM技术为接触网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带来便利、采用可视化的参数化设计方式、实现接触网协同设计、为工程构件性能分析提供条件、创建各种"平、立、剖"图纸和工程量统计方面阐述BIM技术在接触网设计应用的优势。从接触网零部件模型、接触网装配模型和接触网项目模型方面探讨创建接触网BIM模型。从碰撞检查、生成施工图、工程数量清单和数据接口方面进行接触网BIM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刚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接触网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介绍刚性接触网检测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刚性检测项目和原理及目前刚性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阐明刚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与柔性网检测的不同点及刚性接触网专用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接触网规范体系以及系列化、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简要回顾国内外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标准化、系列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规范体系的现状 ,分析并评述我国在接触网这一领域与先进国家的区别与差距 ,对我国接触网规范体系的修改、接触网系列化标准和相应安装图库的建立以及接触网零部件简统化的实验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和研究 ,提出较为合理的接触网规范体系结构以及接触网零部件简统化的主要原则 ,在分析制定接触网系列化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同时 ,提出我国接触网的系列化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刚性接触网不适用于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安装要求,依托广州18和22号线项目,分析传统刚性接触网的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对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工程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项目通过对刚性接触网的定位线夹、支持装置、吊柱安装方式等进行优化,在现场安装过程中通过采取工厂化加工、控制安装精度、细化安装标准等方式,保证新型刚性接触网安装质量,满足160 km/h新型刚性接触网的运行要求。广州18和22号线的成功应用,证明新型刚性接触网结构的可靠性,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将贝叶斯网络法应用于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结合项目调研结果和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在役接触网系统及其关键元部件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找到了影响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与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提高接触网运行可靠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勘察设计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涉及专业、人员、数据量众多。为提高不同专业间协同设计及具体区间辅助设计效率,确保项目流程的可追溯性,实现多专业数据共享,特开发了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短信提醒与中心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项目流程的管理、监控与数据共享。从接触网辅助设计的数据获取,中期数据处理、工程设计约束及工程数量统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简化,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对应辅助设计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用户-角色-权限"模式的访问控制机制保证了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朱飞雄 《电气化铁道》2006,(Z1):237-239,244
介绍了欧洲、日本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动态检测方法和指标,及其与德国接触网动态检测的区别,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我国接触网动态检测方法和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京地铁1号线总联调演练项目中“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抢修演练”项目的必要性分析、演练策划和实地实施,提出了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故障抢修的应急预案,并就演练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或缺陷提出较为合理的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道运营里程的增加、重载及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评价接触网的防雷性能、减少接触网发生雷击故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现有接触网防雷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接触网的绝缘及其配合。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柔性接触网和刚性接触网的不同特点,介绍了国外使用架空刚性接触网的情况。我国应开发架空刚性接触网,其国产化的条件已具备。地国内开发研究架空刚性接触网 一些技术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模式主要是借鉴、参考我国铁路普速接触网的检修模式,采用的主要是周期修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分析了接触网施工期间介入检查和验收检查的内容和适宜采用的维修模式;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接触网设备参数稳定前后的检查内容和适宜采用的维修模式。介绍了接触网设备状态修的维修流程及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地理区域跨度大,而且无备用系统,因此雷击一旦形成永久性故障将造成供电区段的停运。根据规范只有强雷区接触网才架设独立的避雷线,但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一般处于多雷区,接触网未设避雷线,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为保证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的高可靠性,文章结合我国高速铁路供电方式,提出关于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建议。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分析,对我国高速接触网防雷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鉴于我国已开通的高速铁路雷击事故较频繁,通过对接触网遭受雷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AT供电方式时,保护线PW线采用柱顶方式安装,正馈线采用合成绝缘子;(2)高速铁路应做好避雷器和保护线的接地,保障避雷设施正常运行;(3)建议完善我国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跳闸率或故障率等具体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工程设备出口及海外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海外工程公司发挥网络布局和本土化管理优势,开展海外工程设备代理制业务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遂渝铁路的项目背景、设计条件的介绍,对电气化区段线路上采用的不同的接触网悬挂方式、不同的接触网零件以及不同悬挂方式情况下的安装图示,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试验对比,肯定了接触网设计要综合德国、日本、中国的标准,并在设计中灵活运用的方法,提出了今后在进行高速铁路建设中电气化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我国在发展山区高速电气化铁路且装载双层集装箱货物列车的设计积累了经验并通过遂渝线的试验结果说明了立足自我,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的路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便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专业人员准确理解和使用TB/T 3199.2-201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第2部分:棒形复合绝缘子》新标准,对该标准的编制背景、定位、适用范围以及章节内容等进行详细解读,将其新增加的技术指标、相关试验项目及功能与旧版标准进行比对。新标准的发布对提高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质量技术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标准规范性文件支撑。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接触网检测参数概况,从技术层面分析目前我国接触网检测采用的一些方式方法,对比不同方式方法间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展望地铁接触网检测趋势,提出新形势下接触网检测的新要求,为形成系统的接触网检测、维修、评价体系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既有接触网系统设计、装配结构、线材配置、零部件选型种类繁多的状况,对接触网系统简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接触网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进行分析,提出一整套较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接触网系统"三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