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伶仃洋是华南具有重要航运功能的河口湾,在其东西两岸分布着广州港南沙港区、深圳港西部港区、中山港等重要港口,伶仃航道和铜鼓航道是广州港和深圳港的重要出海通道。伶仃洋港口航道的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问题。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卫星遥感分析、泥沙水槽试验、港池淤泥密度测量与分析等手段,对伶仃洋港口航道的泥沙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包括泥沙运动动力条件特征、泥沙来源与运移形式、悬沙和底质特征、港口航道泥沙淤积特征及机理、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浮泥及适航水深利用等,并根据伶仃洋港口航道泥沙特点提出南沙港区港口航道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伶仃洋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是横跨伶仃洋的由"桥-岛-隧"构成的超级大型复杂工程。针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伶仃洋复杂的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大桥工程对伶仃洋水域水沙环境、港口航道、滩槽稳定性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珠江口伶仃洋具有"微变性、趋稳性、可塑性"的重要特征,其"三滩两槽"基本格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2)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对港口航道基本无不利影响;3)从水沙条件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潮流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TK-2D软件建立了广州港深水航道所在海区的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潮流数学模型,在采用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伶仃洋深水航道进行了潮流数值模拟研究,从潮流场角度分析了深水航道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深水航道方案实施后,整个伶仃洋流场基本不变,只是沿伶仃航道轴线附近,由于受航道开挖的影响,局部区域流速和流向略有变化,从潮流动力角度讲,伶仃航道是可以继续开挖的,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三期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在伶仃洋开展大规模现场勘测工作,在室内进行了大量物理模型、数值模拟和水槽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伶仃洋西部的伶仃水道是广州港出海航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5月25日,广州港集团通报称,为了满足大型船舶双向通行的要求,广州港计划投资近30亿元,对深水航道进行拓宽。该项目是珠三角重要的水运基础设施,为珠三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为国家级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注入新动力。本次拓宽工程位于伶仃洋至珠江口海域,北起广州港南沙港区,南至珠江口外隘洲岛西侧的天然水深区,在广州港出海航道  相似文献   

6.
以不淤浚深为理论基础、水流归槽为关键动力,提出了自然浚深法,可使航道增深后少淤或不淤.该法在广州港伶仃洋航道中获得很好效果.还对江苏洋口港和浙江嘉兴港在增深出海航道时如何应用该方法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圳港铜鼓航道工程设计选线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深圳港铜鼓航道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和深圳市重大工程,航道选线及设计历经10余年,经过两个历史性的阶段,最终航道完全避开了香港白海豚保护区,也最大程度降低横切伶仃洋浅滩后的泥沙回淤问题,较好地避免了改造海底天然气管线,妥善处理了铜鼓航道与广州港航道和蛇口、赤湾、妈湾航道的衔接与通航安全问题,而且能够满足航道远期进一步拓宽浚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维护广州港伶仃航道及珠江水域安全通航形势,分析中小型船舶穿越广州港主航道行为,指出该穿越行为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及其对海事部门监管提出的挑战和给珠江口水域安全状况带来的威胁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不要过分强调直航权利、确保船船沟通有效、加强瞭望、严厉打击船舶违法行为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州港航道是珠江出海口的深水主航道,是珠三角港口群连接国际航道、通达国内外港口的水路运输"大动脉"。穿越主航道的小船较多,交通状况复杂多变,容易引发船舶碰撞事故。本文在阐述珠江口水域与安全航行有关的重要规定的基础上,对小船的航行现状和操作习惯进行分析,引入经典案例,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注意事项,为广州港水域小船安全航行与避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版《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将于2010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文中借此机会,介绍该规定的部分内容,并从交管中心的角度对如何加强对广州港莲花山航道的管理,保障航行安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航道和铜鼓航道的回淤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水文泥沙条件下,港珠澳大桥建设后,伶仃航道内淤积厚度及淤积量呈减少态势;铜鼓航道内淤积厚度及淤积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赖万群 《珠江水运》2001,(11):24-25
广州港地处珠江干流下游河海交汇处,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也是珠江三角洲水网运输中心和水陆交通运输枢纽.现有油类过驳锚地20多处,分布在新造水道、珠江口大屿山和舢舨洲沙角锚地、大虎锚地.这些锚地大多设在进出港口航道附近,其中主要过驳锚地为沙角、大虎锚地.  相似文献   

13.
闫勇  韩鸿胜 《水道港口》2012,33(2):113-118
利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实测水文、泥沙及水深测量等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南起万山群岛、北至虎门、东起汲水门、西至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整体物理模型,研究工程实施对伶仃洋诸港口、伶仃航道、铜鼓航道及附近海域流场、潮位和水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实施对潮流、潮位的影响仅在桥轴线上下游各4 km的范围内,对伶仃航道、铜鼓航道通航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横门水道和横门东水道是珠江水系八大出海口门通道之一,是连接西江干流与珠江口湾区港口群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山港出海的便捷主通道。横门出海航道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是横门东水道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10#标38km航段接入伶仃航道;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14#标接入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是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16#标接入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是横门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26#标接入广州港出海航道。本文主要针对三条线路出海口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横门出海航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水运工程》2007,(10):35-35
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4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9月29日正式投产运营,使广州港南沙港区的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增至10个,同日投入使用的还有广州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浚深至-15.5m,5万吨级船舶可双向自由通行于航道上,大大提高广州港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随着近年来船舶的大型化趋势和港口通航密度的增加,为保障通航效率维护港口生产,伶仃航道兴建应急锚地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港发展的现状,并列举了历年典型案例对广州港的通航影响,提出在伶仃航道建设应急锚地的方案,并对方案的优点及存在的困难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港珠澳大桥工程方案实施后潮流泥沙进行数值模拟,将桥墩附近网格进行加密处理,把桥墩本身刻画为固边界。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大桥工程实施后附近海区潮位、流速和潮量变化及水下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对伶仃洋海域潮流泥沙影响仅限于大桥附近,对伶仃洋滩槽格局没有影响,对伶仃航道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港珠澳大桥工程方案实施后潮流泥沙进行数值模拟,将桥墩附近网格进行加密处理,把桥墩本身刻画为固边界.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大桥工程实施后附近海区潮位、流速和潮量变化及水下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对伶仃洋海域潮流泥沙影响仅限于大桥附近,对伶仃洋滩槽格局没有影响,对伶仃航道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7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竣工验收会议。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单向通航、兼顾12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双向通航的标准建设,工程范围南起珠江口外隘洲岛南侧的天然水深区,北至广州港南沙作业区中部挖入式港池口门北边线,航道长度约71.84 km,有效宽度243 m,设  相似文献   

20.
唐颖  薛晓晓  商剑平 《水运工程》2016,(10):157-161
针对广州港深水航道工程实例,对船舶到达锚地、进入航道、在泊作业和船舶离港的作业全过程进行分析。在考虑潮汐、多支汊航道管制规则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复杂航道系统仿真模型;在预测运量和船型发展的基础上,基于服务水平分析不同航道拓宽方案的通过能力,为航道拓宽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