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林雄  魏纲 《隧道建设》2017,37(Z2):154-160
为保护地下管线在盾构施工时的安全,研究双线盾构隧道施工时,邻近地下管线与隧道平行、相交工况下管线的安全性判别方法,将不易监测的管线状态转化为可见的地表沉降。管隧平行时,根据偏离系数建立管线与地表沉降关系式;管隧相交时,建立相应计算模型,提出管线与横轴的夹角、管线与横轴交点到纵轴的距离等参数,建立管线与地表沉降关系式。考虑管线连接方式,将管线分为连续管线与非连续管线,分别推导管线和隧道平行、相交时,连续管线的应变与地表沉降关系式和非连续管线的转角与地表沉降关系式。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可靠性;施工前可采用此方法对管线安全进行预测,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在进行城市道路综合管线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下管线可能出现的交叉冲突,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以确保管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因此,设计阶段地下综合管线设计,搜集资料工作尤为重要.该文结合洛阳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简要介绍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道路综合管线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引起的管线变形计算理论,将既有管线视为连续长梁,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的小孔扩张理论,导出管线在下穿盾构隧道施工作用下的竖向位移计算式。结合工程实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算例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管线竖向位移与各向异性参数、隧道外径、净距、管线抗弯刚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1)管线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下穿正交点处; 2)各向异性参数越大,对管线竖向位移的影响越显著; 3)净距在某一范围内时,管线竖向位移对其变化较敏感,超过此范围后管线竖向位移基本无变化; 4)盾构隧道外径、管线抗弯刚度对既有管线竖向位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7):337-340,358
介绍了深圳地铁6号线的概况,根据管线迁改工程经验,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管线迁改的总体思路、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地铁重大管线和相交道路工程进行了梳理。通过对重大管线的梳理,主体和前期工程设计时都可以对重大管线方案进行优化,减少管线迁改。通过对市政道路的分类梳理,对市政道路和管线的恢复方案处理方式不同,可根据分类针对性地处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商用车整车管线的开发流程、整车管线分类和整车管线布置的技术要求,并举例阐述了管夹型谱、管线说明书及管线布置优化等。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软土地区大型基坑群施工对邻近浅埋地下管线沉降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地下连续墙施工和基坑分区开挖对邻近管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体基坑相比,基坑群施工过程中,管线的沉降具有显著的叠加效应,管线沉降受到多个基坑开挖的影响;管线的总沉降与基坑群等效开挖深度(He)的比值介于0.11%~0.55%;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管线沉降占总沉降比值最大可达50%,主要影响区域为0.3Hw(地下连续墙深度),次要影响区域为0.3Hw~1.5Hw,主要影响区管线沉降为0.02%Hw~0.09%Hw;基坑开挖期间,主要影响区域为1.0He,次要影响区域为1.0He~4.5He,主要影响区管线沉降介于0.18%He~0.39%He;浅埋地下管线沉降随着管线与基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管线沉降主要受管线与基坑间距大小的影响,管线相对刚度和埋深对管线沉降无决...  相似文献   

7.
晏仁先 《交通科技》2009,(Z1):121-123
结合各专业相互间接口设计要求,对郑西客运专线巩义南站综合管线设计中各种管线位置关系、管线过轨、管线与基本站台及站房接口、路桥过渡段电缆槽设置等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并提出了一些管线综合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8.
圆筒形FPSO管线主要分为船体管线及上部模块管线,船体压载管线呈辐射状;货油管线从上贯穿各层甲板,直至伸向舱底;上部模块管线相对密集,成排布置较多。管线预制安装过程中可根据各自特点展开,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9.
城区地下空间管线交杂,既有管线下进行隧道建设时,既要考虑施工对地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对地下管线正常营运的影响,文中对地下管线不同直径、材料、埋深度管线与隧道的接近距离、岩土参数5个因素及其4种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管线、土体及隧道衬砌结构为一体的三维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16组参数组合下地下管线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等效竖直位移,通过分析这两个指标,得到城市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既有地下管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后建立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动态更新,是确保数据的现势性和生命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现通过分析地下管线管理现状,介绍浦东新区地下管线数据库动态更新的实践。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佳春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12-213,225,I0020
隧道基坑常位于地下管线数量较多的闹市区,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管线的破坏,如何准确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管线的影响至关重要。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基坑周边不同管线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数据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基坑开挖对不同管线所造成的位移变形特点,为隧道基坑周边管线的合理保护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区人口在高速增长,原有市政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而新建城区的管线与原有管线的配套衔接上的矛盾也不断凸显出来,在河网地区管线的跨越交叉问题又给道路下的管线综合增加困难。该文通过介绍顺德逢沙片区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河网地区管线综合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沈晓伟  王涛 《隧道建设》2010,30(6):649-651
结合某工程,建立盾构隧道从地下管线下方推进过程中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盾构掘进时对管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掘进面与地下管线的距离、管线与隧道的相对埋深以及管土相对刚度等参数对管线的位移及内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分析结果所得出的一些规律与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并作为采取具体管线保护措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1,66(9):371-378
以福州市某超浅埋隧道斜穿市政管线工程为依托,结合FLAC 3D软件、现有城市管线标准与实测数据,对管线沉降规律展开研究,并制定安全可行的管线控制基准。研究表明:双侧壁导坑法相比三台阶法与CD法开挖时,前者具有"小分步,大分级"的特点,对管线沉降控制效果更显著;隧道-管线交点出现最大沉降量-7.39mm,管线由于自身弹塑性质,而发生两端微小隆起;上覆土重力使管线沿水平方向上发生挤压变形,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2mm,可知管线竖向变形受施工影响更敏感。需对隧-管相交段地表进行外界荷载管理,避免管线在水平方向位移过大而破坏。地表横向沉降最大值S_(max)与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比值作为沉降控制限值,可有效保护管线。研究成果对研究隧道下穿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地下管线网急剧增大,管线老化、管理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采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城市地下管网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某地下空间数据探测项目,详细讨论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要求与数据采集流程,并阐述管线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方法,可为城市管线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管线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其与各专业设计的内联与外联,并通过对广州大学城管线综合设计实践,论述了管线综合设计与主导专业和管线专业的联系及需注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边远地区由于地质灾害、严酷环境条件和可能的第三者侵入的影响,管线正奠定较长的距离。深水的流体管线和北极管线,在管线整体管理控制方面已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它们受到海床侵蚀、底形迁移和永冻层融化沉降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范围内不断有各类市政公用管线排入,由于管线信息滞后,造成上游堤防在养护、加固、大修等施工过程中因管线造成设计变更、工期延长、隐患风险加大,项目成本难以控制等现象.基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内的管线普查资料,设计和开发了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综合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堤防管线信息的动态综合管理,为堤防设施及附近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快速、准确、完整的管线信息,为提高堤防的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有限元,从管线的位移入手,进行相邻深基坑开挖对周围地下管线的影响研究,分析了相邻深基坑开挖方式对周围管线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线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中部,水平、竖向位移的"抑制点"均出现在基坑端部0.5倍基坑开挖深度处,非同步开挖时管线的水平、竖向位移变化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市政工程领域的基坑工程具有规模小、深度分布复杂、紧贴或穿越市政管线等特点,此类基坑,除常规的基坑支护保护周边环境[1]外,尚需重点处理坑内高差以及现状管线的保护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复杂基坑穿越现状管线时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与施工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及现状管线整体考虑的保护措施,完美地解决了复杂基坑开挖时坑内高差的处理问题,同时为基坑穿越现状管线时对管线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