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博深高速公路石鼓隧道洞身地表有一山谷溪流,围岩覆盖较薄。为确保隧道施工后地表溪流无变化,做到"水长流,树常青",通过对隧道注浆止水方案选择、洞内浅孔预注浆试验、注浆设备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应用了全断面后注浆止水技术,现场止水效果良好,成功穿越了石鼓隧道洞身浅埋段。同时,对今后隧道注浆止水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州省道安高速豹子菁隧道洞口段塌方,分析了"地表注浆+洞内强支护"和"洞内注浆+洞内强支护"2种针对性处理方案,并对2种处理方案隧道二次衬砌的弯矩、轴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二次衬砌最大弯矩发生在拱顶,最大轴力发生在墙脚,"洞内注浆+洞内强支护"对于处理此类塌方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玉庙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法雨 《隧道建设》2011,31(3):385-390
玉庙隧道是一座平行双洞四车道浅埋公路隧道,围岩软弱且含有地下水,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施工前期左洞出口发生了塌方。对玉庙隧道的塌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地表和洞内注浆加固及加强支护结构参数的处理方案,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洞内注浆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案。结果表明:实际采用的塌方处理方案安全可行,经济合理,保证了隧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土隧道地表塌陷原因分析与施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翾  张顶立  李鹏飞 《隧道建设》2010,30(4):430-433
基于兰渝铁路工程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程背景,分析在黄土地层不良地质段发生地表塌陷、初期支护严重变形、拱顶沉降及洞内收敛过大等现象的原因;同时根据地表塌陷段的地质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地表旋喷桩注浆加固地层、洞内超前注浆预支护以及提高初期支护强度的综合处置方案,很好地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针对黄土地层大变形及地表塌陷区采取的施工控制技术可供今后类似隧道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影响黄土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帷幕注浆技术能够有效阻断地下水的来路,并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利于隧道洞身稳定,是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有效措施。针对太平隧道土质围岩含水量大及隧址地层存在空洞裂隙等不良地质状况,重点介绍洞内及地表帷幕注浆整治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瑞坡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地质、地形条件,对隧道地表和洞内加固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主要为抗滑桩反压回填、地表注浆加固、地表加固+锚索框架板加固等,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最终的抗滑桩反压回填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特别是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辉  刘洪震  姜永涛 《隧道建设》2011,31(4):519-523,528
以某城市交通隧道地表坍塌为例,分析地表坍塌的原因,阐述管线对地表注浆加固的影响。为保证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坍塌段,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取三管旋喷桩止水帷幕、帷幕内三管旋喷和洞内水平旋喷的加固堵水方案,加固了坍塌段地层;2)针对砂卵石遇水易坍塌的情况,采取地表降水井和洞内水平降水孔联合降水方案,保证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状态;3)为控制隧道变形,采取4部CRD开挖工法,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下穿茵香河段围岩以粗圆砾土、大砾石砂土为主,最小埋深8 m,河流常年流水,围岩地下水丰富,在施工过程易发生涌水、塌方、冒顶等安全事故。为保证施工安全,采用地表袖阀管注浆和旋喷桩,洞内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加固等措施进行围岩加固,并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三台阶临时横撑法等开挖方法,控制初期支护封闭距离和时间,实现隧道变形控制,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火凤山隧道为城市公路隧道,根据其进口段超浅埋回填土地质条件实际情况,设计中采用地表注浆预处理措施,以及早进洞施工,达到改善围岩强度,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目的。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地表注浆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提出地表注浆效果评定方法。数值模拟及实际监测数据表明:地表注浆预处理后,围岩强度及完整性得到很大提高,隧道开挖后变形速率及最终变形值均较小,初期支护受力改善明显。由此可知,地表注浆预处理可有效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建国 《隧道建设》2019,39(Z1):377-384
高原高寒地区风积沙地层隧道具有失稳快、易坍塌、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且受区域气候影响,施工进度慢、有效施工时间短等特点,为解决风积沙隧道开挖时漏沙、洞顶坍塌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问题,保证安全快速施工,依托格库铁路依吞布拉克1号隧道风积沙段工程,根据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选择隧道内水平旋喷桩、地表竖直旋喷桩及地表注浆3种超前加固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及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比选论证,确定采用地表竖直旋喷桩并有效实施。现场实施和监测结果表明: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地表竖直旋喷桩超前加固能有效防止漏沙及洞顶坍塌,保证隧道工作面的稳定,且能实现超前加固与开挖平行作业,达到安全、经济和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智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97-202,223,224
厦门文兴隧道近接东山水库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较发育的构造裂隙,以及断层破碎带的存在,容易形成集中渗漏水通道。该文介绍了其地下水连通试验研究。为了全面查明该区隧道内渗漏水与水库水的水力联系,分析了多种地下水连通试验方法,并形成了城市隧道地下水连通综合试验方法流程图,现场主要进行了氢氧稳定同位素、水化学和水样系统聚类三种天然示踪地下水连通试验。连通试验成功查明了隧道内渗漏水与水库水无水力联系,隧道内渗漏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即文兴隧道与东山水库不连通。该连通试验的成功实施,指导了文兴隧道近接东山水库段施工,保证了文兴隧道顺利贯通,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向家隧道进出口处在全风化花岗岩中,孔隙和裂隙水均较发育,围岩破碎,地下水补给条件复杂,隧道发生涌突水的可能性非常大[1]。以向家隧道洞口段V级围岩段为例,展开了隧道V级围岩段涌水预测及注浆加固圈研究。研究成果为该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隧道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掌握通风设备的基本情况,为后期通风系统优化和调整提供正确的设计参数,对甘姆奇克铁路隧道进口工区进行通风系统测试及隧道内作业环境检测。检测及测试结果表明甘姆奇克隧道进口工区系统维护较好,通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陈建 《隧道建设》2005,25(6):47-50
渝怀铁路23标段圆梁山隧道2#溶洞位于毛坝向斜的高压富水段,水平剖面纵向宽度50m,在部分泄水的条件下测试水压为3.013MPa,且溶洞内富含粉细砂。本文主要介绍2#溶洞段顺利地实现全断面贯通的开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田世雄  王永刚 《隧道建设》2012,32(4):490-494
关角隧道为青藏铁路西(西宁)格(格尔木)二线控制工程。为了更好地解决关角隧道富水区防排水问题,以关角隧道水文地质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地下水注浆控制排放模型,对三叠系砂岩富水段进行模拟分析。分别分析了注浆止水圈渗透系数与厚度、节点流量的变化关系,得知富水区隧道注浆圈的控制参数具有其经济适用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根据流量的变化过程验证了隧址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出对于富水区隧道修建,取注浆圈厚度为3 m,渗透系数控制在2.1×10-3m/d较为经济合理。研究成果对富水区隧道控制地下水排放、减轻对环境水资源的破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水源识别问题,结合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的相关施工资料,依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涌突水预测,通过水分析化学实验,采用灰色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水系之间的关联度;而后针对单一水源和混合水源分别进行试验和分析,得出雪山梁隧道出口段内渗漏水来源最可能为大气降水,关联度较高的还有淘金沟上游水系和隧道出口处水系;最后进行比对,得出隧道渗漏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淘金沟上游水体的结论,并依据现场资料及实地踏勘,验证了灰色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张威振  刘维萍 《隧道建设》2016,36(6):728-734
松雅湖隧道位于高低湖区交界处,受力复杂,景观设计要求高。为使结构设计既能满足交通需求,又能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通过定性类比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项目的特点对岸上暗埋段横断面形式进行介绍,对水中段采用亚克力顶棚及侧墙镶嵌玻璃2种横断面方案进行比选,并对洞门造型所采用的水波方案及双臂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推荐方案。由于水中段主体结构断面及所受荷载的不对称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具体的受力分布情况,同时对结构的抗滑移、抗倾覆、防排水、环境保护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王芳其  郑炜  徐华  陈剑楠 《隧道建设》2018,38(6):915-923
为研究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漏失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托穿越中梁山山脉通向重庆市区西部的3条重叠相交岩溶隧道(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渝遂高速公路大学城隧道和成渝客专铁路歌乐山隧道)的地下水漏失情况,对其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及植被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与综合分析,利用树轮宽度均值探讨地下水漏失对隧址区优势植物(马尾松、杉木)的生长影响,提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隧道地下水“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建设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以排为主”的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造成马尾松生物量明显降低(衰退幅度达71.4%),而“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其他2条隧道对马尾松的影响则相对小; 3条隧道的建设对杉木的生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范围在隧道轴线两侧1 km左右; 基于马尾松出现生长恢复的时期(1992-1997年),建议将此阶段的最低地下水位作为隧址区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下限值,进而确定中梁山地区隧道的“以堵为主、限量排放”中限量排放的生态地下水位值,为岩溶山区隧道限量排放的地下水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