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目前常见的斜坡地基填筑路堤为工程原型,采用基于强度折减的有限单元法,全面分析不同地基环境条件、地基坡度等不同组合情况下斜坡地基填筑新路堤的整体稳定性与沉降变形规律,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岩质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基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坡地基上的填方路堤已成斜坡地基上的填方路堤已成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结构型式。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发展规律较一般路基有其自身的特征,即在高路堤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中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出现路基沉降。基于此,本文以新建高速公路典型岩质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详细分析了其工后沉降特性。结果表明(1)剖面沉降总体变化较小,与路基填筑压实质量较好有关;(2)总体侧向位移量较小,位移变化呈增大→减小→逐渐趋稳的趋势。(3)路基施工阶段累积沉降较大,工后沉降阶段累积沉降局部有较大发展,但路基整体沉降发展较小。  相似文献   

3.
康定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阳  杜刚  高奋飞 《路基工程》2011,(2):111-114
康定机场海拔4280m,是世界第二高海拔、高填方机场,填方填料为冰碛土,具有块石含量大、级配差、结构复杂、力学特征差异性大等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填方坡脚最大水平位移0.10m,填方体稳定性好,道槽区最大沉降0.85m,底部地基沉降0.35m;土面区最大沉降1.25m,底部地基沉降0.30m,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气泡混合轻质土在路桥过渡段中的工程特性及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变形随着气泡混合轻质土容重的增大而呈线性增长,分层填筑厚度越大,沉降变形增长速率越快;沉降变形随气泡混合轻质土弹性模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分层填筑高度对路基沉降变形影响较大,分层厚度越大,沉降变形越明显;建议气泡混合轻质土容重采用6kN/m3、弹性模量采用100MPa、分层填筑厚度采用0.5m;路基横断面的沉降变化呈"Z"字型,纵断面呈两阶段变化特征,最大沉降变形分别为20mm和25.8mm;工后实测结果表明,路基最大沉降量仅为46.3mm,且稳定沉降值均小于30mm,沉降变形控制效果良好。相关研究理论和工程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托广州南沙地区道路工程地基处理试验,通过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区的地基表层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和深层水平位移的荷载-时间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路基范围地基固结均匀,整体上呈现出预压前期沉降速率大、固结效果显著,后期沉降速率减缓、沉降逐步收敛的态势;适当的堆载可以减弱或抵消真空引起的水平位移,减小地基处理引起地表变形范围,分层堆载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深度大于真空荷载;分层沉降量和分层压缩量均从地表向下呈指数型衰减,地基沉降主要发生在软土的中上部,与深处相比中上部地基需要较长的固结时间,加强对中上部软土层的处理,对使用荷载填筑后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大"工后沉降"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试验段工程为例对岩溶洼地填筑体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对岩溶洼地地基土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填筑体的沉降量及边坡位移量;填筑体沉降量随着填筑体厚度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庞锋 《路基工程》2022,(6):159-165
以某主干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水位条件下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及路基填筑对既有大堤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堤在扩建工程中存在不均匀沉降,在枯水期施工时,大堤呈现向背水侧变形的趋势;当水位升高至设计洪水位17.0 m时,堤身呈现向迎水侧产生微小变形的趋势,水位升高对大堤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影响程度较小,而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但水平变形较小;水泥土搅拌桩法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较为显著,且施工过程对大堤扰动较小,有效限制了大堤的水平位移,保证大堤在水位变化下地基处理与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李世昌  余飞  郭建华 《公路》2021,(1):37-43
摘 要:为保证地基稳定,分5级填筑软土地基路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每级路堤荷载下软土地基最大地表沉降位移和最大侧向位移分别发生在路堤中心处地基表面和路堤坡脚下某一深度.在路堤下布置剖面沉降管,在路堤坡脚处布置水平测斜仪,获取软土地基变形.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运用双曲线沉降预测法求得路堤填筑各级沉降期的最优时长,并计算路堤...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时路基的变形特性,以九江绕城高速公路A1标段经桩网复合结构处理的深厚软基试验段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此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路基表面与桩体沉降随距路基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路基表面水平位移随距路基中心距离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水平位移位置随填土高度的增加向路基中心方向偏移,填筑结束时在距坡脚3 m处附近;桩网复合地基能较显著控制路堤填筑时路基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0.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监测数据及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基于软土地基上的园林山体填筑过程中监测数据,分析探讨了经过塑料排水板(PVDs)处理后的软土地基上堆载过程中地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PVDs处理的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主要以沉降变形为主;破坏前坡脚水平位移及竖向隆起均存在突变,未有明显征兆;填筑过程中沉降速率预警值采用动态控制;边桩布置位置会影响边桩竖向及水平位移的监测效果,PVDs处理的地基,边桩位移发展模式与天然地基不同。其结论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铁5号线上水径车站倚靠城市山地,山地边坡形成的偏压作用对基坑的稳定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认识这种影响,并考察基坑与边坡之间合理的设计间距,运用FLAC3D软件,对基坑与边坡不同距离下基坑的桩变形、桩弯矩、边坡沉降以及地表沉降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边坡下基坑施工过程中,近坡桩的最大位移与基坑距边坡距离呈指数衰减关系;远坡桩最大位移与距离呈指数递增关系;当距离为24 m以上时,两侧桩的最大位移将趋于稳定。2)当距边坡距离大于2 m时,远坡侧地表最大沉降值y与基坑距边坡距离d大致成指数递增关系,当距离为24 m以上时,地表沉降最大值将保持不变。3)边坡最大沉降值y与d呈指数衰减关系,当距离达到16 m以上时,基坑开挖对边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4)基坑整体稳定性系数y与距边坡距离d大致成指数增长关系,当基坑距边坡距离为0 m,基坑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最小,为1.80。  相似文献   

12.
雷丹  江鹏锐 《路基工程》2022,(1):98-102
依托四川省某软土路基分级填筑工程(5级),通过在路堤中部剖面布设沉降管和在坡脚布设水平测斜仪的方法,监测分级填筑过程中的路基变形指标;采取实测沉降值和单日最大侧向位移双指标沉降控制方案,拟合验算各级填筑的最佳沉降时间节点;计算标准沉降时间对应的单日最大侧向位移并验证其规范性.结果 表明:软土路基在分级填筑施工过程中会发...  相似文献   

13.
刘志强 《路基工程》2019,(5):127-131
为研究高路堤沉降变形规律,采用水准测量及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法,对云湛高速公路(新阳段)高路堤顶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隆起量进行监测,绘制了总位移(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结合项目概况、施工进度及控制标准,分析填土高度对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脚水平位移及沉降量随着填土高度的升高,变形呈线性上升;间歇期变形速率放缓;填土完成后变形速率减小,逐渐趋于稳定;②路堤顶沉降变形过程分加速期、放缓期及基本稳定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资溪花山界至里木高速公路SG-2标段高填方路堤为依托,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不同填方高度、不同地形条件和不同断面形式的高填方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水平位移、路基的差异沉降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高填方边坡施工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高填方边坡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托黄土地区某新建铁路填方路基与黄土峁间需设置变电所的基础工程,结合场地空间狭窄条件和黄土湿陷性特征,采用排桩挡墙收坡及旋喷桩加固墙前地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并通过桩顶位移和地基承载力测试评价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主要经历快速增长和保持稳定两个阶段,且墙前土开挖越深,桩顶水平位移越大;3个测点的最大桩顶水平位移分别为19.7、20.8、20.2 mm,均小于控制值;墙前地基采用旋喷桩加固,呈正方形布置,直径0.6 m,间距1.2 m,桩深10.0 m,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丁玉仁 《路基工程》2020,(2):139-143
以京台高速公路(平潭段)工程为依托,选取3处典型断面,在FLAC3D数值平台上分别研究坡度陡缓、坡面形式以及坡脚形式下的高填路堤沉降及侧移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坡度的减小会导致沉降及侧移变形量增大,且最大沉降处呈现上移的趋势;坡面折线角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直线陡坡相较于折线陡坡能减少路堤的变形量,但其影响效果较为有限;相较于坡脚平坡,坡脚反坡会使得路堤沉降和侧移变形显著减小。因此,在陡坡高填路堤填筑中可通过设置坡脚反坡、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陡坡坡度等手段来提高路堤分层填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刘俊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42-43,48,I0004
山区斜坡上进行高路堤填筑,会面临一些工程问题,如边坡失稳、路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沉降、挡墙变形、路基开裂等问题。以山区某项目为例,介绍了山区路基设计时面临的难点,着重讲述了高填方的设计验算过程,总结反思设计中的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