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珣 《天津汽车》2011,(6):45-47
汽车尾气温度高,带走的热量约占发动机总能量的40%,温差发电技术能直接将废热能量转化为电能回收利用。文章介绍了汽车排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探讨了影响系统发电效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经过一系列试验验证及理论研究表明,系统效率受废热通道内部结构、热电模块拓扑结构以及热电模块自身性能的影响。提出的改进方案提高了温差发电系统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文章提出一种采用微通道液体冷却的热管理方式,并基于COMSOL软件对一款磷酸铁锂软包电池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电倍率下冷却剂流量、冷却剂入口温度对电池模组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冷却方式可以将电池组的最大温差及最高温度均控制在允许的区间;增加冷却剂流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但是需要考虑泵送功的损失;降低冷却剂入口温度是降低电池模组最高温度的有效方式,冷却剂入口温度对电池组温度一致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款可应用于汽车排气系统的温差发电热交换装置,其以汽车高温排气为热源、冷却循环水为冷源,在温差发电基本原理即塞贝克效应作用下输出电功率。分析了该发电装置结构设计参数对热电性能的影响,利用试验验证了进气温度与流量对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分析了汽车排气流过热电装置时的温度场和速度压力场,提出了提高发电装置输出性能及效率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液冷方式是当前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最主流的散热方式之一,具有散热效率高、能耗小的优点。采用仿真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冷却板结构的优化设计。介绍了一种新型双层分形微通道液冷板,并进行了优化仿真设计分析和多目标优化分析。提高冷却液的流量和降低入口温度可以大幅降低液冷板的最高温度和温差,冷却板结构优化后的压力差和冷却泵能量 消耗都有所下降,提高了液冷板的散热效果,延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保障了纯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塞贝克效应,设计了简易温差发电装置,选择Bi2Te2作为热电材料,并通过不独立控制冷端温度和独立控制冷端温度两方面出发进行试验,发现控制冷端温度能提高发电效率,该试验结论对下一步发电装置的改进及工业低品位余热废热回收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节约能源提高汽车尾气利用率,应用塞贝克效应,为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了一套圆筒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该系统的热电转换效率约为4.59%,用在大货车上一年可以节省超过800 L 燃油。搭建了尾气温差发电试验台,试验结果表明,当发动机正常运行,该圆筒式尾气温差发电系统冷热两端达到一定温差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可供车载电器和蓄电池有效使用,该发电装置设计合理,达到了节能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发动机排气能量回收的意义、潜力以及排气能量回收利用的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尾气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出涡轮发电是一种比较现实、有发展前景的尾气发电方式。结合涡轮发电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涡轮发电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液冷型动力电池包冷却结构多因素参数化研究,搭建电芯电-热耦合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电芯仿真计算的有效性。对显著影响液冷型电池包性能的冷却液流速、冷却液温度及冷管宽度和高度4个关键参数进行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计算,基于正交模型的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四因素对电池模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影响权重。结果显示:对于电池模组最高温度,冷却液的温度对其影响最大,冷却液流速次之,冷却管道宽度影响最小;而对于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冷却液流速对其影响最大。通过结果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方案,计算得到优化方案能使得电池组最高温度下降到32.8℃,最大温差控制在3.3℃内,冷却性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特点,但受制于动力电池技术影响,存在续驶里程有限等缺陷。为保证纯电动汽车制动安全,提高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率,对纯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系统组成及控制原理、模糊控制电机制动力分配、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动力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纯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能力低时,电池充电能力无法兼顾模式切换调速发电和能量回收发电,滑行能量回收过程模式切换会引起整车不平顺。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回收过程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根据车辆实时信息识别模式切换类型和能量回收的状态,模式切换类型为串联切换并联并且车辆处于能量回收状态,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至断油扭矩和延长模式切换的调速时间,减小调速过程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整车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能够保证轮端按照目标回收扭矩进行回收,并显著提升了滑行能量回收过程模式切换的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冷却风扇与冷却系统的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为车辆冷却系统匹配冷却风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内燃机车冷却系统阻力和冷却风扇性能参数的分析计算,以节约能耗为风扇优选的出发点,能够为大多数冷却系统匹配风扇提供简明、直观的参考依据.详细介绍了冷却风扇匹配的原理和过程,并阐述了冷却系统阻力的计算方法.最后根据所述的冷却系统阻力计算方法和匹配方法编写了匹配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12.
13.
贝洱公司开发的(减少柴油机NOx排放对策的)冷却废气再循环(EGR)和间接中冷器(iCAC)系统不需要像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那样的排气后处理系统或另建加尿素站,就能满足欧5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客车冷却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总体和部件上介绍客车冷却系的设计要点,提供相关经验数据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16.
电子控制冷却风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控制冷却风扇能够根据冷却液的温度适时工作,从而将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本文阐述了电子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常见车型上电子控制冷却风扇的控制电路,并以丰田车系为例分析了电子控制冷却风扇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传统机械传动冷却风扇的弊病,提出冷却风扇转速随冷却水温度变化的好处及其具体控制方式,并对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做了粗略评估。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08,(3):54-54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如果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现了问题,就可能会引起发动机其他部件的损坏,使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按需冷却系统的特点是采用电动冷却液泵和采用集成于气缸盖垫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只有当实现了能够完全切断冷却回路的调节概念之后,才能在油耗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某纯电车型在高速超速以及驱动耐久工况下动力电池包采用液冷和冷媒直冷两种方案的冷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速超速工况,相对于液冷方案,采用冷媒直冷电池包温度降低了约10%;对于驱动耐久工况,采用冷媒直冷方案电池包温度降低了约 16%,与此同时,电池包均温性也有所改善。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动力电池包冷媒直冷的冷却性能优于液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