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志亚  刘可敬 《隧道建设》2014,34(5):467-471
结合南昌地铁2号线的设计实例,重点研究分析规划变化对地铁线路平面、站位布设、远期线路及纵断面等多方面的影响,认为只有在前期线路设计时(线位选择、车站增减、线路延伸、纵断面设计等),随时对各种规划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具有足够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确保在保证百年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线路与现阶段的城市发展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交互式、可视化是当前公路勘测设计一体化软件发展的潮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新的软件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实现了基于动态数据库的线路纵断面交互设计。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它来灵活地进行公路纵断面设计,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地铁盾构区间平面图及纵断面图成图的标准化、自动化,提高制图效率,减少疏漏及错误,对地铁盾构区间平面图及纵断面图快速出图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取出地铁盾构区间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中的公共参数,作为单独模块进行参数输入。在平面图中,通过既有线路中线和区间起、终点车站中心里程和位置对线路中线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动绘图、标注、修改,并根据区间线路线形自动多图纸出图。在纵断面图中,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同比例缩放及区间定位,然后自动绘图、标注和修改,对不同出图区域进行定位,创建出水平方向自适应长度的纵断面标准框图。通过对研究成果软件进行测试可知,该软件能极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质量及工作效率,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对线路设计的总体性、复杂性、阶段性3个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线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辅助线、调线调坡设计内容,提出了线站位方案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以及方案比较时需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欣 《隧道建设》2022,42(12):2122-2130
为解决人工调线调坡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无有效评价指标评判方案优劣的现状问题,从分析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变量入手,依据规范相关规定制定约束条件,创新性地建立带有侵限容忍值惩罚项和合规性惩罚项的目标函数,提出一套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适用于矩形、马蹄形、圆形等多种隧道断面类型的地铁调线调坡数学分析模型,并以此开发地铁智能调线调坡系统。以长沙地铁4号线某区间右线隧道为例,对比人工设计和智能系统的调线调坡结果。由对比结果可知,智能系统在线路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改善侵限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调线调坡,且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张雪才 《路基工程》2006,(4):98-100
结合参与郑西、武广客运专线设计体会,就高速客运专线线路设计执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中的若干问题,提出探讨性建议。包括:线路平面设计的最大曲线半径选用、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超高设置;线路纵断面设计的最大坡度、最小坡段长度、坡段连接:平、纵断面组合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MapInfo的公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颜  傅建中  应国强 《公路》2002,(2):75-77
深入研究了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并在MapInfo软件基础上二次开发数字地形模型接口,可在公路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线路横断面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公路纵断面优化研究难以同时实现变坡点里程优化和设计标高优化,且优化线形与实际线形不符等问题,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纵断面优化的思路。给出了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纵断面优化时的编码设计、适应度函数建立、种群初始化、策略选择交叉算子设计和纵断面约束处理,设计了算法实现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内容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正 《隧道建设》2016,36(4):425-432
设计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其中一个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线路专业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前期专业,是整个地铁和轻轨设计中最重要的总体性专业。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质量及工作效率,促进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阐述线路专业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线路设计的工作方法。线路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深入仔细地研究线、站位方案,并积极与各市政部门、产权单位对接,逐步稳定线、站位方案,最终确定科学、合理、可行、经济并有利于运营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通用管片简化了模板设计,施工中能够较好地控制隧道掘进轴线和管片成环质量,通用性强.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为了便于统一供应管片,盾构区间设计采用通用管片,根据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条件,研究了采用不同楔形量通用管片对应的线路拟合误差分布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优选出该线通用管片楔形量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交叉口停车线设计是影响交叉口通行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平面十字交叉口的观测及分析,总结现状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的基本模式及问题,提出基于通行条件约束的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的实现目标及约束条件。将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理论化,给出平面十字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的基本模型。最后分析影响停车线设计的因素,并总结规律。在应用方面选择厦门市一个典型十字交叉口进行设计,以检验停车线设计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何春林  雷莉 《交通科技》2011,(4):106-109
结合贵阳至广州铁路调整为客运专线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曲线半径、线间距、缓和曲线等3方面,阐述了高速铁路线路设计标准的特点和有关规定;从列车速度及动力响应角度出发,论述了高速铁路对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站场、机车车辆系统及运行管理不同于传统铁路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引入既有客运专线车站路基时,由于新线路基施工,可能导致临近营业线路基变形过大而直接威胁到运营线行车安全。商合杭高铁肥东站路基工程设计,拟采用泡沫轻质土填筑路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填筑泡沫轻质土路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用于基床以下本体路基填筑时,新线路基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且可有效减少既有线的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14.
李建设  陈慧超  李政 《隧道建设》2014,34(4):374-379
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如何有效地控制既有线的变形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小净距(1.5 m)上穿既有运营1号线竹子林站—侨城东站区间为例,采用既有线上方地层加固技术、上穿段盾构掘进控制技术和既有结构监测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结构的变形,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5.
何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1):251-253,263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Boujou、Adobe Illustrator、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Premiere Pro)、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可视化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传统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道路前期方案设计中对道路红线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探索,就是借助无人机航拍技术,利用上述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在航拍的视频或图片中将规划红线绘制出来,从而更好地展示项目的规划范围、用地拆迁等,更加真实和直观地展示项目建筑拆迁、相交道路等信息。  相似文献   

16.
翟云明 《隧道建设》2008,28(1):82-84
介绍了北京地铁五号线东单站暗挖段从既有地铁1#线区间上方跨过,为减少在既有地铁上方施工引起的卸载回弹,保证既有运营线的隆起变形控制在限制范围,采取的系列针对既有线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18.
为达到方案优化、投资节省的目的,针对复杂的东城大道与中环大道全互通衔接节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选.通过对东城大道规划及现状条件的分析,发现了原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在此基础上重点比选了中环大道节点和铁东路节点的节点方案.通过线位优化、节点方案比选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甘国辉 《时代汽车》2021,(8):109-110,134
总装生产线设计开发是总装工程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纯电动乘用车的结构特点及工艺要求,对其总装生产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及思考,然后以生产线设计步骤为主线,着重分析了基本信息的收集、工艺流程及主线的设计、工艺设备及工艺布局的选择等关键环节,最终提出了纯电动乘用车总装生产线设计工作的方法及要点,这些方法及要点对于总装生产线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有效地保证开发质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此外,对于企业加快形成更加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的汽车总装生产新局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