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钊 《上海公路》2022,(4):74-82
以长三角地区某工程现浇箱梁施工为例,分析软土不良地质情况下,现浇箱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支架平台搭设、支架平台安全验算及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验算。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管桩在不同桩帽、桩长、桩间距、垫层刚度时的路基沉降进行计算,研究预应力管桩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为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兴旺 《路基工程》2013,(1):141-143
以津保铁路DK55~DK67段水泥砂浆桩加固处理软基工程为例,叙述了水泥砂浆桩工艺试验、施工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等,总结了施工质量检测及控制要点。现场检测结果表明,水泥砂浆桩成桩强度高,加固软土地基后地基承载力提高,加固效果好,能满足200~250 km/h铁路客运专线和客货共线铁路地基加固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林志祥 《隧道建设》2007,27(2):85-87
土工格室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软土路基处理当中。结合预应力管桩+土工格室在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对其特性、作用机理、计算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该处理方式对于提高地基承载力、限制地基侧向变形、控制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为软土路基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广清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道路拓宽施工和道路运营并行开展,软基路堤拓宽工期压力大,采用排水法处理的老路软土地基附加沉降时间长,软基路堤拓宽地基加固方案应满足工期目标和规避老路附加沉降问题.借鉴同类工程经验,基于该工程地基软土性状,依据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实测结果,充分比较了水泥搅拌桩、素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案,结合造价分析和工艺特点比较,提出预应力管桩大间距方案,用于软基路堤一般路段拓宽地基加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管桩作为桩基础处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施工快捷、质量可靠、地区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而预应力管桩与筏板基础相连接后更能发挥出管桩的高强度及整体性。本文着重介绍了预应力管桩桩筏结构在黄石某铁路软土地基失稳整治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毅  凌松耀  石长洪 《公路》2023,(4):186-190
PHC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加固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桩与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全部的上部荷载。以荣乌高速公路PHC预应力管桩基础为例,分别对管桩单桩承载力及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研究,对比后得出以下结论:PHC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远远高于单桩的承载力,计算所得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单桩承载力的1.5倍左右;PHC预应力管桩单桩的桩顶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桩体达到抗压极限承载力时,卸载完成后桩体出现的破坏变形使桩顶及桩底位置无法恢复到加载之前的位置;PHC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为桩体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沉降量和下卧层的沉降量之和,可采用分层总和法对上述两种沉降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工程,对3条试验段路基进行现场原位观测,探究袋装砂井、素砼桩和预应力高强砼(PHC)管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结果表明,PHC管桩加固软土地基后的沉降量比素砼桩和袋装砂井处理后的小得多,满足快速施工要求,能控制软土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用于处理高速公路软基路段时,管桩与桩间土能共同分担上部荷载,能有效地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减少总沉降量、降低工后沉降,防止桥头“跳车”等问题.但在软土地区使用预应力管桩,由于构筑物处反开挖施工桩帽及承台、或构筑物-侧土方填筑高度高出管桩施工作业面,在重型施工机械行走碾压时,极易造成边坡失稳,出现预应力管桩的偏位、倾斜甚至断裂等各类施工质量问题.该文结合武汉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实际情况,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重点介绍预应力管桩在公路软基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结合宁波市南外环路东段工程一般路段软土地基处理,介绍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简称TC桩)的特点与设计、施工要点,及其与预应力管桩、水泥土搅拌桩等相比在处理效果、工程费用、施工控制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勇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5):157-160,17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采用挤土或半挤土的桩基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承载力高、质量可靠、现场施工简洁等优点。但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若对管桩的应用条件认识不足,对其处理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尤其是沿海地区使用时,遇到淤泥质土层较厚时,若在桩基施工和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可能造成管桩偏位、断桩等质量事故。文章以舟山市某市政项目为研究背景,分析管桩偏位或断裂的控制方法,为淤泥质土层下预应力管桩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罗军  李建国 《路基工程》2023,(2):136-141
某高铁车站分布有深厚淤泥及淤泥质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及强度低的特点,处理规模巨大,不仅要控制路基工后沉降,而且要消除砂土液化。采用CFG桩联合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方案,但试桩表明,CFG桩在深厚淤泥中的成桩质量不佳,遂将CFG桩变更为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现场试桩及沉降监测表明,成桩质量良好,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管桩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速公路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针对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组成特点及变形特性,提出了可采用"二次复合"方法计算加固区地基的总沉降量,并可根据组合单桩验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铁Ⅱ级铁路湄洲湾铁路支线工程,以多向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通过多种桩长和桩间距的理论计算与数据分析,寻求最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结果表明:铁路支线工程采用悬浮桩加固软土地基,是可行而又经济合理的;国铁Ⅱ级铁路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路基稳定性和工后沉降,均满足《铁路特殊土路基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高速公路PHC管桩锤击收锤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洞庭湖区软土典型地质断面,通过锤击法管桩静载试验,给出了洞庭湖区典型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建议值;通过大量施工数据分析,提出了合适的桩锤型号,得到了洞庭湖区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管桩锤击收锤标准。  相似文献   

16.
张瑢 《路基工程》2020,(1):118-124
新建两徽高速公路地处甘肃省陇南秦巴山区东部,南北两侧均为秦岭,项目区地形为崇山峻岭与河谷盆地相间。路线经过厚层冲积淤泥质土(软土)分布区,局部淤泥质土层中夹有冲积砂砾层,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从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经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施工后地基满足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刘海兵 《路基工程》2022,(6):124-129
依托京滨铁路宝坻至滨海新区段JBSG-3标段的建设项目工程,基于现场原位试验,分析在含有软土地层的崎岖地形下填筑大于30 m的路堤,加固高填软基路堤中土体的土拱演化规律,探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在高填方路堤中抑制土拱效应的效果。研究表明:群桩(管桩)能够有效地提高桩间土体的承载性能;地基加固方式深受基底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当基底压力呈非均匀分布时,会导致桩间土压力过大,极端情况下局部超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压实桩端土体导致桩间土压力上升和桩承荷载下降现象,若荷载较大时,也存在桩端产生“刺入”现象,引起桩间土沉降速率低于桩体沉降速率;管桩复合加固高填方路堤中土体的土拱演化规律的关键因素是持力层和荷载强度,若桩端产生刺入情况会引起土拱骤停,导致桩间土剪切破坏,引起高填路基整体变形,进一步加深桩体形变量,可通过设置连梁来减少桩体不均匀形变,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对路段进行处理,以减少工后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以莆田市涵江区火车站站前道路建设项目为依托,分析水泥搅拌桩布置间距、桩径、桩长、水泥土强度等因素对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路基沉降的影响,以达到合理优化设计参数、在实际工程中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彭以舟 《路基工程》2011,(2):154-156
PTC管桩处理软土路基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无噪音无污染、质量稳定、造价合理等优点,加固深度可达40m以上,为深厚软土路基处理提供了有效方法。以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崇贤互通连接线用PTC管桩加固处理深厚软土路基为例,介绍其施工技术。该工程路基工后最大沉降小于7cm,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