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船舶海工产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海工产业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装备制造业,也是中国制造“走出去”最为成功的行业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船舶工业的3大指标从2010年开始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未来的国际产能合作中,中国船舶海工产业可以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检》2014,(2):49-52
根据IHSFairplaySeaweb统计数据(以载重吨计),从2004年至2013年这10年,除2009年出现低谷外,其余年份海工装备市场整体均呈上升走势,且后4年比前5年的订单上升了一个台阶。那么,海工装备市场谁主沉浮?哪些类型产品星光闪耀?建造大国之间的角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3.
正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从海工中端产品设计建造向高端产品设计建造里程碑式重大跨越的"希望6号"正式启航。"希望6号"的设计建造不仅开辟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在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工程建造的先河,还实现了中国制造的FPSO在海况复杂、要求严格的英国北海投入使用的零突破,打造了海洋工程工装备制造的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国远洋航务》2014,(5):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围绕建设造船强国目标,中国船舶工业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七项工作,其中要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学研用协同,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质增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第二引擎”,  相似文献   

5.
欧美国家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引领者。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的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亚洲虽然在装备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装备设计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海工在量变上是巨大的,但仍没有达到真正的"蝶变",不仅与欧美国家不能比,就是跟亚洲海工强国韩  相似文献   

6.
崔燕 《中国船检》2013,(11):40-42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在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接二连三成交的带动下,延续了近几年的繁荣景象,共计成交各类平台96座,金额达369亿美元,海工船成交183艘,金额为75亿美元。那么,当前海工市场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哪些变化?在海工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海工企业该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7.
李小平 《船舶》2023,(5):1-11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度集成化的新兴战略产业,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主要回顾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全球海工装备产业创新格局,提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应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突破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核心技术;以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系统与设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构建自主完备的海工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崔燕 《中国船检》2014,(7):59-62
2014年上半年全球海工市场共计成交各类大型装备41+24艘/座,合同金额总计358亿美元。从订单数量与金额来看,中国首次超越韩国跃居全球第一位。那么,当前全球海工市场呈现出了哪些特点?这是否预示着产业竞争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与韩国和新加坡相比,我国海工装备市场又将如何发展呢?  相似文献   

9.
上海航运交易所的"2012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显示,根据2012年年报数据,包括A股、H股等在内的70家航运、港口、船舶海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排名中,海工企业因为去年行业呈现的高景气度,成为当年最大的"亮点".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长速度仍将高于海洋经济总体增长速度."5月20日,我国首部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在京发布并作出上述预测.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海工装备业务的崛起,或将打破当前传统船舶制造业的市场惨淡局面,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世界和我国的海工装备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提出对我国造船企业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几点思考:市场进入的门槛高,决策要谨慎;船舶制造企业要与油气用户业主合作联手;科研、创新开发要更多地瞄准深海技术;海上应急救援装备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关键。我国各海工企业在向海工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进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和2009年,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石油需求萎缩,油价暴跌,2009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随之大幅下挫。2010年,由于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石油需求恢复增长,油价稳步大幅回升,年底已突破90美元/桶,最近更是飙升至100多美元/桶。在这一大背景下,2010年世界海工装备市场在深度调整后走向复苏。那么,复苏之际的市场有哪些特点?2011年海工装备市场又将如何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大连开拓者号”的开建,预示着中国船舶企业将打破韩国长期以来在世界钻井船建造领域的垄断,标志着中国民族海工装备制造实力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虽然不断下跌,海工市场下滑严重,但从长远看,油气等一次性资源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而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稀缺,海洋油气开采日益频繁,其中3000米以上深水区域更是未来勘探开采的重点,由此可知海工装备产业的重要性。事实上,在全球造船业普遍低迷时期,海工装备制造业却蓬勃发展,我国海工更是异军突起,但崛起背后暴露的问题也不少,或许从其分布就能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产业的高速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已成为世界主要造船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要求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基本情况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在吸取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开拓海工业务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海工装备制造与运输船舶建造的不同特点,对现阶段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海工业务面对九大重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对中国船舶工业企业防范海工业务风险,克服困难渡过海工市场的困难时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7月6日,"振海1号"300英尺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振华重工所属南通重型装备基地开工建造。振华重工开工建造第一座钻井平台,标志着其拥有了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能力与资格,从而跨入了高端海工产品市场的门槛。  相似文献   

17.
7月6日,"振海1号"300英尺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振华重工所属南通重型装备基地开工建造。振华重工开工建造第一座钻井平台,标志着其拥有了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能力与资格,从而跨入了高端海工产品市场的门槛。  相似文献   

18.
江苏造船企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指出,2015年前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目前我国海工装备进展仍相对缓慢,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目标达10%)的任务,其中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9.
尽管全球经济仍存在诸多风险,但企稳回升已是大势所趋;尽管石油需求刚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持续增长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尽管原油价格距离2008年历史高位尚有差距,但获利之喜已让油公司情不自禁。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的宏观环境正在继续发生积极变化,2011年全球油气勘探与生产投资将继续增长。伴随着2011年的春暖花开,世界海工装备市场在巨大利好的推动下延续了2010年下半年的活跃行情,成交量继续增加,以自升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为代表的钻井装备成为海工装备市场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1、应形成产业"准入"制度。海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海工装备制造的热潮。船企以及其他各类装备制造企业都在进军海工。一方面,从业者增加有助于这一战略产业迅速做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进入也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海工业界人士呼吁,希望国家制订出台海工装备生产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形成产业"准入"制度,保证产业的发展质量,提高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竞争能力,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