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车辆悬架系统是保证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的重要部件,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相对传统被动悬架系统能大幅度提高车辆的上述性能。在对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做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能和类型,分析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着重论述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核心的电控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汽车主动控制悬架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动控制悬架有使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得到改善,本简要地介绍了国外汽车主动控制悬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给出了流量控制型和压力控制型两种控制方式的简图;阐述压力控制型主动悬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天棚阻尼器控制、最优控制、预见控制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自适应阻尼控制悬架系统(ADS,Adjuster Damping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是一种新型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奔驰轿车即装用了这种悬架控制系统。自适应阻尼控制悬架系统将加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车身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轿车的乘坐舒适性,一些高档轿车装用了电脑控制的悬架系统,这些系统有全电脑控制型(即轿车的前后4个悬架均由电脑控制)、后电脑控制型(即轿车的后面2个悬架由电脑控制,前面2个悬架仍采用传统型式,不受电脑控制)以及空气悬架系统和自动悬架系统.不同的车型所采用的电脑控制悬架系统是不同的,在使用和维修方面也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研究天棚控制方法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动力学的影响.根据磁流变减振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二自由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型,分析了在天棚控制方法下悬架的频率响应特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被动悬架和天棚控制悬架的平顺性.结果表明,天棚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簧载质量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但是增大了轮胎动载荷.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电子控制悬架系统作了相关研究,介绍了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能和类型,分析了其基本工作原理,着重对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核心的电控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在Matlab/Simulink对某车型建立二自由度四分之一半主动悬架模型,结合随机路面激励对PID控制和Fuzzy-PID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从而改善车辆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PID控制以被控对象的偏差作为输入,经过比例,微分,积分过后得到控制量,控制简单,应用广泛,Fuzzy-PID是在PID控制基础上结合模糊控制,可以对存在非线性、多时变等较难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被控系统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悬架系统,两种控制策略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均改善了悬架性能,并且Fuzzy-PID控制效果明显优于PID控制并且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随机次优控制对汽车主动悬架系统道路友好性的影响,基于简化的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振动模型,设计了悬架系统的随机最优和次优控制器.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车辆主动悬架系统仿真模型,并对被动悬架、最优控制悬架和次优控制悬架的道路友好性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的随机次优控制悬架的道路友好性与最优控制相当或接近,且优于被动悬架,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瑛 《汽车科技》2004,(5):11-13
针对车辆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将现代控制理论运用于主动悬架控制,提出一种新的控制策略———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这种新型智能控制策略为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空气悬架系统较其他悬架使汽车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近年来在高档轿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奔驰CLS350型汽车为例,对空气悬架系统的高度和水平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丰田凌志LS400轿车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为例,阐述了电子控制悬架系统主要零件的工作原理、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检修项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装置,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等多种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被动悬架将被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而取代。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三种悬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主动悬架的五种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3.
成洁 《城市车辆》2008,(7):57-59
本文系统介绍了半主动悬架的研究进展,主要类型及控制原理,分析了半主动悬架控制技术,探讨了半主动悬架未来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汽车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振动控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针对汽车悬架系统的非线性特性,采用1/4汽车二自由度悬架模型分析半主动悬架控制。应用微分几何理论得到输出-干扰解耦方法,再经适当的坐标变换将该模型由非线性系统简化成一线性系统,并对此系统进行最优控制,然后通过非线性状态反馈实现对原系统的半主动控制。与被动悬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这种针对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半主动悬架的非线性控制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功率谱分析,控制后系统的能量比被动悬架更趋于平均,悬架动态性能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车辆半主动悬架与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协调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基于底盘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的综合模型,对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集成控制.运用二次反馈法和PID策略分别对悬架的可调阻尼和转向系统的助力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集成控制情况下,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均优于悬架或转向单独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邱泉 《汽车电器》2022,(12):29-32
针对空气悬架系统中车高与阻尼难以协同的问题,基于整车的悬架力和智能体理论,设计一种空气悬架车高与阻尼的协同控制方法,以实现整车悬架力的有效分配。基于Simulink仿真,来验证所提出的空气悬架车高与阻尼协同控制方法,证明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悬架从控制力的角度可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全主动悬架。从使用方便性和价格来看,性能较为优良的半主动悬架应用前景最好。综述了半主动悬架的产生。发展及其控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技术的进一步要求和所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潇凯  曾洺锴  刘向  姜安 《汽车工程》2022,(10):1537-1546
车载传感器为智能汽车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感知信息,然而,在电控悬架控制算法中,车辆所感知的路面信息尚未能被充分利用,造成车辆动力学控制效果不佳。本文以半主动悬架高性能预瞄控制问题为研究主题,提出了一种变步长模型预测控制(VSL-MPC)算法。该算法根据实时车速和双目相机采集的路面信息来确定预瞄控制步长,使得纳入控制算法中的路面感知信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路面特征,有助于半主动悬架在更恰当的时刻对悬架阻尼特性进行调节,能够实现更理想的悬架决策控制。利用双目相机对真实道路开展路面信息采集,引入半主动悬架系统最优性能界限作为性能评价基准,建立4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仿真模型,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驶过连续减速带和井盖冲击等典型城市路面特征时,所提出的VSL-MPC算法控制下的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与最优性能界限的差距仅为0.72和2.33 dB,相比传统预瞄MPC算法的4.31和4.46 dB、传统无预瞄MPC算法的4.04和4.74 dB具有显著提升,新算法能有效提升半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汽车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以农  郑玲 《汽车工程》2004,26(5):600-604,628
考虑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悬架弹性元件非线性特性,建立车辆6自由度的半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结构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来研究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非线性控制问题,并考虑半车模型前后悬架的输入时滞,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方法能够使人体和车身垂直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都得到很大的衰减,证实这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可大大减少路面对车身的振动冲击,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一些进口高档轿车装备了电子控制的悬架系统。汽车电子悬架的故障与传感器、执行元件和电子控制单元有关。本文介绍了电子悬架检修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