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研究以南通理工学院6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分别从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学生PPT演示报告、以及文化识读能力评估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多模态教学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模态教学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比传统的语言识读培养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识读、技术识读和文化识读等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价值认同和文化共情,有关各方需要从认识论上高度重视并充分考量全球文化的视觉修辞与图像叙事的审美逻辑;在方法论上则要努力构建网络文学海外题材布局的多元样态,积极营造“文影漫音游”全IP联动的海外运营生态,充分探索多元译者主体协同翻译的机制,自主搭建线上翻译作品、影视改编、动漫改编、短视频改编、有声书音频改编、游戏改编等外文网站及APP协同联运的国际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自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模态语料库,借助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从模态表征类型、映射类型、分类占比、认知理据、运作机制等方面系统识解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解构政治理念多模态视像化建构的叙事逻辑和过程范式。定量定性研究发现:语料运用图像、文字、布局、颜色、几何5种模态主要通过源域图像—目标域文字的跨模态映射和图像单独构成隐喻、文字阐释目标域的同模态映射构建了8种多模态根转喻和6种多模态根隐喻,多种模态符号同频共振,隐转喻良性互动,邀约海内外受众共通叙事。通过“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多重叙事辅线,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叙事主题。语料历时演变趋势表明图像模态在叙事建构中地位提升、呈现高度自明性,类型占比契合事变时移,视像化建构理路深受器重,但仍存在叙事内容不均、视觉表征同质化、叙事表达累赘繁复、内隐外显叙事背道而驰、叙事主体单一独白等不足,今后需在多模态叙事内容、叙事符号、叙事表达、叙事主体和叙事方式等维度持续深度耕犁。  相似文献   

4.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情势严重削弱了相关学术成果的实践效能。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行为,并分别展开研究,是造成这一情势的根本原因。将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一个整体,并以国际传播为立足点,展开译传合一的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将有益于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效能,最终为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史料综述,通过对延安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载体、主体和成效的梳理总结,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国际传播效果的四点建议,即:加强组织引领,以我为主;培育友华媒体,借口发声;加强民间交往,双管齐下;做好分众表达,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英译与布克文学奖作品的汉译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世界文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和理念,探讨茅盾文学奖外译所涉及的跨文化交流的诸多因素,通过分析评奖委员会、作者、译者、出版社与评论者五方在作品翻译、出版与接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于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英译与接受,本文认为各方应该在已有观念和角度的基础上结合其译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远观的视野下,发挥合作力作用,让诸多复杂因素合力推进英文读者对茅盾文学奖英译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深度,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度,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核、中国社会现实与现状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进而促进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文化交融与渗透的角度探讨异化翻译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可行性,并对异化翻译做出了一些理性思考。研究认为,异化翻译在保存源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能力、评估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多模态构建尝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高职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多感官体验,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语言学习效果,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培养有促进作用。但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遵循多模态协同原则,优化多模态教学活动,营造多模态适用环境,才能推进多模态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继承革命文化、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文章首先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然后从制定系统完善的发展规划、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搭建红色文化研究学习传播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垣文化对外传播是提升张垣文化软实力的需要。翻译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从文本功能分类理论出发,分析张垣文化专有名词以及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策略,探讨提高张垣文化对外传播翻译质量的建设性意见,对于提升张垣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服务城市人文环境建设及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负载词是一国文化的承载,通过词汇将一国的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本研究依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五类,采用定性的方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及译者达到的目的进行研究,发现译者主要采用直译、减译、增译、文化层面转换的翻译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目的是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度,使读者更加轻松地了解中国文化,清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阅读理解之障碍,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建立网络的多模态环境,从多个方面给予高职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提高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多模态英语自主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当前国内高校《英语影视欣赏》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设计出适合新媒体时代学生英语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框架,旨在实现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为高校探索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马尾船政景区为例,探讨了文化旅游景介的文本特点和存在的翻译问题。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可通过增译、减译、改写、注释等策略改善和解决。文化旅游景介翻译的目的是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国游客。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应该遵循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多做尝试,选择最适当的方法,以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进而促进涉外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语用实践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的效度与信度。第一,就文化语用实践逻辑而言,紧密围绕文化合理性、合适性和有效性是助力国际传播规避“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基本前提。第二,就文化语用实践路径来看,以文化指示和文化行为为主要抓手,有利于国际传播实现从“话里”到“化外”的整体超越。第三,就文化语用实践自觉来说,在语言使用维度对接文化大循环背景下的不同类型文化信息表达,有助于国际传播完成从“脱敏”到“高敏”的转型升级,也有益于凸显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提升国际认同度。总而言之,以文化语用视角介入国际传播实践有助于拓展文化共存与文明互鉴研究的视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在全球治理中有效弘扬中国精神,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依据,以2018年"怀化学院微课大赛"外国语学院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总结获奖作品教学设计和制作方式的特点,探讨各种不同模态是如何相互协同、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以求为今后大学英语微课的多模态设计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文化是中国革命传统的精华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既有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所集聚的精神文化,也有纪念地、标志物等物质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的推广,是历史、现实和社会的要求。红色旅游文本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习俗,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将红色文化展示给西方社会和世界的机会。译者要在红色旅游翻译文本和目的语读者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使红色旅游文化能靠近目的语读者,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吟边燕语》是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译作,其原作是查尔斯·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吟边燕语》在当时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大力推动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近代中国莎剧的翻译提供了研究案例。结合当时的出版情况,《吟边燕语》能成为莎士比亚在中国早期最成功的译作,主要得益于文本中"本土化"与"商业化"的翻译策略。林纾采用相对灵活的文言翻译,将传统的"礼""孝"观念置入译作中,并通过"潜文本"和传统叙事的加入,使莎士比亚戏剧在近代中国获得文化接受与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19.
电子竞技作为青年新兴的亚文化,迅速走向主流大众。以电竞游戏为核心的电竞文化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文化认同,是当下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此,本文以电竞游戏为研究载体,力图从人类传播与交流的本体论,即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对中国语境下电竞文化的传播路径提供一个新思考与检验。本文采用内容分析与实验混合研究的方法,对游戏宣传视频进行视觉编码、剖析,将其中的文化符号元素分为人文元素、生活元素、自然元素三种类型,结合EEG脑电生理信号测量,探究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对不同类型的符号元素认知与文化认同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传播效果不同,不同文化背景青年对不同类型文化符号认知与文化认同具有显著差异,同时游戏对抗性也间接影响了青年文化认同。本文提出以构建中外青年“全球一体化意识”,打造对外文化传播的电竞社群,隐性传播东方美学思想等方式提升电竞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化交流是达成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必要形式。国际中文教育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国际中文学习者具有接收中国文化的先决条件,他们是适合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群体。本文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和视域下,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要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要着重于语言文化教育的跨学科体系构建,学会不变加变,坚持语言加文化,拓展跨文化加跨专业,以文化为主线致力于教材和国别区域研究;在师资培养上要从正视文化差异,养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扩大国际视野,创新教学方法和技能等方面深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