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针对取水工程对港池内水流及泥沙影响问题,以黄骅港综合港区港池取水工程为例,通过在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和泥沙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学模型的方法,从潮流、泥沙角度分析各取水方案对港池内水流条件和泥沙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工程实施后整个港池内流速均不大,除取水口外,流速均在0.1 m/s以下。取水工程不会造成周边水域泥沙场的改变,对进港航道及港池淤积影响不大。取水工程实施后在设计最大取水流量范围内不会影响港口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连云港港和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3.5 km规划)方案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排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排水明渠口门附近岸滩的冲淤变化及取水口设计水深等深线的位移。针对连云港港扩建造成的影响,对田湾核电站取水工程2种措施方案(即取水明渠向东延长方案和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方案)的泥沙冲淤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常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港口扩建后,己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形成了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1402 m,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必须采取工程措施;(2)取水明渠向外延长方案延伸段会发生明显淤积,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1500 m可保证取水明渠口门设计水深,取水明渠内的泥沙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港口开发建设对田湾核电站取水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建设)规划方案和埒子口港区规划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水口附近滩面的冲淤变化和等深线位移。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港口扩建及埒子口港区规划实施后,已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变成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周期涌浪和风浪的混合浪具有周期长、波能大的特点,该种环境下的斜坡堤结构设计不能简单地参照现行规范执行。依托某已建工程,采用计算及理论分析对其设计过程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用于外海长周期混合浪作用下的斜坡堤结构设计要点。结果表明,外坡护面块体的选用和防浪墙顶高程确定等设计需要额外考虑经验系数;墙后堤顶和堤后斜坡需要格外加强,堤顶尽量选用合适的防浪墙结构形式;现行规范的护底块石计算公式在浅水条件下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5.
方海霞 《中国水运》2010,(6):115-116
根据工程水源条件,优选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分析和论证取水点的位置、取水头部和进水管的定位、选型及设计方法,介绍取水泵房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主要论述泵房前池水位波动控制标准的提出、相关规范要求以及水位波动模拟和测定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泵房前池水位波动控制标准以及长周期水位波动影响进行初步探讨。针对采用取水明渠+岸边式泵房取水的滨海核电厂取水泵房前池水位波动控制问题,对极端气象条件下(如100 a一遇高潮位+50 a一遇波浪)的短周期水位波动控制标准宜进一步放宽控制标准,对设计基准洪水位+台风浪作用下由于长周期波引起的泵房内水位波动情况需予以考虑,避免由于长周期波动对泵房内相关操作平台和电气设备,以及对厂址防洪可能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在海上选址建设大型取水泵房设施,在国内还是首次;大型取水泵房结构的平台面高程、使用标准、结构形式、建造工艺等的选定,并无案例可循.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在满足结构设施功能性、安全性、可实施性的标准要求下,从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的角度,合理确定平台面高程、选定结构及基础形式,并对结构建造可行的关键要素,大体...  相似文献   

8.
粉沙质海岸泥沙具有易起动、易沉降、密实快的特点,对港口航道维护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双导堤布置形式来降低港池航道的回淤,是射阳港区进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关键。采用模型试验对不同堤顶高程下港区进港航道的泥沙淤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堤顶高程在平均高潮位附近可在工程造价和减淤效果两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结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断面水文测验结果,分析确定了海区底质泥沙特性,海水含沙量及流速;对闸下港区造成泥沙淤积的原因进行了较深人的分析;根据水文测验的有关数据,运用一般“文献方法”和“规范方法”分别对港区泥沙淤积强度作了估算;对于如何冲淤和减淤,从方法上和理论上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孙连成 《水道港口》2014,(4):286-293
文章基于天科院多年来在淤泥质港口工程实践中,所开发出的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概述。利用现场实测提出了利用风力推算水体含沙量的计算公式;根据细颗粒泥沙的特性研试了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在浮泥运动特性的基础上开发了适航水深新技术;依据港口航道实测淤积规律,建立了一系列泥沙回淤计算公式。各项研究成果在各类港口工程的长期实践中得到验证,并结合港口发展形式对泥沙研究的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