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地铁车辆的新型全宽式紧急疏散门,并对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以及优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种疏散门可以使紧急疏散坡道宽度达到最大化,相比目前国内地铁车辆疏散能力提高约2倍,能够实现紧急情况下乘客的快速疏散。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的紧急疏散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紧急疏散门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特点以及操作使用。列车在正线运营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通过装设在列车两端的紧急疏散门快速、安全地离开列车。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因故障或者突发性事件导致列车非正常停在隧道内或高架上。为解决故障或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列车上人员的紧急逃生问题,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目前运用的车辆紧急逃生设备,针对现有紧急逃生设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适合复杂车头端面的折叠式紧急疏散坡道的解决方案,其实用性与可靠性均高于同类国内外现有产品。该技术方案已经推向市场,已应用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相似文献   

4.
依托敦格铁路(敦煌—格尔木)高原高海拔隧道工程,通过计算火灾不利场景下人员疏散时间,验证了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疏散救援通道设计的可靠性,提出了列车在隧道内着火情况下,车内火灾处置方案及人员安全快速疏散策略。开发了具有二级架构的新型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提出了基于新型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乘客在紧急救援站内定点疏散救援应急预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为类似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的设计和安全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隧道防灾疏散设计原则与防灾救援设计参数,以崇太长江隧道为背景,通过火灾工况下列车停靠位置进行分析,明确隧道防灾疏散原则,结合土建工程,提出3种防灾疏散方案:方案一,2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案二,2号与3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案三,1号、2号与3号竖井均作为紧急出口。采用疏散仿真模拟,以疏散时间作为对比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确定疏散口最优间距、合理疏散方案、避难所布设参数及救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火灾列车在残余动力运行下不发生在隧道内停靠的情况时,防灾疏散救援仅针对列车故障工况;随疏散口间距增大,安全疏散时间与拥堵时间呈增长趋势,最优间距值为75 m,可避免人员拥堵;洞身紧急出口数量增加,可有效降低疏散控制时间,应结合土建工程,通过投资效果分析,确定推荐疏散方案;为确保疏散过程中的安全,利用轨下空间设置避难所作为待避空间,避难所参数为330 m×4.0 m×2.5 m(长×宽×高);隧道采用定点救援方式,疏散人员应按照就近原则选择避难所待避,并根据待避情况进行轨面救援。  相似文献   

6.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2-2
北京地铁公司于4月22日凌晨在复兴门站进行了模拟地铁列车突发迫停区间事故、启动地铁应急预案疏散乘客的演练。演练设定情境为:一列车遇突发公共事件迫停区间,车站工作人员配合列车司机迅速、安全地将乘客疏散出站。地铁公司在演练当中启用了针对1、2号线特别研制的“列车紧急疏散乘客车辆专用折叠便携式扶梯”,同时为便于对突发事故现场集中监控指挥,演练中采用了无线视屏监控设备,整个疏散过程历时15min。  相似文献   

7.
介绍地铁车辆采用的两种紧急疏散门系统,从结构、可操作性能和疏散能力等方面对两种紧急疏散门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地铁车辆紧急疏散门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地铁芳华路站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结合目前发生紧急事故需疏散客流量及列车满员进站客流量,应用美国NFPA130标准计算出紧急疏散时间及目前车站设备条件下最大的疏散能力。结果表明,站台是整个疏散过程的瓶颈,对此提出相应疏散建议。  相似文献   

9.
匡亮  华阳  黎旭  曹彧  粟威 《铁道工程学报》2022,(8):66-70+92
研究目的:考虑高海拔条件对列车内人员疏散能力及烟气扩散的影响,对高海拔大纵坡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模式和新型紧急救援站型式开展研究,基于数值模拟分析高海拔大纵坡铁路隧道烟气扩散规律,确定新型紧急救援站型式及结构设计参数。研究结论:(1)高海拔铁路隧道结合洞外环境、安全疏散时间等因素可选择洞外疏散和洞内待避两种疏散模式;(2)铁路隧道外部救援可采用铁路救援、公路救援及空中救援三种模式,高海拔铁路隧道宜采用以铁路救援为主的模式;(3)推荐采用由列车着火停靠区、隔离过渡区、救援列车停靠区三部分组成的新型洞内紧急救援站模式;(4)海拔高度升高和坡度加大均加剧了烟气蔓延,而坡度变化对火灾扩散的影响较海拔高度更为显著;(5)本研究成果可指导高海拔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地铁车辆采用的两类紧急疏散门系统,从结构形式、疏散模式、承载及疏散能力等方面对这两类紧急疏散门进行研究分析与对比,并提出地铁车辆紧急疏散门系统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深圳5号线地铁车辆采用的紧急疏散门系统,从结构、可操作性能和疏散能力等方面对紧急疏散门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地铁车辆各种结构形式的紧急疏散门特点作出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相关标准介绍了地铁列车乘客疏散方式要求,对比了端部及侧式疏散方式的疏散效率。讨论了端部疏散方式存在的风险,并分析了端部疏散模式对地铁列车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地铁列车疏散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研分析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地铁隧道列车火灾疏散模式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工程案例,研究了定点疏散与随机疏散模式的差异,系统梳理并对比分析了铁路和地铁隧道列车火灾疏散模式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列车火灾疏散模式对设计的需求不同,应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特征尽早、慎重确定疏散模式,以便开展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铁车载视讯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铁1号线列车采用只需一人操作或监控的自动化列车控制系统,3辆车为一组列车单元,6辆车为一列车编组,右侧线路行车,列车两端装设可开启的乘客紧急疏散装置,牵引系统采用变压变频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尺寸高速列车作为演练地,研究发生火灾时列车上整体人员的疏散行为.设计不同实验变量,设置涵盖整列站台疏散、整列轨面疏散、单车行李疏散和单车团体疏散4大类别的疏散场景13个,运用实际演练和MassMotion软件仿真模拟2种方法,对比不同场景下不同实验变量对高速列车上人员疏散的行为影响,研究MassMotion软件用...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种宽体大运量新型地铁列车在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下线,将在上海地铁1号线延伸线投入运行。这种新型地铁列车采用8节编组设计,突破了国内目前地铁列车普遍采用的6节编组设计,使列车运能提高30%以上。它采用宽体技术,车内所有电气柜采用紧凑式设计,同时改变座椅、防护屏和拉手设计,使车厢乘用空间更大;车门由原来的塞拉门改成了外挂门,更加符合大客流量要求;车头设置紧急疏散门,采用无台阶式滑梯,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5):70-70
广州计划将地铁4号线再向北延长逾13km。增设6个高架站,直驳萝岗。按照设计,该工程投资概算总额为130.78亿元,今年年底开通新造到黄阁段。地铁4号线全线设置了紧急疏散平台和通道,可防火灾、水淹、地震、雷击等灾害,将设10道防淹门,可抗200年一遇的洪水。  相似文献   

18.
旨在确定国铁、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线路防灾救援的设计标准,有助于标准体系的形成,以便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营。结合具体工程对工程特点、防灾救援体系及其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专题研究明确了单洞双线设置中隔墙、区间采用低疏散平台、着火列车优先就近停靠车站进行疏散和救援的防灾救援设计标准;采用软件模拟从而验证在选定的防灾救援模式下着火列车在车站、区间停车疏散时间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提出低疏散平台+自带爬梯区间疏散方案的疏散能力、站台门和列车门对齐方案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铁紧急疏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国内外对地铁人员紧急疏散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已建立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按照其建模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分类,并对典型模型的研究思路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通过横向比较,阐述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从中找出将来地铁人员紧急疏散模型的难点与研究趋势,即人工智能技术在描述疏散个体心理行为的模糊和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模拟地铁疏散系统的应用.时间和空间的离散化,仿真个体的智能化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推动地铁紧急疏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地铁车站紧急疏散计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就车站紧急疏散的计算方法结合安全、可靠、合理,以及在以往设计计算中的体会,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以便在今后同类工程设计计算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