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某疏浚工程为例,并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所具备的体积大、吃水深且不适用于浅窄行当清淤施工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耙吸挖泥船在本次浅窄航道挖泥疏浚方面应用的分析.根据对待清淤航道水深条件、潮汐特征、船舶性能等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富余水深及上线的控制,既突破了浅窄航道应用耙吸挖泥船清淤施工的技术瓶颈,又达到了拓展清淤区段长度和...  相似文献   

2.
在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中,因土质条件及密度差异、船型及施工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在施工区内很容易出现浅梗、垄沟、浅点。本文以某航道疏浚工程为例,在概述航道清淤概况后总结了浅点形成的原因,并对前期扫浅实践过程及成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船舶选型、设备改进、施工参数优化等角度进行了航道疏浚扫浅施工工艺的优化,最后对施工成效进行了概述;所得出的结论可作为类似航道疏浚扫浅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内河航道特性的分析,探讨了多功能耙吸挖泥船在内河航道应用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该型船的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耙吸式挖泥船是航道疏浚业的生力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述了控泥船在疏浚中的重要作用。分别分析了抓斗式控泥船和绞吸式控泥船的利弊。介绍了目前最先进的耙吸式控泥船。在分析了目前丹东港的地位和现状后指出,丹东港需配备1500m3的耙吸船。  相似文献   

5.
耙吸船由于其船型特点,受到风、流及涌浪的影响,布线、耙头下放深度都将时刻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开挖质量以及扫浅生产效率降低.结合日照港石臼港南区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对设备进行改进,对不同浅点采取不同的扫浅形式,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大型耙吸船扫浅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通过改进耙齿、立板、制作耙平器等设备,有效解决了耙吸船...  相似文献   

6.
刘斌  刘福强 《水运工程》2022,(S2):69-72
运营航道需要拓宽或加深疏浚时,常因施工船舶与运营船舶的频繁避让导致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船舶安全避让及效率提升措施,即:采用航道有效宽度计算方法,通过施工通航验算,采取科学有效的避让措施,解决耙吸船频繁驶离航道避让的问题。研发了耙吸船的堵耙快速取泥装置、耙头防溜耙装置,解决了耙吸船施工黏土堵耙清理难、边坡施工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实践证明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7.
吕玉棋 《航海》2020,(1):31-34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进行的是水下作业,不但隐蔽性较强,且技术复杂、未知情况多,包括了水力学、土力学、航道工程学、材料力学等众多学科,施工过程非常依赖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与现代先进技术,属于知识技术密集性行业,是复合型人才施展才艺的前沿阵地。本文把外界对耙吸疏浚船施工认知的一些误区,以及耙吸船驾驶员对疏浚工程施工的误区,加以澄清,对耙吸疏浚船特殊的操作方法作较完整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自航耙吸挖泥船的长江口北槽区域的疏浚效率、挖泥能力、燃料消耗等情况,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疏浚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力量、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1999年6月对即将投入一期疏浚工程的“航浚4007”轮与“航浚6002”轮进行施工现场测定。现对测定项目、测定结果、成果分析和结论作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汪锦如 《中国水运》2014,(8):263-264
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航道提出了更高更快捷的要求,需要运量大、开挖深度深、速度更快的大型泥船。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自航耙吸挖泥船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上风。文中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法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昊  张亚楠  秦亮 《水运工程》2014,(6):154-157
为提高耙吸船施工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分析耙吸船施工数据,机具性能,进行土质采样试验,深入研究并优化耙吸船施工工艺。新的施工工艺实施后,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提高了37%,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大型耙吸船在黏性土质条件下施工易出现耙头堵塞以及泥舱疏浚土板结、固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研究施工设备改造及施工工艺优化。通过引入具备水下泵等先进设备的超大型耙吸船"浚洋1"、强化高压冲水设备、改造耙头等来降低耙头堵塞影响。采用"泥沙垫舱+黏土装舱"的施工工艺,以淤泥及少量沙土作为疏浚黏土与泥舱间的润滑剂,减少黏土在船舶泥舱的滞留,缩短船舶抛泥时间,提高船舶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曾庆云  海涛 《水运工程》2014,(11):88-91
张家洲水道为长江下游著名的浅滩水道之一。2002年以来,张家洲南港上浅区存在由正常浅滩向交错浅滩发展的趋势,航道条件不断恶化,需要进行航道治理。然而,本河段河床演变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改善并提高航道条件,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梳齿坝平面布置方案,很好地解决了通航、防洪、岸线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对类似河段的航道治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志伟 《水运工程》2017,(S2):55-58
针对水运工程中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进行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施工技术的研究。论述插筋挂模施工设计思路,进行护坡修复稳定分析,综合考虑新浇筑模袋混凝土护坡修复设计,采用打设钢筋、挂模施工,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解决了模袋混凝土护坡破损修复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郭涛 《水运工程》2018,(12):21-25
航道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在航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的各个阶段,随着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日趋提高,传统的实施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强度与精度要求。从航道工程和BIM的特性入手,探讨了BIM技术在航道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等各阶段的应用。在保证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可通过BIM模型完成设计意图的表达与传递,从而保证航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后续维护阶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安全、稳定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耙吸船常规的前期大面积开挖、后期扫浅的施工方法存在后期扫浅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黏性土类。由于黏性土类不易坍塌的土质特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浅点和垄沟一旦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随着浚挖深度增加,高差继续增大,工程后期耙吸船的扫浅难度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以最新研发的耙吸监测系统提供的精确挖泥功能为依托,开展了有关研究,成功实现了黏性土类航道的免扫浅施工,提高了耙吸船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7.
郭涛 《水运工程》2016,(1):99-105
针对长江航道智能化的发展需求,结合长江航道线长且点多、航道要素种类众多且变化频繁复杂的特点,首先通过智能航道概念、物理框架、逻辑框架的提出,完成其顶层设计,并构建其数据资源规范体系以及航道业务模型;其次,通过航道水位预测预报、智能导助航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制约智能航道发展的技术瓶颈;最后,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完成研究成果的转化,并总结提炼出智能航道建设评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孙涛  朱长青 《水运工程》2012,(10):162-168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属于典型的隐蔽工程,主要作用是加强岸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水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并对块石材质选择、级配控制、抛投工序、收方计量、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介绍,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杨志 《水运工程》2019,(7):193-197
鉴于BIM技术在航道建设中的优势,将Autodesk系列BIM软件引入内河航道的设计工作中,利用Civil 3D、Subassembly Composer(部件编辑器)、Infraworks设计软件实现内河航道疏浚工程和护岸工程的参数化设计和可视化展示,并进行横断面定制、标签定制、模板文件定制等二次开发,提出适用于内河航道工程三维正向设计和可视化演示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依托山东某内河航道项目,采用Autodesk平台探索研究BIM技术在航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应用BIM技术可解决二维设计中设计意图难以直观表达、出图量大且易出错、方案变更导致的重复工作等问题,实现航道工程三维可视化、协同化、参数化、精细化设计,从而优化了设计流程、提高了设计效率。在项目的施工及维护阶段,通过BIM模型进行信息传递,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从而保证航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