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GPS技术参数与测量精度,介绍了GPS技术在公路路线基础数据的采集、线路数据融合与桩位校正中的应用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GPS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GPS技术对桩号进行查询具有全天候、性能稳定、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且查询手段快速、精确,所采集的基础数据易于维护、保存,系统运用可拓展性强,是当前开展公路桩号信息化建设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车载GPS用于恢复道路线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路管理中,经常要对缺乏道路线形资料的老路进行路线恢复,现代勘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解决道路几何信息采集问题提供了一个快速解决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PS恢复道路线形的方法,并对采用这一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南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系统较多、系统独立运行、融合复用不够等问题,本文对运政管理过程中的道路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及数字化安全监管应用进行了浅析,提出以统一门户整合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以业务中台融合管理应用,以数据中台打造基于大数据融合支撑应用的数字运政平台功能架构研究,有效支撑道路运输的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货物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GPS采集手段的日益丰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对海量GPS数据获取、挖掘和研究成为可能。以物流车辆GPS数据为研究基础,设计了数据的预处理算法,选取基于平均行程速度的探索性方法为出行划分算法,挖掘城市间物流车辆的出行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实时采集的车辆出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决策,为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输经理世界》2003,24(5):31-37
1 G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在道路工程中,GPS目前主要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线路长、已知点少,因此,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实际运营中,公交车辆服务的线路编号调整频率高,而在车辆信息表中存在更新不及时及只增加不删除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结合GPS数据匹配上车站点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GPS到离站数据的线路校核方法,首先根据距离最近原则为每条公交GPS到离站数据匹配上车站点,并对途经该上车站点的线路号计数一次;然后按照车辆编号对GPS到离站数据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中,线路号计数值最大的线路号,以此作为该车辆编号的校核线路;最后根据GPS数据点、原始线路、校核线路进行抽样人工复核,验证校核的准确度。案例数据表明,校核有效率高达98%,并将人工检查的比例降至20%以下,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提高了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铁路平面控制测量已经成为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针对常规人工测量方法中存在的精准度差、效率低等问题,利用GPS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检测技术的弊端,其优势显著。从GPS技术的技术原理出发,对GPS技术在铁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详细介绍路线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平面控制网检测的注意事项等;最后,采用案例分析总结GPS技术的应用要求,并针对铁路平面控制测量的GPS数据处理方法提出相关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公交IC卡和GPS数据的分析,给出了利用IC卡和GPS数据推导乘客上下车站点的判别方法。通过充分挖掘两类公交数据中的信息,考虑乘客刷卡滞后的情况,采用相邻站点进站时间与刷卡时间匹配的方法识别上车站点;同时考虑到同行人员代刷卡行为,改进了下车站点的判断机理;最后结合成都市公交IC卡和GPS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判别方法上车站点识别率较高,下车站点的判断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道路线形的安全性水平,深入分析运行车速方法存在的缺陷,对自由流状态下平曲线路段上车辆的行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前后线形运行车速差与第85%位单车车速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后线形运行车速差要比第85%位单车车速差要小,不利于反映车辆真实的安全状况,最后提出了第85%位单车车速差的预测模型与采用第85%位单车车速差对线形安全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组组通"硬化路管理系统首次在贵州省范围内将GIS和GPS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组组通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了一整套基于Android移动端的农村公路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处理一体化软硬件集成技术,结合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监管平台中的基础数据以及相关业务数据,实现了内业业务与外业业务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组组通"硬化路管理水平,助力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  相似文献   

11.
在航测遥感测绘工作能够创新融合多种新型测绘技术和摄像技术,还能够将GPS设备和RTK精密定位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提供更加精准的测绘基础数据信息.在绘制航测遥感测绘地形图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免像控技术和专业的仪器设备,能够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各项测绘工作指标,有效提升测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分析免像控技术在航测遥感测绘地形图中的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非机动道路内的交通现象通常为电动自行车与人力自行车混合行驶状况,车速离散是该类道路内交通流的重要特征。结合杭州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混合非机动交通流车速离散特性,分别建立车速离散特性评价参数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归一化车速离散度分别与各影响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除电动自行车比例因素之外,车速变异系数与其它各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交通流量自动调查站点已经成为道路交通流量数据采集的主要手段.但交通流量自动调查站点所采集到的流量数据为道路断面流量,而我们在进行交通量统计分析应用时,往往面临需要对路段、道路甚至一个地理区域内的若干交通量调查站点进行统一测算并进行分析应用.本文以云南省为例,从实际需求出发,探讨基于若干个交通流量自动调查站点,把断面流量拟合为路段、道路以及区域的流量折算方法.并基于该方法,阐述了拟合后的数据分析应用,对交通量数据统计分析和深入挖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东 《人民交通》2022,(3):93-95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居民数量的激增,城市交通流量的逐年增长,这也为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开展提出了更高的的技术要求.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的交通调研为例,结合最新的大数据技术,深入的解析了大数据技术对交通规划理论和技术应用的影响,以及在综合...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4日,第三十期交通科技大讲堂邀请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领域负责人郑宇,作了题为"城市计算:用大数据和AI驱动城市智能—交通篇"的演讲。郑宇从交通规划、运营以及未来预测3个方面,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案例。他表示,大数据并不仅是数据量大,而是多元数据的融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不仅需要交通数据,还需要诸如气象、城市基础设施、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实现跨界融合,来解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国NCHRP研究成果,分析我国的平曲线车速和横向加速度的关系,并结合道路线形连续性的观点,提出适合我国的用曲线车速和横向加速度来控制曲线设计的方法.我国大西北以丘陵和山区地形为主,公路线形比较复杂,因此希望本研究能为其曲线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考虑加速度的运行车速计算的概念.研究以加/减速度为基础,结合道路几何线形特点计算运行车速.为运行车速模型的建立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驾驶员在驾驶行车过程中的驾驶行为特性为分析基础,分析了感知特性类驾驶行为。并利用"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系统及系列检测装置"专题项目采集到的驾驶适宜性检测数据和获得的受检驾驶员最近三年来的安全行车记录数据作为相关性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将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安全类驾驶行为与危险类驾驶行为的独立样本检验,然后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对感知特性类驾驶行为与适宜性检测评价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性类的驾驶行为与适宜性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有大小之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传统车辆运行状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客户端内置传感器的种类和功能,探究了基于移动客户端APP测试技术检测车辆运行状态的可行性,并依据GPS/INS组合导航方法设计了GPS重调惯导、位置和速度信息组合模式两种检测方案。针对移动客户端采集数据的特征,通过数据有效性检查、采样频率检查与修正、修补丢失数据和数据滤波4个处理环节来消除原始数据中存在的数据无效点、采样点丢失、噪声干扰等缺陷,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度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移动客户端完全可以实现车辆运行状态的检测,从而大大降低了车辆运行状态检测的成本和时间投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浙江省高速公路网为对象,基于手机上高速公路车速数据和收费站出入口流量数据开展浙江省高速公路拥堵预测研究。对收费站流量数据和手机车速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在数据质量可靠基础上,构建基于手机与流量数据的浙江省高速公路拥堵预测模型,并通过历史数据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有效解决浙江省高速公路拥堵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