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3种典型踏面的高速转向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高速轮轨匹配特征的基础上,以350 km.h-1速度等级的CRH3动车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绘制高速轮轨空间的稳定安全裕度3维图。线性稳定性计算表明:等效锥度越大,转向架蛇行振动固有频率越高,因而必须不断增强抗蛇行减振器的串联刚度。非线性稳定性仿真计算表明:抗蛇行减振器需要利用其动态液压刚度的非线性形成宽频带吸能特性,以满足衰减蛇行振动、控制蛇行振幅和权衡准静态曲线通过性能等要求。仿真计算得出的动车转向架横向加速度值与实际测试的加速度值相吻合。根据曲线踏面磨耗情况确定了CRH3动车组选用3个典型车轮踏面(XP55,S1002CN和LMA)可以达到的最高商业运营速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速列车转向架关键部件劣化状态的识别方法,通过统计抗蛇行减振器服役性能参数的分布特征,同时考虑阻尼和节点刚度变化组合形成5种劣化抗蛇行减振器试验工况,选取新踏面廓形和旋修后运行15万km、25万km的磨耗踏面廓形,进行了劣化状态下车辆动力学响应线路测试。基于实测数据,设计并构建基于GASF-CNN的转向架关键部件劣化状态分类辨识模型,以实测车体和构架横向加速度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分类辨识模型训练,并对模型的泛化能力和识别准确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优选数据构造方式、数据滤波、滑动窗口长度和数据通道数量,模型达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度,且对列车不同运行方向、不同速度级、不同运行环境等也达到了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高速转向架轮对结构入手,阐述了空心轴及空心轴套组装时的固定方法,就解决空心轴及空心轴套加工时的定位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三种车轮踏面加工定位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数值分叉方法,分析了东风9机车的非线性稳定性,研究了抗蛇行减振器及电机转矩对机车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指出抗蛇行减振器的阻尼对稳定性比较敏感,应慎重选择其参数。  相似文献   

5.
将传统2轴转向架与具有轴间连接轮对导向系统的转向架进行比较,表明自重轻的轴间连接轮对导向系统,能使转向架具有较好的蛇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从而降低了轮轨间的横向力,并减小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6.
高速动力车磨耗型车轮踏面的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以正在研制的高速动力车为样车,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法确定轮轨几何关系,运用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分析的数值分叉方法,在兼顾曲线通过性能的前提下,选取多种磨耗型车轮踏面,研究踏面有关参数对高速动力车运动稳定性及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优化选择适合我国高速铁路需要的磨耗型车轮踏面。  相似文献   

7.
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高速动车组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抗蛇行减振器的简化模型——Maxwell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某高速动车组拖车模型,基于非线性稳定性和线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不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同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相匹配,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在不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有不同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下摇枕结构转向架的车辆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车辆失稳模态为构架与轮对同频同相振动的转向架蛇行模态,随着车轮踏面磨耗,车辆横向稳定性降低;当一系水平刚度减小时,轮对蛇行模态的自然阻尼减小;当牵引杆纵向刚度降低时,构架横向振动模态自然阻尼减小,横向稳定性降低。轮对水平定位刚度和旁承摩擦因数以及牵引杆纵向刚度对下摇枕结构车辆横向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三者中任一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车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高速动车组的横向稳定性关系到旅客的乘坐舒适度甚至安全性。总结多年以来的高速铁路运用经验,通过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运用试验等,研究了高速动车组横向稳定性问题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经分析可得,抗蛇行减振器动态刚度等参数对车辆横向稳定性影响较大;车轮踏面磨耗后,在局部线路位置与不饱满轨头匹配不良是引起转向架高频蛇行振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定期维护车轮和钢轨状态,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高速动车组的运行品质,提出了一种二系横向、抗蛇行减振器半主动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利用VI-Rail软件建立动车组单车模型,然后对提出的半主动协调控制方法进行动力学仿真,并与被动控制下的列车运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此半主动协调控制方法对高速动车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半主动协调控制的高速动车组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明显优于被动控制,而且有效缓解了列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之间的矛盾,能很好地提升动车组的运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韩艳  夏禾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3):136-138
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和车辆振动方程,通过桥梁子系统与车辆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轮轨接触关系联系起来,建立可考虑多点激励与行波效应的车桥系统地震反应动力学分析模型。以某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例,对非一致地震激励下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及桥上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研究,提出确保地震发生时高速列车在桥上安全运行的临界速度限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铁道车辆转向架的横向稳定性是指车辆以较高的速度在平直线路上运行,某一振型的振幅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地扩大,这时就出现蛇行运动失稳。高速铁道车辆的研究急需关注的问题是防止出现蛇行失稳。通过在线实时监测其失稳是保障安全的手段之一,而如何实时监测蛇行失稳需要有满足时间约束条件的监测诊断算法,该算法即要满足有关标准的条件,又要具备实时监测的条件。研究了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算法监测构架横向稳定性的机理与实现过程。该算法在25T列车安全监测系统得到应有,实践证明符合实时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我国列车速度提高后地震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研究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监测点设置与报警安全性的关系。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由监控中心设备(设在运营调度中心内)、车站设备和地震监测点设备构成,给出了系统功能结构、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和总体网络结构。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在典型地震波激励下的最大动力响应系数,建议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的报警阈值为45 Gal;通过对各种报警方式进行比选分析,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报警及列车运行控制采用牵引变电所控制模式,监测点设置间距20~30 km,并尽量将地震监测点设置在牵引变电所内,以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4.
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8项管理原则,结合高速铁路施工情况,提出高速铁路安全质量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模式和"四方控制"机制,总结高速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实践经验,认为其核心是充分发挥高层领导、工程建设指挥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自特点的管理方式,介绍安全质量管理应用的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城轨列车铰接式转向架基本结构组成,建立了5联单元车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单元车组进行了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城轨列车铰接式转向架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的发展水平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道机车车辆的安全性是允许其运行的基本前提.在这方面,对用无源部件(被动部件)的传统走行装置有一系列规程、规范和标准.与之相反,对用有源系统(主动系统)的走行装置,例如对庞巴迪公司运输部的"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就需要按欧洲推荐标准EN50126.50128和50129规定用新方法来分析和鉴定其重要安全范围,例如走行稳定性.除了系统的分析外,还提到了部件试验、滚动台试验和走行试验的结果.在概述"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发展水平后,叙述了走行动力学计算和试验结果,以及在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分析和对必要的冗余设计的展望.在开发"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时独立的可靠性鉴定者(ISA)在两个阶段中采用了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所谓"伴随方法".介绍了伴随独立可靠性鉴定的过程,以及考虑到可靠性所选用的"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从转向架与车辆运动关系等基础理论包括车辆运动与转向架、悬挂系统、有源和半有源控制、驱动装置等的研究方面,简要介绍了日本铁道车辆转向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实测的动应力数据,运用雨流计数法编制了二维应力谱,并在已知材料P-S-N曲线存活概率为50%和95%的情况下,推得任意存活概率的P-S-N曲线的方法.进而得到存活概率为99.9%的P-S-N曲线.对某地铁车辆的转向架构架进行了不同可靠度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以某铁路客车转向架构架为例,结合有限元仿真技术对其定位转臂座强度不足问题进行了结构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