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全球各地的很多城市都在正经历着骑自行车上下班人数的大幅回升。但这些朝九晚五人士通常选择的交通工具要么是将山地自行车用在公路上,要么是把公路自行车用在短途骑行上。来自华盛顿的工程师David Lupafya就是看到了这一情况,为此他设计了款式时尚的Rogue C6自行车,目的就是要在骑行的舒适和耐用之间找到平衡点。Lupafya本人是一位骑行爱好者,正是因为找不到一款能满足他这种休闲骑行需求的交通工具,他才开始构思Rogue C6的。其设计方案的推动力就是以高品质的零配件结合最新的科技,来开发一款轻盈而质量可靠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元旦发表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东北知青、资深骑行家沙柳的"骑行10万km环中国特此通知版图边境线"的梦想,就是在不断地坚持中实现了!40万字的出书梦想,便是在不懈地坚持中实现了!其梦想的实现缘于骑行的力量,骑行的力量则让坚持成为可能,让梦想得以实现。在《明天我将远行》一书即将面世的前夕,笔者专程采访了骑行达人沙柳,希望给2016怀揣骑行梦想的人以启迪。《明天我将远行》一书用散文的笔法,洋洋洒洒约40万字,记录了沙柳骑行10万km的过程,包括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的艰险历程,环游新疆时动乱中的惊险遭遇,3次骑行漠河等的亲身经历。《明天我将远行》是一本骑行宝典,它告知骑友在长途骑行中应注意的事项;《明天我将远行》也是一册旅游攻略,让我们领略祖国壮观美丽的边境风景;《明天我将远行》更是一部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骑行,骑行能让我们获得什么……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2015,(10)
<正>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摩旅。它因一场越野赛事而成行,但却时刻享受着公路骑行的舒适;它沿溯"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却处处彰显现代生活的乐与美。古老的典故,让这段旅程充满了豪迈;而现代的机械,亦让千年的天堑变为通途;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爱上旅行的理由;但唯有摩旅,是只有当你身在旅途之中,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雅马哈是较早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厂商之一。事实上,他们在1993年创造了"PAS"这个词,而PAS代表的正是踏板辅助系统(Pedal Assist System)。在这一系统下,骑行者不需要手动加速杆,而仅仅利用脚踏板就可为自行车增加一定的动力。PAS系统不仅在全球许多地方广受欢迎,同时这一系统在很多地方还是唯一合法的助动型式。喜爱PAS的骑行者认为这可以强迫他们用脚去运动,从而不会变得  相似文献   

5.
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说起来潇洒,但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我们太多人已经习惯了被生活所束缚,早起上班、晚上加班、一日三餐,见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日复一日慢慢地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安逸地活着。可就是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的舒适圈却是来自骑行在960万km~2的土地上,领略祖国的美。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几乎每个地区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群爱好摩托车旅行的人。他们摩托车轮的辙印,不仅遍布祖国各地,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摩旅人将辙印烙在全球六大洲。这群行走他乡的摩旅人是一群"冬眠的动物",每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刻,他们躁动的心也开始复苏了。远方在呼唤他们,发动机的轰鸣,永远是他们心中最动听的歌。本文的主人公王新堡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摩旅老兵,他的第一次摩旅是从2003年开始的,从此一发不可收,不仅自己年复一年骑摩托车"周游列国"。而且,他每年都组织跨国的摩托车骑行活动,其中的艰难,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7.
正"沿五里河河边一直向东骑行,就能到达鸟岛。鸟岛是沈阳人民骑行最爱的地方之一,骑行的路上,春天是绿油油的一片,花海与春意遍布;夏天能遇到好多钓鱼、烧烤、摄影的人,很是安逸,很是美;秋天道路两旁都变了颜色,黄的、红的、绿的,想想也是醉了……骑行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我爱沈阳,我爱骑行。"骑行爱好者"旅途漫  相似文献   

8.
<正>26日,北京首个"自行车日"活动在石景山体育场举行,上千名骑行爱好者通过自行车过独木桥、自行车定车等花样百出的骑行玩法庆祝这一节日。26日上午,一千五百多名骑行爱好者齐聚石景山体育场,有的进行趣味绕标  相似文献   

9.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本次车趣的主人翁支春.他是一名地产从业人员,但当他做自我介绍时,却冠以了骑行爱好者的名号。在他看来,工作的最大意义是为了支撑骑行,而骑行,才是他整个生命中最根本的意义。自第一次短暂见面分开之后,我便尝试与支春约定采访时间,但都由于他事务缠身,没能成行。后来终于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和同事一起见到了这位"双重身份"的骑行爱好者。到了约定地点,我们并没有见到任何摩托车的踪影,张望之时,一辆改装过的三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女性骑行文化的兴起,专为女性定制的自行车渐渐在市场中流行,女性骑行运动就像是白纸上的一滴墨,慢慢晕染开、渗透出去,绘出美丽图案。这一次有幸请到了捷安特Liv骑行团的美女骑友李嘉佳,谈一谈这些年她的骑行故事。记者:你好!很高兴今天能够采访你,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吧。李嘉佳:工作层面,我的身份是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栏目的电台主持人,我的名字叫李嘉  相似文献   

11.
<正>一条压缩裤近千元、一块智能手表三五千元……按照一些"土豪式路跑"装备清单,一年花费超过万元不稀奇。一辆顶级骑行自行车,首次购买费用就可能高达10万元,比入门级的小汽车还贵,这还不算后续可能添置的其他配件。一些MBA、EMBA班级中,路跑和骑行活动,渐渐成为"标配",活动拉近学员间的距离,也构建起了经济圈的人脉。  相似文献   

12.
青春飞扬     
在高校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喜欢骑车;喜欢太阳的亲吻,高山流水的拥抱;喜欢流汗的畅快;追求着简单的快乐,也懂得享受自由与悠闲;虽然也会遇到困难,经历伤痛,但他们学会了在风雨之中更加坚韧、顽强……他们就是高校里的骑游族。今年中国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复旦大学自行车协会主办的“美利达”杯全国大学生自行车摄影大赛的部分得奖作品。这些照片折射出的是他们骑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记录着他们一路上的点滴感动,在两轮滚动前进之间是他们蓬勃的朝气与飞扬的青春……有人说:画是无声诗,胜过千言万语。通过这一个个真实的画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些曾存在过的美丽瞬间……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2017,(1)
正冬天来了,在这片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成群结队的摩托车友骑着摩托车,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他们在路上饱受着寒风和低温的凌虐,贪婪地汲取着眼前一晃而过的美景,勤耕不辍地尝试各种骑行方式力求舒适。此前,我们在"摩托车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冬季骑行妙招征集》一文,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情回复。在此,我刊筛选出妙招若干,供读者品鉴。在冬季骑行中,车友们有什么样的妙招?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车友:Doc·L三个字:暖、饱、慢!保暖是肯定的,骑行的时候一丝丝风的尾巴进入身体都是会把你冻得怀疑人生的!饱,包括睡饱、吃饱、精神饱满!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第一次从成都坐火车来北京,经过秦岭的时候,我就在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骑车穿越一次。2014年,我觉得,嗯,是时候了。秦岭,让我们坦诚相见吧!就这样,我下定决心从首都骑回成都。这是我的第二次长途骑行三年前骑行川藏线,在国道318,我半路吃了一记"闪电光速拳",差点把命留下。其实就是一次摔车事故,受了伤,直到现在,后背都隐隐作痛。所以这一欠在出发前我专门去雍和宫烧了一炷香,希望不要像上一次那样"波澜壮阔"。没错,上一次我是想知道自己的极限。但是这一次,只是想借此找回一种叫作"从前"的感觉——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行车》2024,(1):90-93
<正>对于热爱骑行的车友们来说,秋天的骑行是一种享受,而冬天的骑行则是一种挑战。那么,如果你打算在秋天骑行不封车,坚持过冬天,配备一辆适合自己的“战车”就很重要。它可以助你在冬天骑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捷安特全新发布两款车型——Propel Advanced SL 0及Defy Advanced SL 0。这两款车型秉承了骑行者之所爱,无论是专业骑手还是日常骑行者,都可以从中获得轻量化、高效率、顺畅的骑乘体验。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2015,(10)
<正>9月的北京正值金秋,凉爽的秋风再加上"阅兵蓝",令每名摩托车爱好者绝不允许自己荒废掉这个"骑行最佳时节"的周末。阅兵大典刚刚过去,国宾车的话题仍是摩友圈中的热点。而一直以来藏在迷雾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国宾车的民用版,就在这个周末,春风摩托不仅将这团迷雾拨开,使民用版国宾车问世,更是借着这最佳的骑行时节,更为车友带来一场他们的"专属盛宴"。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4月,LIVALL正式注册成立。创始人郑波先生及其团队都是骑行爱好者,因朋友在一次骑行途中接听重要电话而导致受伤的经历,引起了他们对如何既保证骑行安全又能为生活提供便利的思考,由此智能头盔的想法便初现端倪。LIVALL=LIVE+ALL,意为追求生活,让骑行连接所有人。  相似文献   

18.
<正>环青海湖骑行,不是40min不是4 h而是4个整天。满视野windows桌面般的湖光山色能让你看到审美疲劳,而那片由始至终吸引你靠近的圣湖,近在眼前却揭不开这神秘的面纱。作为一名体育常不及格,生完孩子才开始运动的骑行菜鸟,我承认我完全是被环湖骑行可能消耗掉的热量所蛊惑,而网搜所有的骑行攻略、游记、骑友经验对青海湖"绝佳"路况的评价,更激发了我骑行青海湖的热情。青海湖每年7月都要举行国际自  相似文献   

19.
正4年前的秋天里,我曾在车友圈中做过一次骑行和季节的调查,请大家讲一讲最喜欢和最讨厌什么季节骑车。在"最讨厌"的选项里,除了海南和西南边陲的几个车友之外,绝大部分车友的选择都是冬天。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本人。对车迷来说,在温度适宜的季节里骑行是惬意的享受,而冬日里的凛冽寒风则是不折不扣的煎熬了。每一个较早玩车(尤其是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护具用品匮乏时期)的北方车迷,记忆里都有一段抗拒寒冷的苦难史,足以刻骨铭心。所以,在这每年最冷的1月里,将我车迷生涯中与寒冷作斗争的经历分享给车友们,希望我这跌跌撞撞的一路,能让你的冬行摩途少些严寒、多些暖意……  相似文献   

20.
正两个80后,一段寻找之旅。从吉林长春到云南昆明,2个月骑行,4 000 km旅程,他们会发生什么改变?又有哪些有趣、好玩的故事?8月16日,两位来自吉林的骑行者石竹和李崇,骑上凤凰羿腾自行车,从长春出发,朝着西南方向,开始了横穿中国的远行。在这一个月的骑行中,他们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了一路上的欢欣和挑战。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