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理论研究了在COA1Ⅱ(v=0)-e3∑-(v=1)体系和He,Ne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给出了Ⅱ态双原子分子的碰撞量子干涉角.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了在CO A^1 П(v=0)~e^3∑^-(v=1)体系和He,Ne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给出了П态双原子分子的碰撞量子干涉角.  相似文献   

3.
利用adiabatically corrected sudden 近似研究了极性双原子分子体系单-三重混合态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效应,并计算了CO与HCl碰撞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adiabatically corrected sudden近似研究了极性双原子分子体系单一三重混合态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效应,并计算了CO与HCl碰撞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双暗态共振四能级原子系统的基础上,附加一个信号场扰动的五能级原子系统中的探测放大响应。发现仅通过调节信号激光场的强度就能实现探测放大的增强。根据量子干涉理论和缀饰态理论定量地解释了产生该结果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PSI沉降监测的精度,在常用干涉组合方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空间基线和时间基线阈值以及各干涉对的干涉相位噪声限制,提出一种新的干涉组合方式.选取上海市局部区域作为实验区,以16幅TerraSAR-X (TSX)影像为数据源,采用考虑干涉相位噪声的PSI干涉组合方式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干涉组合方式相比,本文提出的干涉组合方式获取的干涉对数量最少(92对),PS个数最多(27 026个),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年沉降速率中误差为±3.89 mm/a,比已有的干涉组合方式的精度平均提高1.86~3.00倍,证实了该干涉组合方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Consider the following initial value problem inR1++3={t>0, x∈R3}: ( t2-Δx)ε+ F1( tε p1-1 t+ε), tθε q1-1 tθε) = 0( t2- 4Δx)θε+ F2( tε p2-1 tε, tθε q2-1 tθε) = 0ε t=0=εJ+1U0r,r -ε r0 tε t=0=εJU1r,r -ε r0θε t=0=εJ+1V0r,r -ε 2r0 tθε t=0=εJV1r,r -ε 2r0(1)where r= x with x=(x1,x2,x3)∈R3, r0>0,and 1相似文献   

8.
在低温或常温下,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比较弱,用薛定谔方程求解的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能满足要求.在高温下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很强,相对论带来的影响也许要考虑.因此利用狄喇克方程求解一维谐振子系统的能谱,进而讨论相对论对双原子分子振动光谱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设m≥3,n≥2V(Cm.Sn)={ui|i=1,2,…,m}∪{vij|i=1,2,…,m;j=1,2,…,n},E(Cm.Sn)={u1u2,u2u3,…,u(m-1)um,umu1}∪{uivij|i=1,2,…,m;j=1,2,…,n}则称Cm.Sn为m个Sn(星)的心联图.V(CmΔSn)={ui|i=1,2,…,m}∪{vij|i=1,2,…,m;j=1,2,…,n},E(CmΔSn)={v11v21,v21v31,…,v(m-1)1vm1,vm1v11}∪{uivij|i=1,2,…,m;j=1,2,…,n}则称CmΔSn为m个Sn(星)的沿联图.本文给出Cm·Sn和CmΔSn全染色以及全色数.  相似文献   

10.
时序差分雷达干涉中永久散射体的自动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探测时序差分雷达干涉中的永久散射体,考虑永久散射体对雷达波的强反射特性和散射的稳定性,提出了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阈值法.该方法根据振幅阈值选取具有强反射特性的点作为永久散射体候选点,然后根据振幅离差阈值,选取散射特性稳定的候选点作为永久散射体.利用上海地区的26幅ERS-1/2 C波段S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了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