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粒土CBR值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典型细粒土的室内CBR试验基础上,运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分析土质类型、含水量及压实度对路基土CBR值的影响程度和其内部作用机理;并探讨CBR试验在公路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土质类型、含水量、压实度和浸水条件对CBR有显著影响;不同地区细粒路基土CBR限值应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以便于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CBR限值.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简介(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规范”中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是在原《公路工程设计准则》(修订草案)、《公路路基施工暂行技术规范》(草案)及《公路路线标准图》(第一册)中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的基础上编成的。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我国丰富的山区筑路经验,增加了在山区路基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几个断面,如砌石路基、护肩路基及矮墙路基等,还有一些图式的合并与改动,请  相似文献   

3.
中、日公路土质路基压实控制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日公路土质路基压实控制方法的对比分析,论述了根据土的颗粒组成划分土质路基压实控制标准的合理性。对细粒成分含量少的土质(如砂性土),用压实度指标控制压实质量是合适的;而对细粒成分含量多的土质(如粘性土),则用孔隙率法控制压实质量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4.
公路土质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综合分析公路土质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土质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方法。首先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这些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对于连续型指标,可采用4类共16种隶属函数描述方法;对于离散型指标,可采用经验赋值方法。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及两种评价原则,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公路土质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性能比对实验,路用实验案例及检测结果。黄土路基处治一直是黄土质地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点技术课题,关系该土质地段公路施建质量和工程成本。本文依托实验室和案例路应用实验,对应用石灰土治理黄土路基课题开展实验和应用研究,以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第8号现公布《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7.
路基是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公路的建设中,路基一般是采用石质或者土质的材料构成的,路基建设具有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施工过程和自然因素的变化都会对路基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路基的处理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公路路基处理的各方面介绍路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一条公路的使用品质,不仅与公路线型和路面质量有关,同时也与路基压实质量有着密切相关的主导作用。压实度不足,路基变得松软,容易受到浸湿,引起路面开裂、沉陷等不良因素。要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就不可避免地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压实度。文章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主要介绍在公路路基建设中,土质、含水量、压实功和压实厚度对路基土体压实效果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六、挖方路基 1.土质挖方边坡坡度土质挖方边坡坡度表主要是根据一些调查资料及各地经验编制的。土质与石质土挖方边坡的稳定性与其天然密实度有很大关系。另外,土的颗粒组成与含水量,甚至土的沉积年代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都有影响。根据对已成道路的调查及一些资料的情况来看,石质土与土质边坡坡度的差距不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5 JTJ 序列公路工程标准 5.1 JTJ 序列公路工程标准共有63个,基本涵盖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专业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其中公路行业标准56个(53个JTJ,3个JTJ/T),交通部主编的公路工程国家标准7个,详见表5.1.  相似文献   

11.
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修筑公路,由于冻土土质、温度、水及荷载的作用引起应力场变化和重新分布,易使路基出现冻胀、翻浆、融沉等病害和桥涵出现冻胀隆起、融化下沉等病害。基于漠河—洛古河公路路基设计的实践,探讨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公路路基勘察手段、设计方法及工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有效减少多年冻土给公路建设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86(以下简称“规范”),已于1986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总结参考了国内主要经验及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编制工作开始于1976年,1978年完成“规范”报审稿。后因种种原因,延迟至1986年才正式出版。出版前对原稿未进行大的改动,仅对土分类、路基土压实度、路基宽度等作了修改。由于是第一  相似文献   

13.
对公路路基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法进行了归纳,并论述了其优缺点,提出了基于GIS的三维有限元边坡稳定性分析法:利用GIS强大的数据存储及分析能力,结合有限元计算,分析三维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公路土质路基压实控制方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中、日公路土质路基压实控制方法的对比分析,论述了根据土的颗粒组成划分土质路基压实控制标准的合理性。对细粒成分含量少的土质(如砂性土),用压实度指标控制压实质量是合适的;而对细粒成分含量多的土质(如粘性土),则用孔隙率法控制压实质量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4):i0001-i0008
·道路工程·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熊萍,郝培文(1—1)超薄层沥青混凝土SAC-10矿料级配比较试验研究……………………………………刘朝晖,沙庆林(1—7)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杨宏志,许金良,李建士(1—14)公路控制测量中GPS坐标向国家坐标转换的三维分离回归法……………………………………………………………姜晨光,朱佑国,黄奇璧,吴晓峰,彭建国(1—19)公路土质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汪益敏,…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都匀至安顺公路沿线存在大量高含水率黏(粉)土质砾,其天然含水率高、难于压实。通过室内试验,明确了贵州高含水率黏(粉)土质砾的基本工程特性。通过试验路铺筑,明确14t压路机的压实效果好于重型压路机,采用静压或静压加弱振的压实形式压实效果最佳。试验结果表明,压实层厚不大于25cm、最后两遍的压实沉降差不大于7mm的质量控制指标能够确保路基的工程质量。稳定计算结果表明路基高度在20m以内时可以确保路基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7.
公路土基压实深度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公路土基压实的意义和土基压实机理,分析路基工作区受车辆荷载、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对土质零填及路堑的压实深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在一些局部土质、河塘等处广泛分布。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5,(12)
路基沉陷是公路水毁主要类型之一,河水位的周期性涨落以及路基土体长时间遭受河水浸泡软化是诱发沿河公路路基沉陷的主要诱因。基于非饱和土体吸水渗透理论和简化路基模型,运用瑞典圆弧法建立了路基动态稳定系数计算式。实例分析表明,当土质路基受到河水渗透-浸泡耦合作用时,路基整体稳定性随时间逐渐降低,并可能发生沉陷破坏。研究成果对于提升路基沉陷水毁机制认识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场土质调查及室内土样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膨胀土的特性及处治方法,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崇左至上思公路膨胀土路段处路基的施工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