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齿轮作为手动变速器的主要传动部件,其啮合情况对整个变速器的性能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采用MASTA软件实现了对某微型车变速器的齿轮啮合分析,并建立了变速器的仿真模型,模拟其实际负载状况完成变速器的齿轮传动过程分析;同时利用软件的齿轮微观修形模块,优化齿面啮合的接触斑点,减小传递误差,达到了改善齿面接触状况的目的。表明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可有效减少试验费用,缩短研发周期,为今后新变速器齿轮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齿轮啮合的一般理论引言齿轮传动是依靠两轮间齿面的啮合,将一个运动,通常是转动,带动另一个运动。一般两组运动可以认为是先给定的。例如依两平行轴的两转动,由一个带动另一个,就是所谓的圆柱齿轮传动;它们转动的角速度的比值,称为传动比;传动比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时间参数t 的函数(后者通常称为非圆齿轮传动)。又例如蜗轮蜗杆的传动就是带动两个相错轴(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轴)的转动的装置;一般传动比是常值。带动两相交轴的转动的装置就是锥齿轮。准双曲面齿轮也是两相错轴转动的一种齿轮装置,等等。  相似文献   

3.
第三部分齿轮啮合接触分析 (一)前言在传动齿轮的齿曲面设计及其加工时,通常是以理论共轭齿曲面为基础的。以理论共轭曲面为齿曲面的齿轮,其啮合传动是线接触啮合传动。一对线接触啮合传动的齿轮,在其啮合传动的任意时刻都是线接触,齿曲面上都有接触线存在。这样的齿轮,从其进入啮合到退出啮合所有各个瞬时接触线描出共轭齿曲面的整体。因此,共轭齿曲面的接触是全齿面接触。共轭齿曲面全齿面接触是齿轮齿曲面加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管柱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即C-EPS的力学模型,并以现有车型数据为例,将C-EPS的助力与整车所需齿条力对比判定,为C-EPS系统的电机、蜗轮蜗杆机构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变传动比循环球转向器,是通过螺母齿条—转向臂轴齿扇传动副实现变化传动的。齿条通常采用普通平面齿条,转向臂轴齿扇齿面具有特殊的几何形状,分析了传动比曲线、节曲线、瞬时接触线以及转向臂轴齿扇齿面的几何性质,为转向器设计以及齿扇的切齿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品开发作为汽车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是否成功。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受到了国内外汽车厂家的重视。本文对汽车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了总结,提出“V”字型的开发过程;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开发思路和过程,重点对助力形式、助力特性及关键系统和零部件进行了分析;对电动助力转向的验证思路和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对验证内容和类型及电动助力转向调校、测试与评价进行了深度解析,为后续开发和验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准双曲面齿轮齿面主动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双曲面齿轮的具面形状对其传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行齿轮设计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模式中被动地选择齿面形式,这限制了齿轮传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齿面主动设计直接以齿面在其全啮合过程中的主要啮合性能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来确定齿面的形状参数,齿面形式不受传统的摇台结构机床的限制。研究表明,只需用三轴联动CNC铣齿机就能加工出主动设计得到的啮合性能良好的准双曲面齿轮。本文介绍了确定CNC机床参数的原理,提供了直接面向CNC铣齿机的有关的切齿加工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8.
龙飞  万腊华 《汽车运用》2012,(11):41-41
所谓啮合印痕法,即根据锥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两齿轮轮齿齿面相互接触出现的印痕情况来调整齿面接触区的方法。用这一方法调整齿面接触区时,先将锥齿轮副安装好,并按规定调好轴承紧度和轮齿啮合间隙,再在主动锥齿轮每隔3~4个轮齿的凹面上涂以红印油,然后在对从动锥齿轮略施压力的情况下,按前进方向转动主动锥齿轮,待从动锥齿轮的凸面印上印痕后,查看该印痕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可根据印痕情况通过将主动或从动锥齿轮向里或向外移动来调整。调整方  相似文献   

9.
转向系统作为商用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子系统和主要的耗能部件之一,其设计的好坏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车辆的机动性能息息相关。论文对商用车最常用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概述,写出了该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其次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说明,最后指出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化控制方向,为节能减排和提高车辆的性能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振动异响会降低顾客舒适度,引起顾客抱怨。在整车入库问题中,转向管柱异响的不良率为90%。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某SUV为研究对象,采用FTA故障树分析可能产生异响的原因,确定引起转向管柱异响的主要原因:转向管柱蜗轮蜗杆啮合间隙过大、中间轴滑动副间隙超差,然后通过优化蜗轮蜗杆径向间隙消除结构;提高花键加工制造精度,选用合适的涂覆尼龙材料,再选用粘度低,抗耐磨性好的润滑脂等方式进行整改。整改后转向管柱异响的不良率降低至0.2%,减少了因转向管柱异响的返工,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1.
却贝尔载重汽车汽车转向很沉重,尤其在土方工地上使用,转向更是困难。我们在修车中,把转向器中的转向蜗轮结构做了改进,大大提高了汽车的转向灵活性,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却贝尔汽车转向器是球面蜗杆双滚轮式,速比为23.5:1,滚轮内有两排滚针轴承,在滚轮轴套上滚动,滚轮两侧在止推垫片上滑动。这种转向器滑动磨擦阻力很大,传动效率较低。这种转向器滚轮与两侧的止推垫片之间的磨擦损失占总损失的一半以上,蜗杆和蜗轮接触磨擦损失和蜗杆两端的锥形滚柱止推轴承的磨擦损失也各占总损失的五分之一。可见由于结构的问题和修配工艺上的问题,却贝尔车比  相似文献   

12.
一、转向器1.结构简介循环球式转向器是在螺杆螺母传动副中装有钢球,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传动效率较高,使汽车转向轻便灵活,其规格的大小一般以转向摇臂轴扇齿的模数为依据。EQ1118G(?)循环球式转向器扇齿的模数为6,输出形式为左旋右输出(结构见图1)。当转动方向盘,即转动转向螺杆21,通过钢球20的循环滚动而使转向螺母17作轴向移动,经转向螺母上  相似文献   

13.
转向盘游动间隙过大原因: ①轴承松旷;蜗杆与蜗轮、齿条与齿扇配合间隙过大。②横、直拉杆各部连接部位松动;转向节销与衬套和转向节与轮毂轴承磨损松旷。判断与排除方法:由两人合作进行判断,一人转动转向盘,  相似文献   

14.
唐天元  贾巨民 《汽车工程》1991,13(2):116-12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广泛应用于轿车、微型和轻型汽车,而传动采用变速比则能兼顾汽车转向轻便性与操纵灵敏性的要求。本文把共轭曲面原理用于变速比齿轮齿条传动的啮合分析,在已知齿轮齿面方程和速比曲线的情况下,推导出了齿条齿面的求解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为这种转向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现有转向轴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传统的蜗轮蜗杆减速器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代替,采用行星架浮动的均载机构,在达到载荷均衡分配的同时省去很多零件,便于装配和拆卸;省去了电磁离合器,仅以结构简单而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电磁线圈代替控制,增进了驾驶乐趣,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提高了整车设计的轻量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09,(11):16-16
前不久,宝马、采埃孚转向系统部门与康迪泰克公司共同开发了一套具有轴平衡(APA)电子机械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康迪泰克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同步带驱动装置开发了斜齿带——CONTISLTPOWER。  相似文献   

17.
循环球式转向器因具有操作轻便、传动效率高的优势,其核心部件决定着汽车转向性能的优劣,尤其是转向螺杆断裂、钢球磨损破碎所带来的磨损性能和疲劳性能问题。文章针对常见的循环球转向器,采用Catia软件建立循环球式转向器两级传动副的实体模型,随后利用HyperMesh对螺母和齿扇进行网格划分,最后导入Abaqus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转向螺母和齿扇的Mises应力均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MC9S12XS128单片机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介绍了其主要硬件电路模块的组成和软件总体设计,并对所设计的EPS控制器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电助力转向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月标电流,实现闭环助力功能。  相似文献   

19.
贾巨民  吴宏基等 《汽车工程》1994,16(6):365-369,374
本文从啮合原理的角度,以循环球式转向器变速比齿扇的加工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变速比传动时的啮合线,啮合面,齿扇齿形与齿廓面等,并对普遍存在的啮合及加工中的干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变速比齿扇的展成加工原理,开发了展成加工装置。  相似文献   

20.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方宗德  杨宏斌 《汽车工程》1998,20(6):350-355
本文推导了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方法,包括齿面接触分析和边缘接触分析,代表了齿轮啮合的完整过程。该方法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可准确地显示不同参数,不同误差的齿轮啮合过程和性能,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