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总装车间车身表面间隙面差检测常用方法为人工检测,如何实现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针对某豪华汽车总装车间采用的车身表面间隙断差自动检测技术,从技术应用背景、整体技术方案、设备系统组成、检测数据结果分析及应用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该应用实例推广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相关技术,丰富汽车质量检测手段,提高整车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钰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7):101-103
车身间隙影响车辆的密封性,进而影响车身振动噪声及防风雨性能。传统人工检测耗时长,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需求,因此现在整车制造厂正在采用激光扫描仪来测量车身的间隙面差以代替人工测量,文章介绍了激光扫描仪的测量原理以及间隙面差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案例中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公司C车型白车身背箱开口状态缺乏大数据支持,质量监控与问题分析时效性差等问题,基于Perceptron Auto Gauge在线测量系统建立了白车身背箱开口局部坐标系下übergang和Umriss测量点,以及背箱开口X向和Y向功能尺寸,制定了A+B、A+C测量方案,实现了白车身背箱开口状态的50%在线检测。与三坐标数据相关性分析得出:在线检测数据与三坐标数据相关度大于70%,与三坐标数值差异小于0.3 mm,达到了精确性要求。优化报警公差,解决了质量监控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中,监控残差高。为此,研究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中在线测量技术的应用。调整监控点测量位置分布,将在线测量技术主要运用在车门匹配、行李箱盖匹配以及发动机罩盖匹配等方面,并在每一个区域设置10个监控点;在此基础上,沿用传统的尺寸偏差值6σ,计算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频次;在监控点得到的白车身生产尺寸数据中剔除采样误差,进而输出精准的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监控方法得到的残差最高0.210;对照组残差最高为0.748,设计监控方法下的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实现对白车身生产尺寸的精准监控。  相似文献   

5.
基于视觉检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传输、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自动拧紧技术,使焊装调整线门盖自动装配效率、装配质量、线体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抓具上集成多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门盖及白车身进行拍照,对关键特征点进行识别和提取,计算出门盖与白车身各个位置的间隙及面差,再采取间隙面差匹配算法,从而计算出门盖相对白车身最佳位置,进一步引导搬运机器人抓取门盖到达最佳装配位置。通过拧紧机器人携带拧紧轴对门盖进行自动拧紧,实现门盖自动装配功能。门盖自动装配技术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人工劳动负荷和成本,保证了白车身整体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客户对整车感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车门的关门力也受到各个汽车制造公司的重视。白车身门框内间隙,对车门的关门力有直接影响,也是白车身质量关键控制项之一。文章主要探讨了UGI测量软件在白车身门框内间隙测量上的应用,通过采用该测量软件,可以精确测量门框任意点的内间隙数据。UGI测量软件的应用,对提高门框内间隙监控能力、提升整车品质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车身零件匹配质量是整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套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的焊装白车身外表面零件匹配监控与质量控制方案。通过高精度的激光测量设备和软件共同搭建测量平台,建立随机抽检方案,通过大数据统计的方式展示质量状态,能准确指出车身匹配的变化趋势,为生产部门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白车身激光视觉检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工作过程及其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由于视觉检测站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能够实现对车身总成、分总成的加工过程进行在线实时监控,从而及时有效地反映生产线状态,通过及时调整生产设备,减少废品的出现,最终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车身装焊夹具精度测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大型车身焊接夹具是确保轿车车身焊接总成几何尺寸精度的重要工装,这类工装(点焊夹具)的精度对在其上焊接的车身壳体几何精度有很大影响。夹具精度测量是维护夹具精度、改善车身几何精度的重要手段。夹具在线三坐标(3D)测量技术可避免将夹具运到专用3D测量室进行测量,能及时有效地对焊接工装实施监控,是高效的工装维护方式。本文从测量设备、测量软件、测量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顶与天窗,鲨鱼鳍,扰流板等零件都有配合要求,其局部区域在子基准下的一致性优劣对周边配合零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车顶与鲨鱼鳍的间隙匹配问题和车顶与天窗阶差的匹配问题介绍,从车顶子基准的直接测量方式和由主基准测量值转化成子基准测量值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车顶获得子基准下一致性测量值的三种方式。这三种方案对于准确获取车顶局部区域在子基准下的一致性数值提供了可行性借鉴素材,对于提高车顶与周边零件的外观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OpenCV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车身匹配间隙机器视觉测量方案。系统的软件框架分为图像预处理、边缘检测和尺寸测量等核心模块。采用中值滤波消除图像中的噪声,运用Canny算法获取间隙的边缘信息,然后运用相应的测量算法计算出测量结果。最后,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具备高效、高精度、柔性化优势,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艳  蔡兴 《上海汽车》2023,(4):57-62
上汽大众MEB工厂车身车间使用了车身在线绝对测量系统,这是大众集团在全球首次采用此:方案。该方案将测量工位串联在白车身生产线中,可直接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车辆进行检测,并达到了与测量室三坐标一样的测量效果,可更加快速高效地监控白车身的尺寸质量问题。文章指出,该方案的成功实施可节省每班次5个人工岗位,以及在测量室减少1台离线三坐标测量机。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Atline工位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与开发,实现了焊点位置度的自动检测和夹具精度的标定。  相似文献   

13.
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在汽车制造企业的车身生产流水线的应用越发广泛。文章从激光线测量系统的硬件构成开始,描述测量系统搭建及精度调试的主要途径,介绍数据管理方式及质量评价指标,并阐述相关质量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协作方法。文章旨在探讨工程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协调运行工作的方式,以此保持及提高车身尺寸的稳定性,助力企业打造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相似文献   

14.
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在白车身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开发不充分时,将造成资源浪费。在前期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工艺布置和关键测量点的选择,满足工时节拍及尺寸功能需求。工艺调试阶段需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反复实践验证,实现测量值校准。在应用实践阶段需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不断改善,实现实时监控、拦截、分析尺寸缺陷。激光在线测量技术数据处理能力与工作效率优势明显,满足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车身开启件的表面质量与匹配精度直接影响汽车的外观感知质量,为提高其包边质量及稳定性,针对汽车门盖机器人滚边工艺常见的间隙段差超差、表面波浪起皱、特征线移位等质量问题,从冲压件翻边参数(高度、角度)、机器人滚边程序、滚边工艺参数(压力、速度、TCP-RTP距离等)、胎膜夹具定位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供了对应解决措施。在实际生产现场中,有效保证了门总成的外表面质量以及间隙段差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车工厂整车制造全过程在线检测及可视化系统开发,该系统功能有设备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车身跟踪控制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可视化系统,共5个功能,该项目采用多系统数据整合,数据集成,真正打通数据孤岛,数据融合并实现数据可视化,满足了纯电动轻量化汽车制造过程对技术复杂、知识密集的快速决策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线质量工装的定位选取直接影响前盖和翼子板装配件等的匹配质量.为了有效地控制前部匹配质量,文章基于一致性原则、n-2-1原则和平面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在线质量工装的定位选取技术,该技术可以避开最大的偏差源——车身偏差,使前部匹配质量仅受到外覆盖件本身尺寸的影响.通过公差分析理论验证及现场实施效果评价,证明该技术能很好地满足前部匹配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汽车尺寸测量的应用背景,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整车尺寸测量系统。论述了该双目视觉测量原理及传感器模型,利用图像差值法实现车身目标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obel算法、阈值化等技术实现特征点提取。结合特征匹配与区域匹配技术实现立体匹配,并完成自动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汽车整车尺寸的自动、快速、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9.
整车对灯具的要求除灯光安全法规外,美观、协调、匹配、间隙、面差、气候适宜、耐久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考核指标。每个零件都决定了灯具品质和整车品质。目前车灯与车身的固定安装,普遍通过螺栓将车灯固定在车身上。本文就一种合理的车灯用双头螺栓包括其配合结构的研发过程、结构来源进行解析说明。  相似文献   

20.
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组成部分,对舒适性有很高的要求。门内饰板间隙和面差对门内饰板外部美观和感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门内饰板的设计和工艺水平。文章主要论述门内饰板的间隙面差研究方法,分析门内饰板内部以及门内饰板和周围环境件的间隙面差,总结了门内饰板间隙面差设置方法和要点,用于设置合理的间隙面差,提高了门内饰板的感知质量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