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不同层次间贯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中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衔接、培养方式的衔接和"双创"教育的衔接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着职业教育贯通的深入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共育人才、推行"双创"教育课程是当前推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措施,有利于统筹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的台阶式提升。  相似文献   

2.
高职生就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决定了高职生的就业程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就业需求影响因素框架,确立就业要素指标体系并设计就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匹配状况调查问卷,面向高职院校教师、高职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知当前高职就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要提升形象、提高质量,就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载体,笔者所在院校围绕航海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实践“24+8+4”新型三明治卓越海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促进了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质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是确保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教学对象分析、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注重教学反思等角度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概述了创办特色高职院校的必要性与"特色"的内涵,明确了"特色"高职建设的主要内容: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特色专业与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生命力之所在,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之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不过,直到现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依然更多的是处于一种"一边热"、"乞求式"现状。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改观,有必要转换视角,研究借鉴他国经验,引入并实践国外广为推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是"互联网+"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新模式的途径。结合国内某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实践,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总体框架,探讨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内容,并提出了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应该也有能力支持沿海开发.教育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支持效应.职业教育要发挥生产力杠杆作用,反哺社会,驱动江苏沿海开发的国家大战略.专业设置对接未来市场的需要,人才培养适应港口建设的要求,科学布局技术类型配合临港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沿海开发也促进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实现与职业教育的互动双赢.在操作层面可以成立沿海开发协作部门,政府规划支持职业发展方向,主管部门监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性、伦理性和继承性是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应具有的特点。但过分的功利主义、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和避实就虚的形式主义却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对此,我们要全面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内涵,科学解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资源,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管理是评价和激发高职教师人力资源水平的有效措施。虽然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工作已全面开展,但由于绩效管理属于新生事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还不能深入日常工作,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成效。鉴于此,本文对高职教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研讨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全国高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师德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强化师德修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增大,出台了许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尤其是社会对各种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下文就据此展开对职业教育与中小企业共建共赢机制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本文以高职教育中的石油化工、物流专业为示范专业,在高职教育转型时期,提出以华锦阿美石化项目发展为导向,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大量的论述证明对标华锦阿美石化项目导向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丰富壮大地域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共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必要文化基础,更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思想与素质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课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努力去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融入度不断深化,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也日益提升。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需要具备国际职场中的发展能力,而这种发展能力的核心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旨在结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明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模块,并为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这一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深度发展阶段,无论是"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作为抓手,继续深化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将成为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改革理论梳理、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探索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商贸类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形成,对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立足于高职商贸类专业实际,探讨了"引企入教"对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并积极开展了基于"引企入教"的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从而对高职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教师队伍发展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2004—2013年的数据,对陕西省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教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建议,以便为陕西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这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更重要有利于提高职业人才对社会经济需求的适应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去贯彻和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完善和提高ISO9000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找到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的新思路,增强培养过程灵活性,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中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人手,以实现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宗旨,就现行中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衔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