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剑 《铁道建筑技术》2024,(5):149-151+160
为探明节理岩体隧道中掏槽孔角度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以节理裂隙发育严重的下寮隧道为工程依托,理论分析掏槽孔角度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并列举选用掏槽孔角度常见的两种方法,最后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对掏槽孔角度分别为60°与70°的两种隧道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量化分析两种模型的损伤面积与峰值有效应力,并基于结果选用合适的掏槽孔角度。结果表明:节理裂隙的存在会改变应力波的传播方向和能量分布,影响爆破效果;在Ⅴ级围岩中,70°的掏槽孔平均峰值有效应力是60°的1.36倍,爆破损伤范围比60°大且分布连续,选用70°的掏槽孔有利于提高隧道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枢纽联络线隧道掘进过程中,将隧道掌子面划分为掏槽区、辅助区和周边区分别进行爆破,并对不同区域爆破开挖引起的振动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爆破的最大振动出现在掏槽部位,采用分部开挖方式和在掏槽区设置大直径空孔可有效降低爆破振动;隧道掌子面爆破区域不同,振动衰减参数也不同,振动衰减系数K随着开挖区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振动衰减指数α由地质条件决定,基本保持不变,辅助区K为掏槽区的0.50~0.67倍,周边区K为掏槽区的0.25~0.33倍;重庆地区隧道分部开挖时,K可按掏槽区110~120、辅助区60~80、周边区30~40取值,α可按掏槽区1.5、辅助区和周边区1.6取值。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深孔楔形掏槽爆破技术在终南山隧道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介绍终南山隧道在中、硬岩爆破施工中 ,为改善爆破效果、加快隧道掘进速度 ,在传统的楔形掏槽技术基础上 ,采用大面积深孔楔形掏槽技术 ,炮眼利用率达到 95 %以上 ,光爆效果达到优良标准  相似文献   

4.
介绍在乌鞘岭隧道人工开挖施工中对垂直楔形掏槽技术方案进行优化 ,采用水平楔形复式掏槽爆破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断面楔形掏槽在秦岭公路隧道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秦岭公路西线隧道为例,介绍楔形掏槽在公路隧道全断面开挖中的布置思路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复杂环境下浅埋隧道钻爆施工的爆破振动问题最为敏感,工程实践中需要既能实现快速掘进又能降低敏感区段爆破振动的爆破技术。研究结论:结合开元寺隧道和杭州引水隧洞钻爆掘进中的爆破振动测试和分析,发现这两个埋深25 m左右的隧道掘进中,掏槽爆破产生的地表振动最为强烈。试验证明采用多级复式楔形掏槽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同时利用高精度延时雷管或数码电子雷管调整掏槽爆破起爆时差,可以实现振动波错峰减振,并能改善掏槽效果,提高炮孔利用率。爆破试验过程中配合爆破振动监测,不断调整和优化掏槽爆破方案,最终顺利通过隧道浅埋振动敏感区,而且平均单炮进尺在3 m左右,地表爆破振动控制在1.5~2.5 cm/s。达到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钻爆施工。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控制小间距并行隧道爆破产生的振动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开展了普通导爆管雷管起爆和数码电子雷管起爆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导爆管雷管起爆3组试验中,掏槽处爆破产生的振动速度均最大,将各测点掏槽处爆破产生的振动速度进行拟合回归,得到三洞分离区间既有隧道迎爆侧洞壁处的振动速度传播规律;与普通导爆管雷管起爆对比,掏槽处采用数码电子雷管起爆产生的最大振动速度可降低43. 78%;紧邻既有隧道施工时,采用数码电子雷管起爆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埋不良地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掘进与减振爆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重庆轻轨新郑区间浅埋、上软下硬地层、软弱夹层岩柱等不良条件下小净距隧道掘进和爆破减振技术,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光爆良好效果和地下管线安全。研究结论:(1)洞口回填松软土层浅埋地段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并对Ⅲ、Ⅳ、Ⅴ、Ⅵ四种围岩段,采用正三台阶、正二台阶预留核心土、正二台阶及全断面开挖方式,配合采用光爆技术,适合浅埋不良地质条件下双隧道净距仅5.8 m情况下小净距隧道修建;(2)小净距隧道爆破中掏槽孔爆破产生的振动强度最大,通过对不同地质段采取预裂光面爆破和预留光爆层爆破两种方法,掏槽眼分别采取五梅花中空直眼掏槽及斜眼掏槽方法,实测地面测点振速1.8 cm/s,相邻洞内边墙衬砌振速11.02 cm/s,爆破振速满足规程要求,且确保了光爆效果,减振爆破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9.
襄渝二线新大成小间距隧道,采用分步钻爆开挖法,使用中空直眼掏槽技术,充分利用毫秒雷管起爆间隔时间,采取加强防护、严格监控量测、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等措施,使新线隧道顺利穿越小间距风险区,确保了既有铁路隧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0.
以某铁路隧道断面尺寸为6.5 m×6.5 m的平行导洞为例,针对三臂凿岩机在隧道内因空间限制无法实现斜眼掏槽及爆破后通风时间长等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一种三臂凿岩机直眼掏槽光面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参数设计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爆破方案平均循环进尺2.8~3.0 m,炮孔利用率为93%~96%,开挖轮廓壁面平整光滑,爆破循环之间未出现明显“错台”现象;对比人工钻孔,凿岩机直眼掏槽光面爆破作业可减少人工5人,每循环可节省通风时间0.4 h、节约施工成本约0.157万元,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