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石油支持船(OffshoreSupportVessel)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活动逐渐向深海和超深海海域挺进,要求船员能够满足在无限航区开展作业的各项要求,但是当前我国海洋石油支持船船员在适任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我国海洋石油支持船无法前往国际海域进行作业。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海洋石油支持船监管的现状,以及现行的有关公约法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更改船舶航区等级、修正船长和驾驶员海上资历的判定标准的解决方案,保证海洋石油支持船船员满足在无限航区作业的适任要求,推进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贺明鸣 《上海造船》2017,33(3):27-30
综合勘察船作为海洋油气田勘探的主力船型,具有钻探取样、海洋水文调查和海底地形地貌勘察等多种功能。简要介绍某综合勘察船的主要技术特点、总布置特点、船舶性能和船舶定位系统设计等。为提高舒适性,该船对上层建筑布置进行优化,满足《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要求;为提高作业能力,该船布置钻机系统、单波束、多波束、浅剖和海流剖面仪等大量专业设备;为兼顾深水和浅水的定位能力,该船配备动力定位系统和四点锚泊系统。耐波性和稳性作为关键性能,将直接影响勘察船的作业能力,在对该船进行设计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其作业能力。为保证该船的稳性和装载能力,空船重量控制也是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28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油服详细设计的3 000米深水综合勘察船"海洋石油702"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交付。该船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勘察船,采用全电力推进,自动化程度高,系统复杂,综合性能较同类船舶更优越,作业领域广、稳定性强、环境适应性好、性价比高。该船主要作业海域为南海深水海域,兼顾北海、墨西哥湾、巴西、西非等海域覆盖全球主流海上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海洋石油支持船在为海上油田平台作业时发生的两起事故为例,系统论述航运公司如何保证船舶作业安全。通过对保证船舶的"本质安全",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的缺陷"的分析,从"船适航""人适任""管理规范化"三方面阐述船舶在日常管理中如何保证营运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4年来2艘船舶2千多次起抛锚作业经验,对三用工作船在海洋石油工程船舶起抛锚作业进行分析,介绍海工施工船舶三用工作船起抛锚作业程序、方法、特殊作业风险分析、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一艘第一流新型的人工地震调查船最近已交付“潮水公司”的子公司“潮水海洋服务公司”使用。船舶所有人声称:“该船能在超浅或超深两种海域中进行海洋勘探作业,是世界上很少见到的船舶。”该船是由美国密苏里州格林维尔的“密西西比海洋拖船公司”建造的。船体大小为长143呎,阔36呎,深10呎。地震船的建造是经法国的地球物理学总公司(CGG)的特许建成的。目前,一个法国地震研究商行,正在美国的一个港湾接受该船的指导训练工作。船名为“海湾潮汐”号,是由三部履带发动机装上  相似文献   

7.
正在听取了WesternGeco、PGS、Fugro-Geoteam等业界相关企业的建议后,DNV发布了物探船新的入级标准。这些新的技术规格的关键在于增加推进冗余、采用合理的甲板布置,满足船舶可持续、全速作业的需求。物探船借助高端计算机化的技术来探测海底资源,也代表了未来海洋油田发展所需的价值链中一个关键因素。任何船舶行进中的干扰都会使震波勘探数据处  相似文献   

8.
姜玉林 《航海》2010,(4):52-53
<正>为了提高船舶的操纵性,满足船舶狭水道低速航行及靠离码头等各种机动工况的需要,船舶侧向推进器(side thruster)装置在各种类型的船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现代大型海洋运输船舶、港内作业船舶、海洋工程船舶、海洋石油服务船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程》2016,(4):97
近日,由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首次为中海油服承建的"双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海洋石油751"号物探采集作业震源船驶离该公司万吨级舾装码头,自航前往目的地进行交船前最后试航。"海洋石油751"号高端海工船是江西船舶行业有史以来建造的最为领先的三维物探采集作业震源船。该船为全焊接  相似文献   

10.
船舶分类     
《珠江水运》2008,(7):63-63
按用途可分为民用船和军用船。民用船又可分为运输船舶、渔业船舶、工程船舶、海洋开发船舶、拖带船舶、港作船舶、农用船舶、游乐船舶,从船舶设计特征考虑,民用船也可分为运输船舶和作业船舶两类;军用船又可分为战斗舰艇和辅助舰艇。  相似文献   

11.
船舶分类     
《中国水运》2006,(2):59-59
按用途可分为民用船和军用船。民用船又可分为运输船舶、渔业船舶、工程船舶、海洋开发船舶、拖带船舶、港作船舶、农用船舶、游乐船舶,从船舶设计特征考虑,民用船也可分为运输船舶和作业船舶两类;军用船又可分为战斗舰艇和辅助舰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运输在全球运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船对船过驳作业越发频繁。基于船舶碰撞能量的计算,分析了不同材料碰垫的性能和在船舷的装配方式,提出了更加合理、高效的船舶过驳作业碰垫装配方式,并且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3.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交通部救助系统研发设计的专用海洋救助船新船型.该文简要介绍了在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研发设计中的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及14000kW海洋救助船船舶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最大的综合勘察船问世。2016年7月6日,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油服设计的"海洋石油701"3 000 m深水综合勘察船在黄埔文冲公司交付。院党委书记王麟出席交船仪式。"海洋石油701",综合性能较同类船舶更优越,拥有作业领域广、稳定性强、环境适应性好、性价比高等特点。该船总长125.4 m,型宽25 m,型深10.8 m,设计吃水7 m,最大作业水深3 000 m,已取得CCS和DNV双船级证书,主要作业海域南海深水海域,兼  相似文献   

15.
刘淮 《船艇》2004,(4):38-39
“地球”号(CHIKYU)是日本船舶科学技术中心为实施“21世纪海洋钻探规划”而订造的一艘立管型(riserdrlng type)深海钻探船,主要用于对深海海底地质结构的勘探,由三井造船工程公司所属的玉野船厂建造,于2002年1月下水。该船是世界上钻探能力最大的深海钻探船,作业水深为2500米(未来可达4000米),钻探深度最  相似文献   

16.
"海洋石油623"船是一艘能为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工程、建筑设施等提供多种服务,具有电力推进船、油田守护船、近海供应船、海洋拖船、一级消防船、B类浮油回收船、二级动力定位船等多种船型技术性能和作业功能的多用途、多功能新型电力推进海工辅助船。简要介绍该船型基本概况、主要技术性能特点和作业功能、主要关键技术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国内动态     
<正>"海洋石油670"号命名交付6月1 2日上午,上海船厂为中海油服建造的12000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70"号在崇明基地造船1号码头命名交付。"海洋石油670"号是上海船厂为中海油服建造的4艘系列船的首制船。该船由瓦锡兰(挪威)船舶设计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承担详细设计,是一艘具备拖带、起抛锚、ROV作业支持、潜水作业支持、对外消防、  相似文献   

18.
夏侯命胜  李志雨  王东  杨德庆 《船舶工程》2019,(10):前插13-前插20
正随着全球海洋开发特别是海洋石油开发的突飞猛进,海洋石油勘探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物探船(Seismic Survey Vessel)是一种利用地震成像技术实现对海底地质结构进行勘察的专用调查船。其采集的数据通过图解的方法能够较为详细地描述海底地质结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将作为勘探公司评估海底潜在油气矿藏开采可行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依据。物探船作为勘探领域的关键装备,可独立完成大面积海域的地质勘探,具备高效的采集能力,其枪阵数量、电缆数量、拖曳密度及船舶拖力是高质量数据采集的前提,同时也是该类船型设计需考虑的主要输入参数,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船体艉甲板的宽度及结构布置。本文针对物探船独有的功能及特征,详细介绍了其作业原理、船型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目前海洋开发要求,展望了此类船型的主要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船舶工程》2012,(6):123
在听取了WesternGeco、PGS、Fugro-Geoteam等业界相关企业的建议后,DNV发布了物探船新的入级标准。这些新的技术规格的关键在于增加推进冗余、采用合理的甲板布置,满足船舶可持续、全速作业的需求。物探船借助高端计算机化的技术来探测海底资源,也代表了未来海洋油田发展所需的价值链中一个关键因素。任何船舶行进中的干扰都会使震波勘探数据处理复杂化,因此,关注关键功能的正常运行确保持续营运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昂贵的地震勘测拖缆在海上的移动,突发的航行不连续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洋石油支持船在冰区作业中出现的滤器冰塞现象,对冰区作业中的海洋石油支持船的海水箱及海水冷却系统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水箱防冰塞的措施。对极端天气下,利用船舶淡水舱对主机进行冷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