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重型车传动轴总成进行固有模态有限元分析,得到传动轴总成在中间支撑设计刚度下的各阶振动固有频率。通过模态试验测试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并针对模态结果进行隔振分析,论证中间支撑设计刚度合理性。同时总结出中间支撑各向刚度优化设计流程方法,为中间支撑刚度的设计、支架结构强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分析的准确性,基于实测载荷谱和台架试验开展疲劳寿命分析.首先建立差速器壳体有限元模型,基于液压伺服系统、应变测试系统等设计了动态载荷加载试验系统,并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测载荷谱,综合运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名义应力法、壳体...  相似文献   

3.
高云凯  康健 《汽车工程》1995,17(6):354-359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轻型客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其弯曲振动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并进行了动力总成弯曲振动固有频率对离合器壳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为结构修改设计提供依据,对该动力总成的主要低频弯曲振动模态的计算结果得到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某轻型卡车车架总成应力试验,通过应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得到了车架的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情况.同时对该车架总成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应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具有一定关系,这为我们预估在一定使用环境下车架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獐河沟拱桥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獐河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在成桥状态下,选取10种工况进行静力学分析,并进行模态分析.为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选取42个拱肋应变测点和12个挠度测点,对该桥进行成桥静载试验,并进行动载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车门垂直刚度是车门各项性能中最重要的指标。针对某轻型车后门总成设计,通过试验与力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标车车门及铰链垂直刚度。基于行业标准及有限元仿真分析,进行某轻型车后门铰链、铰链加强板、后门钣金结构的优化设计,同时提出了车门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方法,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后门总成垂直刚度明显提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GB 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进行了简析,针对重卡前下防护横梁偏重的情况,通过材料和结构优化、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出了一种前下防护横梁的轻量化方案,实现降重22.1kg。通过CAE软件对其强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台架试验对其强度进行了验证,均符合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登峰  李慎华 《汽车工程》2021,43(1):121-128,144
为提高白车身轻量化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试验设计与PSI决策相结合的轻量化设计策略.首先对白车身基本静-动态性能和正撞安全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通过车辆正撞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采用贡献度分析对白车身前端结构进行设计变量筛选.接着通过试验设计获得白车身前端结构轻量化备选解.最后采用PSI法对众多备选解进行多目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中承式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堰吉河大桥全桥有限元模型,在成桥状态下,选取10种工况进行静力学分析,并进行模态分析.为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合理性,选取24个拱肋应变测点和4个挠度测点,对该桥进行成桥静载试验,并进行动载试验测试桥梁基频.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有限元模型可反映桥梁实际状态.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款手动两档操纵全功率取力器,适配附带农机具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等。分别对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及总成结构进行了介绍,对总成布置及尺寸链计算进行了要点介绍,除齿轮参数化设计外还利用有限元分析对重要零部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等,最后通过实验台架验证了取力器总成的疲劳寿命及静扭强度要求等。  相似文献   

11.
后减振器总成作为连接车身及多连杆后独立悬架的载体,能够可靠传递车轮至车身的载荷对车辆行驶稳定性、乘客安全非常重要。针对某乘用车多连杆后独立悬架后减振器路试过程出现弯曲失效问题,文章从结构优化、结构材料提升、优化力传递通道的角度,结合CAE有限元分析、台架试验验证、路试试验验证,为后减振器总成设计开发及可靠性提升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电池箱体作为动力电池总成的主要承载部件,其结构强度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可靠性有着关键影响。研究了某款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箱体,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池箱体的振动模态、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建议,完成了改进方案的台架试验验证。针对电池箱体开发,通过前期设计优化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池箱体的模态及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实现产品方案的快速迭代,减少试验风险,保证动力电池产品的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发动机前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对前支架进行了强度仿真分析。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前支架的应力及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基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得到前支架的使用载荷。仿真结果表明,前支架的初始结构存在强度问题,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对前支架初始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前支架的结构改进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叉车柴油机齿轮室总成在常用工作转速条件下产生异响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谱分析技术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异响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台架试验分析,提取了齿轮室总成异响与其激励源响应的时频相关特征,找到了引起异响的原因:齿轮室总成固有频率与柴油机宽带激励频率相吻合,产生了结构共振;通过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识别了不同装配条件下齿轮室总成的固有特性,确定了导致结构系统共振的薄弱环节。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齿轮室总成局部结构刚度,提高其固有频率,能消除齿轮室总成异响。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首先介绍了前下防护的发展和应用背景,然后以一款N3类车型前下防护装置为例,对开发过程中位置的布置、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和截面的确定,以及各种尺寸的计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同时对前下防护的结构强度进行CAE分析验证,为研究前下防护在N2、N3类商用车型中的设计应用提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新开发车型前围总成声学包性能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能量方法研究了内外前围不同定义(厚度分布、覆盖率等)及过孔部件(线束、转向、空调、离合、制动等)对前围总成隔声性能的影响,对分析中存在的声学包风险点进行了优化,确保了总成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声学包区域贡献量分析方法对前围隔音垫进行了减重优化。最后,借助试验手段对前围隔音垫总成隔声性能进行了验证。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声学包设计初期,通过进行声学包声学性能的仿真分析及优化,可确保后期声学包性能满足设计水平要求,同时避免了后期设计及模具修改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汽车传动轴属于易损坏件,在产品开发的试验过程中,一般都是破坏性试验,为了减少试验次数,降低试验费用,文章在HyperMesh中建立了传动轴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求解器ABAQUS进行强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传动轴强度仿真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均在6%以内,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对传动轴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NVH性能道路试验中,全油门缓加速工况受发动机频率激振影响,某悬置主动侧支架发生共振,导致在260Hz左右产生车内结构噪声的情况,采用hypermech-nastran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模态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对该悬置支架设计优化。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结果验证悬置支架结构设计优化的正确性,可使整车在全油门缓加速工况260Hz附近的振动和车内噪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结构方法,根据各总成布置和实际行驶要求,建立铰接式菱形底盘基结构模型.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各种典型载荷工况下车架纵横梁等结构件的刚度、强度为约束条件,各构件的布置位置和截面尺寸为设计变量,对铰接式菱形底盘结构进行拓扑优化.最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拓扑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高效解决车身结构抗撞性和轻量化同步实现的难题,以乘用车前防撞梁与吸能盒为例,将点阵夹层结构与负泊松比结构用于其设计,并考察新型复合总成的吸能性能。以传统高强钢方案作为对标基准,获取待开发总成的性能设计依据。基于高强钢总成40%重合率碰撞试验,完成有限元模型的精度验证,进而获得全宽碰撞的结构响应特征及吸能参考数值,用于指导新型总成的开发。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分析新型复合总成对冲击输入能量的适应性及吸能量对负泊松比吸能盒壁厚的敏感性,从而提出增加吸能盒封板与防撞梁支撑的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点阵夹层防撞梁具有更佳的承载刚度与载荷传递能力,总成变形模式愈加合理;改进前、改进方案1与改进方案2的总成吸能量分别占输入总能量的11.5%、68.2%与92.76%,高于高强钢方案的64.09%;改进方案2较高强钢方案减重32.9%。复合前防撞总成的台车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显示:输入能量、碰撞初速度、总成吸能量、平均压溃量、平均碰撞力与回弹速度等指标的偏差绝对值均小于5%。结果表明:采用点阵夹层结构与负泊松比结构后,新型复合总成的吸能性能与轻量化水平均优于高强钢方案,2类结构适合于车辆承载与吸能结构,复合总成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流程适用于相关新型结构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