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十一五”的第1年,2006年前3个月汽车行业整体运行良好,较2005年同期稳步发展。2006年1-3月,共计产销汽车178.44万辆和173.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26%和36.84%。2006年第1季度汽车市场可以这么形容:乘用车市场再创新高,产销增长近5成;商用车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不温不火(表1)。2006年1-3月卡车走势2006年1-3月,卡车累计产销45.11万辆和42.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2%和5.43%。综合分析各车型的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虽然2006年前3个月汽车工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中,重卡下降幅度很大。2006年1-3月重卡走势重卡整车和底盘销售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在重卡销售中,底盘份额明显大于整车,占81.64%,同比上升9.25百分点。这表明重卡的专用化程度得到提高,尤以混凝土搅拌车、环卫车为甚。重卡各月销售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1-3月重卡销售一路走高,但是仔细观察销量总额,还是看点颇多。(1)第1季度重卡销售总量虽不及2005年同期,但上升通道顺畅,基本与2004年相似。(2)第1季度重卡销售变成了以斯太尔为产业格局主体,准重卡淡出市场成为趋势。(3)经过2005年的蛰伏,作为“十一五”第1年的2006年,重卡市场走出调整期,是可以期待的。2006年重卡整体产销形势较上年出现大幅度下滑,但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北方奔驰产销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而一汽解放,东风则产销剧减,斯太尔平台优势尽显。  相似文献   

2.
资讯     
1月20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2007年媒体年会,对外公布其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和2007年的公司计划。在刚刚过去的3年里,一汽丰田连续保持着40%以上的发展速度,而且其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辆。一汽丰田2006年销量达到22.3万辆,比2005年增长42%。同时,其在全国乘用车市场的销量排名,由2005年的第11位前进到2006年的第7位。  相似文献   

3.
第3届广州车展已于2005年11月28日落下帷幕。本次展会既是对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总结。更是对2006年车市的一个预览,众多即将国产的新车纷纷亮相。本期热点专题就让我们带您走入本届广州车展的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2005年汽车市场的发展,对中国汽车市场作了总体评价,详细分析了乘用车市场的细分竞争、商用车市场的持续低速运行、重点企业市场的应变能力,同时展望了2006年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5.
吴勇 《汽车情报》2006,(22):24-26
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SUV市场一改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的窘境,继2006年一季度我国SUV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后,第二季度我国SUV市场又快马加鞭,继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与2005年同期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一改2005年我国SUV市场相对萧条的景象,我国SUV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井喷”局面,预示着我国SUV市场将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全球《财富》杂志公布了2007年(2006年度)全球500强排名,全球共有12家(含轮胎)汽车零部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博世公司从2004年起至今已第三次名列全球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首位;电装公司营业收入从2006年(2005年度)第二位跌到第三位;而美国江森自控公司从2006年(2005年度)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德尔福公司仍排名第四;伟世通公司则从2006年(2005年度)的全球排名386位,2007年(2006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乘用车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明 《天津汽车》2007,(1):2-3,40
12006年乘用车市场评价1.1乘用车市场恢复高增长态势,带动我国汽车总体市场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2006年乘用车国内需求跃升至新的平台,2006年我国国内乘用车需求总量达到428万辆,同比增长30.6%,需求量比2005年净增100万辆,需求恢复高增长态势。由于乘用车需求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总需求连续跨上新台阶,2006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705万辆,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名副其实的全球第2大汽车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王晶 《上海汽车》2006,(10):30-34
1 2006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2006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汽车产业进入WTO后过渡期的开端。受年初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2005年市场持币待购所积累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中国汽车市场再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6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在200  相似文献   

9.
在还没有走完2005年的时候,业内人士就已经开始关注2006年的汽车市场发展。2006年车市究竟会怎样?业内人士各抒己见,对新一年车市产生了两种略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本田汽车公司预测2006年其全球汽车销量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由于今年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该公司全球销量的增幅为5%。据统计,2005年这家日本第三的汽车公司在全球各地共销售335万辆汽车,其中中国市场19%的增幅和南美市场17%抵消了其在日本国内市场31%的降幅。  相似文献   

11.
司康 《汽车情报》2008,(12):28-31
由图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的统计数据整理,下同)可见,1995年以来,重卡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5—2001年是重卡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增长率快速上升;2001。2005年是第二个阶段——增长率呈波浪式下跌;2005年以后至今尚未结束是第三阶段——增长率呈波浪式快速上升。在近四、五年内,2007年是重卡市场发展最快的一年,2007全年重卡市场累计销售48.75万辆,同比2006年大幅增长58.64%2008年一季度重卡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同比增速达到58.70%。  相似文献   

12.
在2006年举行的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宣布,我国将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实施国家第三、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为了响应号召,北京率先在我国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在2005年底开始要求所有新上牌的轻型车达到第三阶段排放标准要求,2006年新上牌的轻型汽车必须装备OBD(车载诊断系统)。北京市环境保护总局已经发布了20批次达到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车型目录,涵盖了104个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的1465种车型,占目前北京市场机动车销售主流车型的80%。  相似文献   

13.
《汽车情报》2007,(13):31-31
表2列出2006年欧洲十大畅销轿车的销售量及名次排列,并与2005年的销售量相比较。由此可以看出,2006年,从销量增幅上看,以菲亚特朋托(即菲亚特熊猫)牌车的增幅最高,达到50.9%,名次也由2005年的第八位升至第五位,其次是雷诺柯里奥牌车,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4.
杨再舜 《汽车情报》2007,(34):17-18
2004年底,笔者经对中国市场的中型卡车仔细研究后,写了一篇“2005年中卡能否‘咸鱼翻身’?”。2005年底笔者又写了“2006年中卡必将‘雄起”一文。2006年底笔者再写了“2007年中卡市场必将发力”的研究一文,今天笔者提前一个月写“2008年中卡将成热销车型”,与此同时希望与业内有识之士共同商榷——中卡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5.
潘增友 《商用汽车》2006,(12):36-37
为规范汽车品牌销售行为,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05年国家出台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办法>第43条规定,自2006年12月1日起,除专用作业车以外的所有汽车都将实施该<办法>.  相似文献   

16.
2008F1上海站来临之际,作为今年F1冠军车队的红色法拉利而言,在中国迎来了它的第500名车主。最近的三年是法拉利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年,2005年销售法拉利65辆、2006年为121辆、2007年更是达到了180辆,同时也稳稳占据了中国顶级豪华跑车市场的60%的份额。  相似文献   

17.
对2006年汽车市场,笔者见到一个观点: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调整,2006年是个节点,2006年车市将有一个新崛起。持此观点者预测,2006年整体产销规模为630~650万辆,其中轿车330~340万辆。  相似文献   

18.
陈卓 《汽车导购》2006,(1):38-39
对中国市场,斯巴鲁期望一直很大,这一点从新产品的投放速度就可见一斑。2005年6月,斯巴鲁刚刚在日本市场推出了翼豹的改款,仅仅过了几个月,2006款翼豹WRX就出现在了中国市场上。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商用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3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其中的中卡、重卡市场增速更是分别高达28.79%和44.98%。然而,进入2005年后,商用车市场容量增长的势头大大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商用车整体销量同比下跌0.75%。其中重卡销量则同比下降33.19%;轻卡销量同比增长11.41%,是近4年来增幅的低点,但在2005年卡车4大类细分车型中增幅是较高的(仅次于微卡)。轻卡近3年的市场增幅持续走低,本通过对2005年轻卡市场的分析,并对2006年轻卡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丰收;而2005 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但商用车市场则开始低迷,根据最新统计.2005年载货车累计销售同比微跌0.59%.其中重货销量出现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且同比降幅高达33.19%。作为商用车市场争夺的焦点.重货行业怎么了,2006年市场将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