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BP神经网络和GM(1,1)灰色模型在公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GM(1,1)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此组合模型兼有灰色预测和BP神经网络预测的优点,模型既克服了原始数据少,数据波动性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也增强了预测的自适应性。实例证明了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单独的GM(1,1)模型,可以用于公路客运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贾备  邬亮 《隧道建设》2009,29(3):280-283
为了使得基坑变形预测在“少样本”“贫信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得出精度较高的结果,在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研究。通过总结2传统模型的原理和算法,归纳各自的优缺点,分析2模型在本质原理上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组合模型的方法。利用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燕塘站的监测数据,对灰色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分别进行了检验,肯定了组合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公路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灰色理论中的G(1,1)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岳阳城陵矶进港道路管桩处理后的路基沉降实测资料,分别运用这三种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这三种方法预测沉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混合神经网络跟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混合神经网络模型(CNNM)应用于跟驰模型的建立。进行基于车载高精度GPS的跟驰试验设计,并结合试验数据,介绍模型建立的原理和过程。分别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和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跟驰模型,并应用于混合神经网络跟驰模型的建立。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混合模型的信用值进行调整,从而组合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通过对预测效果的比较,可以发现混合神经网络跟驰模型可以取得比单一神经网络模型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房靖  高尚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2):103-105,110
对灰色理论、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对灰色理论、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3种预测方法进行了线性组合、神经网络组合和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以1995~2004年某公路路段的交通事故次数为例,与单一预测方法结果、线性组合预测和神经网络组合预测进行对比,认为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测方法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区域物流能力组合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为准确地预测区域物流能力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预测模型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有效地结合起来,综合了灰色系统贫乏数据建模的优点和神经网络特有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构建了基于灰色径向基函数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然后,以四川省1997-2005年的物流能力量化值为基础,对2006-2008年的四川省物流能力值进行了短期预测,并分析了预测结果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该组合模型优于任何单一灰色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区域物流能力的变化规律,在小样本、贫信息的条件下,仍然能得到合理精准的预测结果,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船舶交通流量预测手段落后,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宝船网A PI数据接口提取船舶A IS数据,依托该数据构建基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船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K近邻回归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通过自编程序采集了天津港某时段的船舶交通流量数据,在剔除错误和不可用数据后,对船舶交通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进出天津港的船舶航行特性.同时为了更直观的验证所提出的预测模型效果,与利用K近邻回归、时间序列和灰色预测模型3种方法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组合模型进港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0.5595,1.0119和12.98%,出港分别是0.6726,1.3155和15.23%,以上指标均优于上述的传统3种模型.相比于组合模型,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更优,进港和出港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3.23% 和4.76%,结论证明,组合模型和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水上交通事故预测是水上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掌握水上交通事故未来的发展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运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水上交通事故量进行预测,运用灰色模型对水上交通事故进行模拟,将结果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残差。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残差进行修正,得到最终预测的结果。仿真得到的2012年和2013年的水上交通事故预测量分别是270和281。实践表明,水上交通事故量呈下降趋势,但有部分年份仍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客流量的预测对交通枢纽内部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为精确地对交通枢纽短期的客流量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分析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变化特点,对比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了综合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初步预测,再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修正,完成对交通枢纽客流量的预测。实际数据验证表明,相比单一的预测模型,文内提出的模型能够将交通枢纽的客流量的预测精度提高约1%,表明论文中方法能够克服单一模型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罗中萍  宁丹 《交通科技》2020,(1):97-101
为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的精度,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ARIMA模型构建组合预测模型,该组合预测模型利用最优化原理进行权系数的分配,并且满足分配到的权值始终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分配的权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确保组合预测模型中选用的单项预测方法显著相关。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较单一的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离散灰色系统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形成灰色神经网络模型DGNNM(1,1),并结合某天然气公司供应链的需求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实例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作为供应链中的需求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2.
将主成分分析及BP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道路交通安全性预测中,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交通事故的因素,重点分析道路参数,并形成文中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结果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道路交通安全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一般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更高,而且从微观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道路参数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贝叶斯组合模型的短期交通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提出一种新的贝叶斯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短期交通流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实时跟踪模型的预测表现,根据研究提出的分配算法不断调整模型的信用值,从而挑选并组合得到精度更高的预测模型。介绍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在示范路网中的实际应用,通过选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用以构造贝叶斯组合模型,并在测试数据集中进行了性能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整体上优于单一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且确保了模型预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一模型在隧道变形预测上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克服了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收敛速度慢、结构设计盲目、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陷,通过将该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Levenberg-Marquardt法BP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小波神经网络在隧道的变形预测中网络结构更简单、收敛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桥梁桩基的沉降预测,能有效地评价和判断桥梁的稳定性,为现场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同时,系统性的预测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因此,将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进行耦合,建立了桥梁桩基沉降的初步预测模型,再利用马尔科夫链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现桥梁桩基沉降的分阶段预测。该模型发挥了灰色模型“累加生成”灰色序列的优点,增加了沉降数据的规律性,又充分利用了BP神经网络和马尔科夫链的非线性预测能力,具有系统性强、全面性高等优点。同时,利用2个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预测值较吻合。其中,实例1平均相对误差为1.37%,实例2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9%,两实例的预测结果差异不大,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验证了所提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将GM(1,1)模型与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建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应用于深基坑工程变形预测。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深基坑工程的监测数据为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比GM(1,1)模型有更大的适应性,对于复杂非线性变化的数据预测精度高,可较好地预测深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17.
准确有效地预测短时交通流量是实施交通诱导及控制的前提与关键,但由于短时交通流量具有高度复杂性、随机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导致预测难度高、准确度低、实时性差。基于此,文中综合利用投影寻踪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运用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组合模型的预测方法,并编写出模型的算法程序。将该组合模型应用于路段短时交通量的实时预测实例,实验结果证实该组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沈楸  肖鹏  顾万  张晨 《公路工程》2020,(2):61-67
以matlab为平台,分别应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预测。以旧料掺量、油石比等8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层,以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5个性能指标作为输出层,将28组归一化处理后的试验数据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表现出更加精准的预测效果。将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预测可以大大提高试验科学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气缸套磨损量是衡量汽车发动机寿命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缺陷,采用均值修正策略,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实现灰色预测模型的优化;将灰色预测模型与BP网络相结合,建立了优化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更精确地预测发动机气缸套的磨损量,为发动机的寿命预测与维修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淑敏 《隧道建设》2018,38(7):1131-1137
为实现对隧道大变形发展趋势的判断,达到优化现场施工,避免出现施工安全问题的目的,采用LS-SVM和优化GM(1,1)模型对隧道变形进行预测,并以误差平方和为指标,将两者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再进一步利用BP神经网络对前者的预测误差进行修正,以实现综合预测。通过实例检验,得到最小二乘法对支持向量机的优化效果要优于对灰色模型的优化效果,且误差修正模型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使预测值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同时,通过本文的预测结果,得到后4个周期的变形仍具有持续变形的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及适用性,对隧道大变形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