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骨料、水及某些外加剂按适当比例;配合,经拌和、成型和硬化而制成的一种人造石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其物理和力学性质主要受组成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水化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共轨喷油器高速电磁阀的材料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共轨喷油器高速电磁阀材料具有的磁学性能、机械加工性能及热处理工艺要求,电磁阀材料磁学性能对电磁吸力及其响应特性有重要的影响.试验表明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材料可获得较好开启响应.电磁阀材料特性中的不利因素,可通过驱动电路有针对性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半平面压电复合介质中螺位错的性能。使用复变函数理论和虚拟镜像原理,得到了螺位错产生的电弹场和作用在位错上像力的解析表达式。作为特例,计算了由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和非压电材料组成的半平面复合介质中螺位错的像力,结果表明,位错总是被自由边界所吸引,而位错被界面吸引还是排斥依赖于非压电材料的弹性常数与压电变硬的材料常数的相对值。  相似文献   

4.
石墨—Al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熔复合及半固态模锻法,研究了石墨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垢制备工艺,并对石墨-Al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很好地解决石墨与Al浸润性差和石墨易漂浮偏析的问题,所得石墨-Al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摩擦磨损性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减磨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复合混凝土优良高低温路用性能的本质并指导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对复合混凝土在一般温度域范围内的黏弹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选择复合混凝土空隙率范围的3种代表值(22%、25%、28%),基于动态模量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探究基体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对复合混凝土黏弹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土的黏弹性能与基体混合料的空隙率关系密切,在低温条件下,VV=25%的复合混凝土具有相对较强的黏性特征;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空隙率下的复合混凝土黏弹性能逐渐接近;到高温条件下,复合混凝土的黏性特征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故相比于22%、28%空隙率的复合混凝土,25%空隙率复合混凝土同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能.研究结果为复合混凝土设计时材料组成的选择和设计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程技术人员研制了一种由有机和无机材料复合而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该材料只需一个小时即可开放交通,且其后期性能发展稳定,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耐磨性能优良,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粘接牢固。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破损的快速抢修。  相似文献   

7.
凝石是依据大地成岩理论人工合成的一种微晶二元胶凝材料,它由主体及配体2部分物料(二元)组成。凝石的各项性能均符合同类材料的国家有关标准,并且比传统水泥类胶凝材料更优质、更环保。凝石对解决建材原料资源短缺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一代绿色胶凝材料,凝石可以作为水泥的代州品并将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Si-Mo 合金耐热铸铁作为一种玻璃模具材料,除其他各种性能之外,还特别要求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以保证模具在高温下能稳定工作.本文通过对 Si-Mo 铸铁高温氧化、生长的实验,系统分析了 Si-Mo 铸铁的高温氧化、生长特性及合金元素、石-墨形态、蠕化率的影响.同时,对合金元素在铸铁中的分布进行了波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Si-Mo 铸铁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和抗生长性能;Si,Mo,石墨形态及蠕化率都能显著地影响其耐热性能;合金元素在氧化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聚.因此,本研究为 Si-Mo铸铁在玻璃模具上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绿色润滑基础油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菜籽油为原料,进行酰胺化改性,通过碱值和氮含量的比较,挑选出两种改性菜籽油作为润滑基础油,和纯菜籽油以及加氢油5Cst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学性能比较,发现改性后的菜籽油相对有较好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EDS对磨损钢球表面分析得出醇胺改性后的菜籽油由于含有活性氮元素,其在摩擦表面形成有机氮和无机氮组成的复杂膜,可以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硬质沥青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将其以外掺改性剂的形式加入到基质沥青及混合料中则有望提升材料性能。研究中考察了0~40%硬质沥青掺量下复合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特性。结果表明:随硬质沥青掺量增加,复合沥青软化点升高、延度下降,体系黏度增加,施工温度升高;复合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随硬质沥青掺量增加而不断提升,复合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存在最优值。综合看来,32%硬质沥青掺量下复合沥青混合料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奥—贝球铁的切削加工性能进行了实验和研究。分析研究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奥—贝球铁主切削力F_z和刀具耐用度的影响规律;从降低切削力的观点出发,优选了刀具材料。本论文所得出的结论及实验数据,对奥—贝球铁的切削加工有指导意义,可作为有关部门切削加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玻璃模具的服役条件与失效形式出发,分析了其对材质的要求,研制了一种Si-Mo 蠕虫状合金耐热铸铁.在对其机械性能、抗氧化、抗生长性能,热疲劳性能、导热性能及热扩散性能进行测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合金元素及石墨形态对各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Mo 蠕虫状合金耐热铸铁具有良好的综合使用性能,是一种制做玻璃模具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唐志 《交通标准化》2010,(18):119-120
由于新疆地区主要由山脉和盆地组成,造成道路建设施工难度大,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的软土路基处理比较困难。“粉体喷射搅拌桩+超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具有路基沉降量较小、土体抗剪承载力加大、处理后的复合地基能够承载较大荷载等优点,对新疆地区复杂地段软土地基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在900℃,latm 条件下片状石墨铸铁(3.59%C,2.5%Si,0.22%Cr,0.20%Mo)的氧化膜以及内部氧化区的结构,结果表明:氧化膜大致分为两层:外层是由纯铁的氧化物组成,内层是由铁的氧化物与 Si,Cr 合金元素的氧化物组成.外层又可分为三层,山外向内依次是 Fe_2O_3,Fe_3O_4,Feo,外层的生长机理与纯铁的氧化相同.内层与内部氧化区又存在特殊的氧化区域.这个特殊的氧化区是由于石墨与 O_2的直接作用,产生气体向外逸出,留下的空腔被金属氧化产物充填而产生的.合金元素Si,Cr 在该区的富集并不是山于合金元素在石墨片周围的偏析,而是由于 O_2沿石墨片与基体的缝隙侵入,石墨片边缘的合金元素被优先氧化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有机醇盐Sol—Gel法纳米ZrO2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的异丙醇锆为原料,采用Sol-Gel方法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粉体,通过TG-DTA、XRD及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性能与结构,研究结构表明:300℃前煅烧的粉体呈无定型结构,500℃煅烧后粉体呈四方晶型,800℃煅烧后四方态全部转化单斜态,氧化锆粉体形貌在热处理过程中经历了由胶团结构→球形结构→哑铃型结构→多边形结构的变化,纳米粉体的存在温度为800℃左右,高于此温度粉体发生烧结。  相似文献   

16.
土壤固化剂是一种离子类固化材料,可广泛地用于各种土壤砂石材料的固化,具有抗压强度强、万能兼容、高斥水性等特点。其原理是由活性剂和离子螯合物组成的混合体,能溶于水,在水中离解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相似文献   

17.
将石墨烯应用于土木工程的材料中,能有效改善材料的性能。结合甘肃省某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实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饱和度及马歇尔稳定度等指标值影响显著;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颗粒具有更好的黏附性;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均能有效改善SMA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但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对混合料水稳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而对低温抗裂性的改善效果较弱。 研究结果可为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具有传统的建筑材料无法相比的优点:①抗化学反应和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Mn对奥贝球铁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非Cu-Ni-Mo合金化的高Mn奥贝球铁的生产方法。结果表明,采取组合工艺措施,使用球铁棒材以及运用球墨可锻铸铁的生产工艺,可使含Mn0.7%左右的非合金奥贝球铁具有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程建设领域发展的不断深入,诸多新材料、新工艺得以广泛应用。其中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以其高强度、轻质量、便于裁剪等特点在混凝土结构物强度补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就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还较为缺乏,就是以此展开对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