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火泥熔接技术近年来在钢轨电气连接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与传统的螺栓连接技术相比,其效果更令人满意。1 传统的连接方法在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中,供电专业牵引网回流电缆与走行轨的连接、均流线与走行轨的连接,传统上均采用钢轨膨胀螺栓连接的技术。信号专业的短路棒与走行轨的连接、道岔区的跳线与走行轨的连接、单轨条回流线与走行轨的连接,也采用钢轨膨胀螺栓连接(见图1)。  相似文献   

2.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电位的产生及危害。以广州市轨道交通21号线为例,分析牵引变电所设置、牵引回流系统设置、列车运行图、设置接地支路的排流柜的运行方式、回流轨与均流电缆的连接方式对钢轨电位的影响,提出限制钢轨电位的工程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钢轨与回流电缆连接存在的问题,对不同连接工艺制作的钢轨样品连接点处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和试验;根据对试验数据的系统研究和分析结果,确定合理的连接工艺,以消除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在电气化铁路中列车轨道是牵引电流回流通道的一部分,钢轨对地电位容易对信号电缆芯线产生干扰。通过对某隧道牵引电流回流值与钢轨对地电位的测试实验,验证建立直供带回流线供电网络模型的正确性,探究是否存在横向连接、贯通地线截面积、单双回流线对钢轨对地电位的干扰,为设计新线和改造列车供电系统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AT供电方式下接触网的额定电压为25 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 kV,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必须配套设计安全可靠的回流装置以降低钢轨电位,减弱地回流过大的危害。本文探讨在AT供电方式下加装回流线、上下行钢轨横向连接、加装CPW线、改良部分区段土壤电阻率、特设综合地线等几种钢轨电位抑制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6.
电气化铁路对通信线路存在静电感应电压影响、电磁感应影响和噪声干扰。针对各种干扰影响,普遍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吸流变压器-回流线(BT)方式,通过回流线中的电流与接触网中的反相牵引电流形成互相抵消的电磁场;二是吸流变压器-钢轨方式,该方式使电流沿轨道回路流回牵引变电所,钢轨和接触网中产生的电磁互相抵消;三是单设回流线方式,在接触网支柱上仅架设一条与钢轨并联的导线,使钢轨中的电流尽可能经由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四是自耦变压器(AT)方式,由接触网、钢轨、正馈线和AT组成供电回路,有效地减弱对通信线的电磁影响;五是同轴电力电缆方式,利用电缆的内导体作为正馈线,与接触网相连接;电缆的外导体作为回流线,与钢轨连接,改善供电回路内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城轨供电回流导体的连接及其对钢轨损伤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城轨供电回流导体连接接头质量的剖析,指出因操作不当在钢轨表面产生淬火马氏体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8.
钢轨电位过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流通路中的接续头部分是回路中的薄弱环节,若处理不当,电流在该处引起的电压降将成为导致钢轨电位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正确的连接方法,降低回路中接续头处的电阻,能够起到降低钢轨电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电气化铁路长大隧道区段牵引供电系统特殊的电磁环境与电气拓扑结构,导致流经钢轨的牵引回流比例较大并产生过高的钢轨电位,因此需对隧道区段内牵引回流及钢轨电位分布规律开展深入研究。建立隧道区段直供带回流线方式下牵引网链式模型,计算接触网刚性悬挂方式下的牵引网导线阻抗参数,并推导多导体阻抗与导纳矩阵,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长大隧道区段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机车运行时牵引回流在各回流通路中的分配规律,并研究综合接地系统对隧道区段钢轨电流、钢轨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气化铁路长大隧道区段设置综合接地系统后,牵引回流经钢轨回流部分明显降低,并有效抑制钢轨电位抬升。  相似文献   

10.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结合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对无砟轨道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研究结果:在回流系统无回流线和综合地线或有回流线无综合地线的情况下,钢轨电位将超过或接近120 V。因此,在对地泄露电阻较高的无砟轨道区段,应当在回流系统中进一步设置金属性回流通路(综合地线),以降低钢轨电位和接触电势。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抽样调查,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中与之衔接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特征,阐述各种方式接驳的时间与距离分布及客流接驳的规律,进而对车站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指导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实抓手来构建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首先明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7项规划原则,着重梳理规划中应纳入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规划落实各环节的关键内容,由此建立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之后初步构建轨道站点衔接双层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和模糊理论筛选关键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引入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铁路枢纽站而言,研究综合换乘功能最优的线站位方案是两者衔接的前提和关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铁路枢纽站间常见的2种线站位关系和5种衔接方式,以引入4条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重庆东站为案例,基于其枢纽定位、周边规划及现状、线网规划及换乘需求,研究多条城市轨道交通与规划铁路枢纽站衔接的线站位方案。结果表明,两者的衔接应首先考虑换乘便捷,流线组织简单;其次考虑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多条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引入时,考虑将与国铁换乘需求较大的线路车站置于国铁站房下方,以缩减与国铁换乘走行距离,同时尽量避免国铁站房下方只设置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以更快疏散国铁突发客流,便于客流组织。然后将其余线路车站置于广场下方,以解决周边城市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规划设计方案影响显著的因素包括机场线的线路功能、发展模式及与市区线网的衔接模式。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按其线路功能可分为城市轨道交通机场专线、混合线路及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的典型发展模式有完全利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模式,新建轨道交通线路模式及部分利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模式。新建轨道交通机场线与市区线网衔接的典型模式为核心终止式、近端接入式及远端延展式。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与市区线网衔接规划方案的设计思路,并以此思路,从北京新机场航空客流分布情况、线路功能、发展模式和衔接模式4个角度分析了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阐述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在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圈的区域城市铁路发展模式,以及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模式.以重庆1h经济圈的轨道交通布局为例,探讨1 h经济圈城市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分析国内外市域快轨交通线网形态、衔接模式、运行模式等。结合合肥经济圈市域线规划,以合六市域线为代表对市域快轨交通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进行研究,从线网形态选择、衔接车站设置、客流适应性、运行速度适应性、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市域快线接入城市轨道线网外围的线网形态,小庙站换乘加贯通运行、长宁大道站换乘的多点衔接模式,以及开行本线列车和跨线快车相结合的运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7.
北京轨道交通衔接理念及设施设置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从分析国外交通衔接经验入手,结合我国的交通特点和北京的交通衔接实践,总结提炼出交通衔接特性及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的城市和交通特征、轨道交通网络特点、各衔接方式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年限、分区域、分优先级的衔接设施设置原则,为各条线路的具体衔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城轨交通车站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维联系数的安全态势理解模型以评估其安全状态。首先通过城轨交通车站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城轨交通车站安全态势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多维联系数建立城轨交通车站安全态势理解模型,最后以广州地铁某车站为例获取相关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真实反映车站安全状况,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结束阶段,末班车在路网换乘站内能否实现合理地衔接,最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客运服务以及科学高效的运营秩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编制的原则。从站间列车运行时间约束、线间列车换乘衔接、末班列车线间衔接目标等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量化方法,建立了网络末班列车衔接优化模型。以北京轨道交通城区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局部路网为实例,编制了网络末班列车的优化时刻表。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可行,对路网运输计划编制工作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对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高交通出行的准时性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一体化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进行专项调查研究,选取110个轨道站点,获取线下调查样本2 400份、线上调查样本约1 000份,系统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和便利性的现状。针对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提升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加强初始统一规划设计,优化交通枢纽布局和运营衔接,深化既有站点服务水平,推动站点接驳功能修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