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涛 《西铁科技》2003,(B11):35-36
本文通过对6502电气集中定型电路小改进,解决了复线车站排列向发车口调车进路时无岔区段不点白光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线共咽喉大站信号平面图设计中遇到的进路信号机、进路表示器以及地面载频设置的有关问题,结合相关规定及需求分别进行探讨。提出将具有出站性质的正线信号机直接设计为出站机构,以满足纵列式车站正线信号机的设置需求;对于超过7个发车口的车站设置进路表示器时,通过3种方案比选,提出有条件按方向别代替线路别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上下行交叉车站站内正线载频切换和不切换2种设置方案,采用按统一设置地面载频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目前提速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如何既满足运营要求又能尽量利用既有设备、节省投资成为铁路改造工程的难点和重点。研究方法:依据相关规范制定出与既有复杂车站延长股道有效长相配套的经济、可行的信号技术条件。研究结果:结合车站配线形式,提出了优化后的股道双出站设计方案,满足了电气集中联锁条件。研究结论:在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中,可以通过信号设置双出站的方式将部分有运营需要的股道有效长延长,解决站场改造困难或其它特殊情况下延长股道有效长的技术要求;出站兼发车进路信号机选用增加蓝灯信号的特殊信号机构,采用特殊信号显示和进路办理方式;基于满足运营要求和尽量减少既有电路修改的原则,网络电路图中增加了列车终端等组合,并对信号点灯电路进行相应修改,实现了对长短列、调车进路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4.
马瑞 《铁道通信信号》2001,37(12):34-35
1 问题的产生 举例1 在电气集中车站,为了满足平行作业的需要,2组背向道岔之间距离较近时,应设绝缘节,但由于限界要求所限,该绝缘节处一般不设调车信号机防护,而根据调车作业的需要在2组背向(或1组)道岔岔前设置调车信号机,如图1处D10、D30.  相似文献   

5.
阳逻电厂工业站与新港铁路香炉山站由于产权原因及不同专用线接轨位置原因,电厂工业站位于香炉山车站车场中间位置,与香炉山站同场分站,香炉山站本站的接发车列调车进路需要穿越电厂站控制区咽喉道岔。因此需要针对此种特殊的站场布局设计满足且利于运营需求的信号联锁方案。本次设计通过三区域联锁条件互送,虚拟信号机协助实现阳逻电厂工业站与香炉山站各自独立联锁,跨站进路分段办理。该信号设计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便于办理接发列车和调车进路的人员对进路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提出了进路的存在性问题,并以进路三要素作为判断进路存在与否的依据;阐述了基本进路与变通进路、进路上有关的道岔与道岔、尽头线与咽喉区的调车信号机的区别及意义,以及进路的分类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铁路车站咽喉区进路排列优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史峰  谢楚农  于桂芳 《铁道学报》2004,26(4):5-9,19
合理排列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进路是保证铁路车站行车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的重要内容,在车站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自动化、车站行车作业过程模拟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有利于后续作业进路排列的目的出发,按序列化逐项作业排列进路的规则,分别提出了铁路车站咽喉区最大平行进路和最大概率进路的紧侧优化方法,该方法简明快捷,对现场计算和理论研究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调度集中系统(CTC)更好地适用于普速铁路,克服目前调车进路需要人工按钮办理的缺点,提出改进方案:新增CTC系统与车站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以获取车站调车作业计划;结合车站机车摘挂作业流程,快速编制机车摘挂计划,并实现调车进路触发;减少车站调车进路误办概率,实现调车进路办理条件检查和安全卡控;CTC站场图界面增加调机(本务机)号显示及自动实时跟踪等功能,提升CTC系统在普速铁路运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信号进路表示器设置原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方向发车口车站,当出站信号机的信号显示本身不能表明运行方向时,为了使有关行车人员在信号机开放后能够明确列车的运行方向,应在该信号机上装设进路表示器.  相似文献   

10.
当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时,如果其平均换算坡度大于或等于6‰,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停车而越过对方咽喉出站信号机.延续进路的技术条件要求其应与接车进路同时实现进路锁闭和接近锁闭,正常情况下列车进入股道3 min后,延续进路才能解锁.若延续进路为发车口,可以按压延续进路始端按钮,检查区间条件后,可开放出站信号机,此时的延续进路就是发车进路.  相似文献   

11.
在铁路车站、客技站、货场及专用线,依然有很多无联锁道岔,无联锁区域设备缺乏安全保障,给调车工作带来安全隐患。针对无法或暂时无法进行联锁改造的现实,依据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了无联锁区域调车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比照电气集中联锁概念,提出在缺乏电气集中联锁情况下,调车进路自动安全检查和确认方法,并研发了无联锁区域调车进路确认装置,能够确保无联锁区域调车进路正确。该装置具有安全、低成本、实用、可靠等特点,已在部分铁路公司推广。  相似文献   

12.
TYWK型驼峰信号计算机一体化控制系统是由全电子模块构成的驼峰推送进路控制、调车进路控制、溜放进路控制和溜放速度控制的集散式自动控制系统。系统满足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调车进路控制符合大站电气集中的技术条件。采用微电子智能控制模块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对信号机、转辙机、车辆减速器的控制和轨道电路区段状态的识别。在功能方面有很大扩展,在性能方面有显著提高。该系统已于2003年2月27日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以邯济铁路桑梓店站增二线及车站改造为例,提出衔接牵出线道岔拆除后的特殊处理方案,过渡期间在防护信号机点灯条件中插入道岔表示条件,从而保证进路安全;针对插入道岔的位置及启用时机的不同,分别提出切实可行的道岔过渡处理方式,满足车站运输需要;探讨过渡期间无岔区段插入道岔表示处理方式,提出合理的过渡方案,顺利完成车站信号过渡。通过对车站改造过程中信号过渡方案的总结研究,为以后改造车站过渡设计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排列复合调车进路时,要求调车信号机由远至近顺序开放,当进路中间某架信号机因故未能开放时,为保证行车安全且不影响作业效率,改进部分电路使其做到如果一架信号机不开放就令其全都不开放。  相似文献   

15.
在6502电气集中设计中,有时会遇到超限绝缘处设有调车信号机的情况,有可能发生侧面冲突,需在电路上进行特殊处理。下面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种不同情况,分别加以分析说明,为完善6502电气集中设备的联锁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平面调车作业监控记录系统通过电气隔离方式,采用6502电气集中运行状态信息,由地面服务器处理后,用无线方式向指定调车机车传送站场股道、道岔及信号状态信息;系统可对调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通过地面监控及车载设备,实时显示调车作业计划单、作业进程、地面存车状态、调车区的开放进路、防护距离、限速条件和运行速度等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了站及调车信号在机车上的复示,实时记录了调车作业过程的各类信息和电气集中区调车作业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17.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2004年运营至今客流急剧增加,现状客流已达到远期设计客流,正线运营行车间隔已缩短至3min,从而对车辆段的出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制因素是段内发车能力,对白居寺车辆段段内发车能力的研究不仅能提升该车辆段的出段能力,而且对提升2号线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对白居寺车辆段出段能力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因素为段内区段时间(咽喉区通过能力);对段内区段时间进行计算分析和现场实测,验证确定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研究表明,段内区段运行时间为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因素。为提高车辆段出段效率,车辆段咽喉区线路设计应具备平行发车进路的条件。当车辆段出段能力不满足正线行车间隔要求时,可通过增加调车信号机来分段办理调车进路,提高列车出段效率,从而达到与正线列车运行间隔相匹配、缩短出段时间和延长夜间维修作业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TYWK型驼峰信号计算机一体化控制系统是由全电子模块构成的驼峰推送进路控制、调车进路控制、溜放进路控制和溜放速度控制的集散式自动控制系统。系统满足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调车进路控制符合大站电气集中的技术条件。采用微电子智能控制模块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对信号机、转辙机、车辆减速器的控制和轨道电路区段状态的识别。在功能方面有很大扩展,在性能方面有显著提高。该系统已于2003年2月27日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9.
陇海线宝鸡至天水段自动闭塞工程于2003年12月开通使用,采用的是四线制方向电路。2005年在使用中曾出现过这种现象:“值班员在同一咽喉办理上行发车进路的同时,又办理了下行接车进路,或从进站口向站内方向调车电路,则发车按钮继电器FAJ吸起,X口下行接车方向错误改为上行发车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到发线和调机运用计划是编组站阶段计划的一部分,合理安排到解列车的作业和进路是车站作业的基础。在编组站到发线运用排序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咽喉区行调车进路约束,建立基于行调车进路统一编排的到发线和调机运用模型,以可行性安排为实现目标,设计相应的启发式算法,并编制到解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系统,最后通过算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