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是发展汽车产业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汽车金融服务业密不可分。目前,中国有关汽车消费信贷的法律十分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分期付款销售法和相关的配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分期付款销售。如何完善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法律环境,加快汽车金融建设,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环境问题,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措施。对我国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本文将国内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比较,系统地从产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们认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准确把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轿车情报》2012,(1):119-123
韩国品牌与其它国家汽车品牌完全不同,从上世纪50年代的100多家手工作坊,到如今从它们各自推出的全新车型上,韩国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显得更为艰辛、曲折。值得庆幸。韩国汽车找来了托马斯·伯克尔和彼得·希瑞尔,他们帮助现代及起亚摆脱那些早期且根深蒂固的市场偏见。如今,两大品牌凭借前卫设计和优质的品质,成功地步入国际化市场的前沿。为了展示韩国汽车全新科技以及在市场中“人丁兴旺”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一、外商在韩国直接投资汽车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一)外商在韩国直接投资整车的历史和现状 韩国汽车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真正起步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  相似文献   

5.
小雨 《时代汽车》2009,(3):66-70
韩国双龙几乎在一丝不苟地复制美国汽车的弊病,本文对双龙汽车事件从工会阻碍企业发展和技术路线问题作些披露.以期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兼并重组国内外企业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外资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大量地拥入国内市场,改变了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本文以汽车产业链为主线,通过对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方面的异同比较,指出韩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其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而合理利用外资的做法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0月24日,以"中韩汽车产业的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是我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专题汽车论坛之一,是国内研究探讨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的盛会,其现实意义重大。特别是通过借鉴学习韩国现代的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韩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以现代、起亚、大宇、双龙4个公司为主体的市场格局,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目前,韩国现有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演化为现代起亚、通用大宇、上汽双龙和雷诺三星四大集团.从产业集中度、产业制度结构、政府产业及外资政策和外资进入状况等4个方面分析,受发展历史较短的限制和1997年金融风暴冲击的影响,目前韩国汽车产业安全受到一定威胁,但仍属"较为"安全的级别范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消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和支持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将对国外主要汽车发达国家进入汽车社会前后阶段汽车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简要概述,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提供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与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本文将国内生产制造汽车整车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进行比较,系统地从产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1.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韩庆 《天津汽车》2010,(5):18-19,50
产业组织合理化一直是困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产业重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得出目前有4方面因素阻碍了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活动的发展。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未来我国将出台包括产业整合规划、激励性政策和约束性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汽车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13.
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面对国外汽车集团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技术创新对策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介绍汽车技术创新的特点、模式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并提出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科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今天,这种杠杆效应正在汽车产业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有了与国外品牌同场竞技的舞台。尤其是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中国汽车产业步入产业升级的节点。如何抓住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的契机实现产业升级,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命题。而关于自主品牌研发路径的选择,无非是正向研发和逆向研发两种。在欧美汽车工业发展成熟后,包括日本、韩国、中国车企等后来者,在没有大量资金、优秀的开发团队、供应商体系等的支持下,都是从逆向开发开始发展的。不同的是,日本、韩国在模仿的基  相似文献   

15.
王红娟 《北京汽车》2012,(3):1-3,26
韩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较为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开放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世界贸易组织,韩国汽车产业是最大的受益部门。文中基于汽车领域对韩欧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研究,并探求我国区域贸易发展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是国家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为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发展规划、技术政  相似文献   

17.
《汽车.拖拉机》2014,(2):1-2,7
新动力汽车以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了车辆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新动力汽车产业具有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技术领域广、带动范围大、社会影响深等特点。发展新动力汽车产业,可以推进机电能源技术协同发展,加速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因此,探索新动力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总结新动力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对我国新动力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发展历史较短的局限和1997年金融风暴冲击的影响,目前韩国汽车产业安全受到一定威胁(程度较弱),但仍属“较为”安全的级别范围。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根据影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我国一些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评议,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和如何培育汽车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是新时期、新阶段国家指导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又一重要文件,它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件大事。总的来看,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政策的连贯性、全面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适时、适地、适势和适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