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站仪道路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雒应  秦建平 《东北公路》1998,21(2):89-92
全站仪已广泛用于道路测量中,用全站仪进行道路高程测量的方法及精度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对其进行精度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摄影测量原理与模型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摄像机作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像数据采集工具,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完成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测量,根据摄像机处于空间位置拍摄图像关系,得到摄影测量数学模型,研究了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技术及模型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通过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进行较大场景范围非接触测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道路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传统的平整度测量方法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道路快速巡检和公路养护的需求。移动测量系统能够快速动态获取高精度道路点云数据,能详细再现道路的细节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车载点云的精度特点以及国际平整度IRI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应用车载激光点云进行路面平整度检测的方法,首先对车载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沿轮迹带方向提取路面点;然后采用等间距邻域均值采点的方式获取路面高程值;最后使用路面高程值进行IRI计算并与高精度水准数据计算的标定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能够用于路面平整度的快速检测。为道路三维快速巡检和公路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程军  郭庆波 《上海汽车》2000,(10):21-2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系统,采用双口RAM存储器建立PC微机和单片机之间数据联系。充分利用PC微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一种实时的单片机与微机的交互系统,通过实时与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换,可以在一台微机和一个编程环境下实现车辆系统的模拟、实时硬件闭环模拟和车辆的道路试验。利用这一系统还可以方便进行串行通讯、CAN通讯。本文采用Intel87C196CA单片机进行了开发,并用于车辆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道路移动测量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地采集道路信息,提供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为公路养护和信息化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简要介绍道路移动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表明,道路移动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6.
道路谱测量系统的误差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高精度道路谱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和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道路谱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分析试验,对大波形和小波形两种信号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对道路谱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总结,对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EQ6100发动机缸盖平面度测量系统,论述一种快速精密测量位移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平面度在线测量的简便实用算法。  相似文献   

8.
朱正 《汽车技术》1997,(11):25-30
阐述了用于珩磨的自动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另外,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代自动测量技术在珩磨加工中的衫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珩磨自动测量是实现加工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废品率有十发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种可车型分类的道路交通流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长 《公路工程》2009,34(6):30-33
研究与设计了一种基于感应线圈的道路交通流检测系统,采用32位ARM处理器与CPLD组成检测控制器,对车辆通过线圈时所产生的频率变化进行数据采集,克服了传统的8位单片机处理能力不足检测精度不够等设计缺陷。系统除具有通常的测量交通流量、车速、道路占有率等功能外,还可实时按车型分类统计车流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电热法在路面中融雪化冰的应用情况,提出电磁能融雪化冰系统的设计理念,进而对道路表面及结构层内的温度分布、升温规律进行试验测量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用于电磁能融雪化冰系统的材料型号,并通过对材料在不同温度情况下的形态及性能进行分析,确定电磁能融雪化冰系统运行时的最高温度限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融雪化冰系统的传热规律,据此确定电磁能融雪化冰系统设置的最大间距,为实际道路融雪化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测量道路作用力对于汽车服务业来说是全新的,是效仿车轮装配制造厂设备进行的测量。通过对道路作用力的测量可以用来解决轮胎均质性带来的轮胎振动问题。轮胎的均质性仅在负载条件下测量。  相似文献   

12.
道路性能测试仪用于汽车道路试验中行驶里程、速度和时间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准确性对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道路性能测试仪的期间核查方法及所用仪器设备,建立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评定了各测量参数的扩展不确定度,并计算了期间核查各测量参数的En值。结果表明,道路性能测试仪的校准状态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13.
李孟良  李洧  詹兴泉 《汽车工程》2003,25(2):142-146
运用催化转化器起燃温度特性,利用道路(天津市)状况下特定车型的催化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分布特征,分析和研究了道路车辆排放性能;通过在底盘测功机上模拟道路车辆催化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分布特征测量车辆排放并与ECEl5工况所得到的结果比较、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道路下的车辆实际排放要多于实验室测量。  相似文献   

14.
阐述将拉索频率识别技术应用于道路桥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提出振动频率法原理和相应计算公式。通过试验案例,指出利用IBIS-FS系统进行多阶频率识别,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拉索索力测量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拉索边界条件、设置抗弯强度、频谱分析结果的精确度以及减振器装置、拉索垂度等。未来随科学技术发展,拉索频率识别技术应用,其精确能够准确识别桥梁道路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15.
除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量外,勘察设计阶段的道路测量工作还包括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两项重要的测量工作,为道路施工图设计提供更详细的线路空间地理信息。由于测量工具的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数据处理的手段和测量成果的表现形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倍增工作成效。本文介绍了道路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数据处理软件“TodayCAD经天道路测量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情况,“陆dayCAD经天道路测量软件”为道路勘察设计阶段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工作提供了一个优秀的集成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除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量外,勘察设计阶段的道路测量工作还包括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两项重要的测量工作,为道路施工图设计提供更详细的线路空间地理信息。由于测量工具的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数据处理的手段和测量成果的表现形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倍增工作成效。介绍了道路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数据处理软件"TodayCAD经天道路测量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情况,"To-dayCAD经天道路测量软件"为道路勘察设计阶段断面测量和细部测量工作提供了一个优秀的集成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某款国产大排量摩托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排量摩托车行驶平顺性问题,通过测量该车型的三维结构设计参数,应用摩托车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VI-Motorcycle建立摩托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再对模型分别进行低速和高速直行通过减速带路面仿真试验,分析摩托车的平顺性能,把仿真试验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作对比。研究表明:该车在驶过减速带路面时平顺性能优异,仿真数据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对大排量摩托车的平顺性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大规模汽车用户道路行驶载荷谱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加速度和应变信号与车轮载荷之间建立统计函数关系,从而可间接测量用户载荷.通过实车试验和载荷数据处理建立了制动工况下制动力伪损伤与制动强度之间的统计推断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可用于大规模用户道路载荷谱测量.  相似文献   

19.
雨雾模拟系统主要是实现智能网联封闭道路雨雾天气的模拟控制。为了实现封闭道路降雨、大雾天气的模拟,就必须配备相应的雨雾系统机组。如果想实现雨雾系统机组的自动控制,需配备一套PLC控制柜,PLC控制系统是实现模拟雨雾天气的核心系统,用于控制整套设备的运行。本文建设一个完整的、易操作的PLC控制系统,使其对封闭道路雨雾天气模拟进行自动控制,这是封闭道路模拟雨雾系统着重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利用PLC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雨雾系统手自动控制,既简单又便捷,很好地满足了智能网联测试场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双目视觉技术能够实现目标的识别与距离计算,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然而,现阶段双目视觉存在光照干扰、遮挡、弱纹理区域歧义匹配等问题,影响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基于双目视觉的跟驰状态实时感知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车辆跟驰模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车辆跟驰状态进行实时估计,包括跟驰距离、前后车速度差等。通过实际道路试验,证明了该系统能够识别并修正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解决弱纹理区域误匹配问题。试验结果表明:25 mm焦距与12 mm焦距的双目系统跟驰间距测量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66%与9.14%;在相对速度测量方面,2种焦距系统的测量精度基本相同,平均误差均为1 m·s-1左右。所提出的方法在自动驾驶车辆环境感知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