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分期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提出了一个简捷的截面内力分布计算方法,采用Dirichlet级数来表达徐变度和收缩变化,使徐变收缩的计算能采用递推方法进行,另外提出了不同性质钢筋混凝土组合截面单元的徐变等效荷载计算方法,使复杂的结构形成过程的徐变、收缩分析能在微机上迅速完成。通过对这类结构和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比较,结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石板坡长江大桥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石板坡长江大桥位于重庆主城区,结构采用连续梁与连续刚构混合连续体系,主跨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居世界之首。结合该桥设计及施工特点,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结合有限元步进法对石板坡长江大桥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筋的张拉、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对桥梁的竖向变形与轴向变形都有较大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预应力损失使该桥混凝土梁的应力减小,钢梁的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进行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计算时参数选择的重要性,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变参数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收缩徐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引起混凝土连续梁桥不断上拱或下挠。当前国内在建高速铁路中许多混凝土连续梁桥将采用无碴轨道,其可调性很小,必须控制铺轨后的徐变变形(后期徐变变形)。对几种常用规范的混凝土徐变系数影响因素、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以武广客运专线上一座(70+125+70)m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按几个常用规范对该桥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研究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桥梁变形和截面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桥梁后期徐变变形不可忽视;根据不同规范计算得出的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T梁桥拓宽的长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拓宽后桥梁的时间效应,研究了每一时段内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的连续变化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根据能量原理推导了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位移法基本方程,按增量法分析了徐变应变的变化,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为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与小试件的试验结果作了比较。在拼接缝处的受拉区,应变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计算精度比代数法高。在新梁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新梁自重应力的徐变作用下,3 a后新梁翼板的拉应力为2.67 MPa,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开裂。为减少收缩徐变对新旧梁受力的影响,建议新梁脱模后至少放置6个月后再进行拼接处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凝土结构徐变效应的问题,采用按龄期调整的等效模量方法结合ANSYS有限元商用软件包,将"单元生死"技术引入混凝土结构节段施工过程的徐变分析中,解决了节段施工过程之间数据传输问题,并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命令流,将徐变效应分析问题转化为伪弹性分析问题,计算简单。以经典三节段施工连续梁桥为例,采用现行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的徐变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节段连续梁桥徐变以及徐变对连续梁桥内力和变形的变化,并与现有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收缩徐变对曲线桥实测应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顶推法施工的曲线连续梁桥的主梁内预埋的钢筋计测得的混凝土应力远大于理论计算结果,这主要是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形中的非弹性变形包含在钢筋计实测值中引起的,提出了用于扣除混凝土实测应力中收缩徐变非弹性变形影响的计算方法,并且将徐变对实测应力影响计算进行了特殊考虑,在对太平沟大桥进行施工监控中使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某一铁路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利用空间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该桥仿真模型,对该桥考虑收缩徐变和不考虑收缩徐变的内力、挠度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收缩徐变对铁路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影响规律,该规律可为该类型桥梁的施工控制和结构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索塔应力的监控非常关键。基于截面内力平衡的思路,提出了考虑徐变次内力情况下结构徐变、收缩的计算方法。某跨江特大跨悬索桥的应用表明该法应用方便,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收缩徐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收缩徐变分析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文中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结合有限单元步进法,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粱桥从施工到成桥以及成桥后任意时刻任意截面的内力与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