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过程中水泥的水化热是主要的升温因素,先浇注的底板对侧墙变形形成约束,致使管段侧墙容易产生裂缝,通常在外侧墙内布置冷却管以控制温度裂缝。以上海外环线越江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管段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冷却作用下管段温度场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为管段温度裂缝控制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沉管隧道混凝土管段温度场的仿真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对于沉管隧道混凝土管段施工期全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管段施工期的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同时研究分析了有无保温层时管段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可以供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采用温控措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沉放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沉放对接为例,介绍"双三角形"布置锚缆管段平面定位和双浮箱四点竖向吊沉系统及设备,简述管段沉放对接工艺流程及测量定位技术,最后分析管段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沉管隧道管段体积大、结构形式复杂、施工工艺复杂,容易因温度、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造成管段结构在预制阶段出现危害性裂缝,进而影响结构的服役性能和耐久性能。文章依托在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实例,开展了足尺试验,对"工厂法"沉管管节关键部位的温度和应变发展实施了监测,分析对比了温度发展规律和应变发展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期因混凝土水化热引起温度上升,整个管段结构膨胀受拉,温度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结构也收缩恢复;但由于混凝土自收缩等因素的存在,结构最终收缩受压。研究所提供的试验结果可作为深入进行数值分析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广州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沉管隧道其分项工程管段预制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预制质量的控制。管段预制是沉管隧道施工的主要环节,对其施工技术、预制质量的要求较高。管段预制结构的尺寸、预埋件安装精度、混凝土容重及干舷值控制直接关系到管节浮运、沉放。管段预制混凝土应满足不渗、不裂、不漏的设计要求,并保证其耐久性及使用寿命的设计要求。因此,在管段预制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对质量的控制及保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完成第二节沉管(E2管段)的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实现了E2管段与E1管段的海底对接。  相似文献   

7.
从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浅谈混凝土管段的防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沉管法修建隧道是我国20世纪末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修建水底隧道的工法,具有埋深浅、施工工期短等特点。由于目前国内沉管法施工的水底隧道数量少,因此我国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未将沉管管段的防水内容列入,新建沉管隧道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只能借鉴类似工程的防水。通过仑头-生物岛隧道沉管段的防水设计,结合国内已建成的沉管隧道,探讨沉管隧道混凝土管段的防水设计,为今后的沉管隧道工程防水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外环线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其管段混凝土温度等进行监测,把现场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得出了混凝土温升的规律以及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基础压砂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段基础处理是沉管法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基础处理为工程背景,对压砂法的机理及其试验进行说明,对压砂施工的流程及工艺、安全与质量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管段的沉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型沉管隧道混凝土管段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沉管法施工的隧道,混凝土管段裂缝控制是一个关系到隧道安全性、耐久性、水密性的重要课题.结合工程特点,通过试验来选择材料及最优的混凝土配比,采取及时有效的养护措施可保证混凝土质量;埋设冷却系统可有效减少水化热,并可以加大混凝土早期的温降幅度,以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率;环境温度对混凝土表面温度、升降温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温度变化混凝土温度也明显波动;养护工艺对混凝土的温峰、升降温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主要阐述沉管隧道的主要防水设计思想与方法,包括管段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要求、管段外防水层的应用研究、管段接缝防水设计、管段接头GINA止水带和OMEGA止水带构造形式的选择与细部设计的改进、管段接头拉索防腐蚀设计、岸边段与管段接头密封用弹性阻浆带的设计等内容,以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干坞是沉管隧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设计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工期。文章以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工程干坞设计为例,介绍一种新型的旁建干坞方案,即干坞与岸上主体基坑并排同期实施、管段预制与岸上段主体结构同步进行。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满足工程工期的大型干坞场地问题,并避免了轴线干坞工期长、独立干坞造价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目前热煨弯管加工过程中工艺管连接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分析热煨过程中弯管后直管段与工艺管连接处受力状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操作简便、能耗低的弯管后直管段与工艺管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谈沉管隧道起浮与抗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管隧道结构设计与普通隧道的结构设计不同,沉管隧道管段不仅要满足结构受力要求,也要满足起浮及浮运期间的干舷高度,以及运营期间的抗浮安全系数要求.文章根据影响管段干舷及抗浮的主要因素,浅谈沉管管段起浮与抗浮设计,为以后沉管隧道管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提出了根据实测的管段对接特征点,用计算机对接所有管段以检查沉管段平面轴线偏差,并在干坞进水之前加以整改的事先控制方法;然后探讨了管段轴线事后调整的两种方法"顶头摆尾"法和"接头横向错位"法;最后对上海外环隧道沉管段轴线偏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大型曲线沉管隧道的特点,论述了曲线沉管隧道的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管段特征点标定测量、管段沉放测量,以及管内测量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外环隧道江中沉管段全长736m,由7节管段组成,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全面阐述管段横断面设计、浮力设计、静力计算以及计算参数的取用和相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嘉兴电厂二期取水工程是国内首次采用沉管法在海底建设的取水隧道,工程具有海象与地质条件复杂、海上浮运沉放次数多以及对沉放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扼要介绍的管段浮运、沉放施工等技术,可供其它类似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沉管隧道技术的应用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应用概况;并对越江隧道工程中采用的不同施工方法、隧道与桥梁方案的比较以及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管段浮运与沉放和管段防水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介绍了沉管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沉管隧道的应用前景,并指出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沉管隧道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必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20.
越江沉管隧道管段及接头防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对沉管隧道接头防水和管段本体防水应各自具有双重防水性能的有关技术以及外防水结构形式的一些看法,并对GINA外止水带的几种不同形式提出了个人观点,可供国内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