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沈阳地铁一、二号线自运营以来均采用单一大交路模式组织行车,受各项条件限制,现有行车组织模式很难满足未来客流增长的需要。本文从客流情况、折返能力、车辆数量等运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保证一、二线运力相互匹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运力,并且深入分析单一大交路模式过渡到大小交路模式后应急情况下的运营调整措施,最终确定沈阳地铁更加合理的行车间隔及运营交路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铁是城市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修建了地铁系统.分析了南京地铁一号线的客流分布和可能采用的列车交路模式,在对不同列车交路的特点、适用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线应采用的列车交路模式及新线投入运营后确定列车交路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营组织模式的广泛应用,准确描述大小交路乘客出行选择行为,对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具有重要影响。既有研究普遍认为乘客在面临相同起讫点的多交路出行时具有选择直达列车的偏好,缺少对乘客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以大小交路跨交路出行乘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拟定不同到达交路列车形式及满载率设定相应出行情境,由此将大小交路出行的乘客类型进行划分,并针对无直达偏好类型的乘客,分析其自身属性、路径信息、出行距离和列车满载率等因素对乘车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直达偏好类型的乘客占比高,出行选择主要受出行距离及当前到站列车的满载率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目前轨道交通线路制定列车交路开行方案时缺乏考虑乘客满意度问题,从乘客和地铁运营公司角度出发,以乘客满意度高和企业运营成本低为目标,将最大上线列车数量、最大断面满载率及最小候车时间作为约束条件,构建线路开行嵌套式交路方案的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模型,采用加权法将模型转换为单目标模型求解。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中,结果表明:嵌套式交路在保障乘客出行需求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运能过剩情况,其中乘客满意度是确定大小交路开行比例的关键因素,且开行比例越高乘客满意度越高,但企业运营成本也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地铁线网的不断完善,其内部换乘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为对内部换乘做进一步优化,将地铁的运营模式从国内比较常见的单一交路改为交路混跑,并以线网中任意两条换乘线路之间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为优化目标,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天津地铁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交路方案的列车运行区段和折返车站,结合运输组织实践经验,以列车交路决定的输送能力与客流需求量空间分布的最佳匹配为原则,以快速车底周转和换乘客流最少为目标,综合考虑站线运输能力的条件限制、运输组织需求以及乘客便利性,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的多目标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分别对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了简化处理,可以通过优化软件编程求解.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远期运营方案为例,对不同交路上限数目,在2 s内计算出4种可选交路方案,为运营部门选择最终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营模式的特点,以最小化乘客等待时间、车辆走行公里和列车运行时间为目标,构建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其中决策变量为发车频率、列车编组和小交路折返站位置.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原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受控随机搜索算法求解.通过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小交路发车频率、折返站位置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开行大小交路可以有效降低大交路列车满载率的非均衡性,减少车辆运用数;小交路长度越短对乘客越不利,且不能使企业成本节省越多.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具有复杂共线交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编制列车运行图时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分析多种共线交路形式的基础上,研究多交路中线路通过能力及其损失原因,确立不同的布点方案及分布均衡性评价指标,具体为避免共线区段交叉干扰所需要的约束条件,提出适合于复杂共线交路的运行线铺画方案。本研究有利于后续更高效地编制运行图,提高多交路运营组织质量,同时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多交路化、网络化趋势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于市郊客流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的特点,单一交路、站站停列车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流需求,因此根据市郊客流特点研究不同停站方案(如快慢车)、开行区段(如大小区段) 组合的列车开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乘客出行广义费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列车开行方案与乘客选择之间的主从博弈关系,建立了市郊线路多交路快慢车开行方案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了遗传-模拟退火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在算例研究中,针对某一具体市郊线路,对结合大小交路、快慢车的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求解得出相对于传统的单一交路、站站停开行模式,多交路快慢车结合的开行方案使乘客的总旅行时间和企业运营成本分别降低了2.25%和9.25%,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铁列车交路对地铁运营效率有着显著影响,针对地铁列车交路评估,提出一种基于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的地铁列车交路方案评估方法.为更好地反映专家评估中的模糊性,评估指标信息值用语言值给出,采用通用二元语义对语言值进行处理以避免语言信息在运算中过程中失真和扭曲,并提出基于二元语义的成本型指标与效益性指标的转换公式,基于熵值法确定评估指标为二元语义信息的指标权重求解方法.最后,提出基于语言值的TOPSIS的评估方法对地铁列车交路方案排进行排序,并给出地铁列车交路评估实例、结果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关系,划分了2种典型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基于跨交路乘客对直达列车的选择偏好与换乘行为,提出了2种开行比例模式下乘客的广义出行费用计算方法;考虑共线区段列车运行间隔的匹配关系,计算了运营车底数量;以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费用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多编组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多交路共线运营客流分配是城市轨道交通复杂交路设计、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基础。本 文以典型共线运营多交路为例,通过划分客流出行区段将乘客分为不同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客 流的路径选择策略,提出以发车频率确定的客流分担比例计算方法,构建了基于发车频率和乘客 出行区段划分的客流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多交路共线运营物理网络转化为共线运营服务 网络,通过引入超路径的概念,将乘客出行优化策略转化为共线运营服务网络上的最短超路径问 题,并考虑乘客在车拥挤感知费用,提出了基于超路径的客流增量分配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 证了共线客流分配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陆原  曾滢  郭晟 《城市交通》2011,(5):70-79,7
"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是城市快速公交应用中一种探索与创新的系统模式。以广州市BRT试验线为例介绍"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及其三个关键要素:快速专用通道、灵活线路运营、高效车站服务。探讨该模式在节省公交出行时间以及适应公共交通需求两方面的优势。分析"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的特性,并与传统的固定线路模式进行对比,归纳其三个关键要素与BRT系统效能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的适用条件,并指出快速公交的发展应走公交集约化和系统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道路,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高品质公共汽车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14.
考虑线路输送能力利用的空间不均衡性,建立以线路输送能力利用率最大化、上线车组数和乘客出行费用最小化为目标,以交路形式、发车频率、列车编组为决策变量的多交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设计线性加权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求解算法.结合算例,对比单一交路、嵌套交路和衔接交路最优开行方案下的列车运行效果及在不同客流特征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以输送能力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能够有效提升线路输送能力利用率及其空间均衡性,符合乘客和企业的共同利益;对于单峰型客流集中线路,保持最大客流断面位置及取值不变,当单峰内客流需求比例超过30%时,适宜开行多交路列车.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轨道交通放射线为研究对象,考虑客流时变需求和高峰期乘客滞留现象,以乘客等待时间、列车运行时间和车辆走行公里最小为目标,以发车间隔、列车满载率及其均衡性、发车比例为约束,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运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建立基于乘客活动和列车运行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将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计算机仿真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时刻表可以使运力与客流需求更加匹配,有效降低了高峰期乘客拥挤程度,并提高了各次列车满载率的均衡性.在企业运营成本相等的情况下,优化后的乘客等待时间减少了1 266.2 h,降幅达16.5%.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我国铁路6次提速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我国铁路提速取得的成果.通过实施铁路提速战略,我国铁路首创了既有线快速度、高密度、重载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缓解了铁路运输运能紧张的局面;铁路市场化进程加速,运输产品多样化;实现了铁路运输的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动车组行车组织方法体系;优化车流径路、直达化运输等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既有线客货分线的运输模式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提供了借鉴;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强化了铁路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In an ad hoc network, it is usually difficult to optimize the assignment of network routing resources using a single type of routing protocol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network scale, node moving mode and node distribution. Therefore, it is desirable to have nodes run multiple routing protocols simultaneously so that more than one protocols can be chosen to work jointly. For this purpose,a multiple routing platform for Ad hoc networks is proposed on a higher level of current routing protocol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 platform, a security mechanism and its formal analysis by BAN logic is giv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ulti-routing platform is practicable in some complex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卡车编队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新型运营组织模式,多辆采用半自动驾驶技术的卡车以较小的车头间距共同行驶,达到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和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该组织模式也被称为“公路列车”。从运营管理及调度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利用商品网络流理论解决某一特定卡车在何时何地编入哪个卡车编队的问题,尽可能地促进卡车编队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本文分析卡车编队形成过程中额外产生的集结等待时间,并量化计算由于卡车编队成组运行,空气阻力的下降进而产生的燃油节省。在限制卡车编队规模的条件下,构建考虑合理绕行的卡车编队路径优化模型,将每个运输任务是否通过路网中的弧段设置为决策变量,优化结果既能反映每个弧段上卡车编队的构成情况,又能体现每个运输任务具体的走行路径。采用商业软件求解构建的卡车编队路径优化模型,形成卡车编队19个,节省燃油费用达到14%以上。结果表明:该 模型能得出理想的卡车编队路径优化方案,为卡车编队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热泵沼液增温系统投资高、运行困难的缺陷,设计了一套太阳能-污水热泵沼液增温系统(solar and untreated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USSHPS).该系统设定3种系统运行模式,分别为全年中温增温模式、全年高温增温模式和夏季高温增温、冬季中温增温模式,并从系统运行能耗、环保性、经济性与产气量最大化角度对各增温模式进行理论计算,同时,构建太阳能-污水热泵沼液增温系统运行模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赋权.研究结果表明,全年中温增温模式、全年高温增温模式和夏季高温增温-冬季中温增温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293 0、0.327 5和0.379 5,夏季高温增温-冬季中温增温模式是三者中最优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