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电动自行车广泛使用背景下,探究电动自行车出行者的安全风险认知特性对制定相关管理策略和道路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电动自行车使用者风险行驶形式和相关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进行情景式调查,并从风险行驶认知、风险行驶意向及风险行驶原因三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当道路等级及机动车流量越高时,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安全风险认知水平越高,风险意识越强;电动自行车车流量越大,风险行驶意向越强;“不方便”是风险行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动自行车品种、数量急增,但安全性差,电动自行车在道路行驶中违法行为突出,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呈明显上升势头,主要由于许多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动摩托车上路行驶,缺乏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具体政策法规,以致管理失控。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辆电瓶助力自行车发明以来,到今天高科技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电动自行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由于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是以电瓶为动力,体积较大,续航能力短,有噪声,再加上当时摩托车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动自行车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直到90年代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拥有量还不到3万辆,并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正规厂家生产,而是由个人在原有自行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但自90年代新型电动自行车问世后,电动自行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 2007年1至7月份,全国共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10931起,造成1455人死亡、12190人受伤,分别占同期总数的5.88%、3.36%和5.71%。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789起,上升34.25%;死亡人数增加556人,上升61.85%;受伤人数增加3252人,上升36.38%。其中,电动自行车肇事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下同)为2646起,造成280人死亡、2924人受伤。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591起,上升29.20%;死亡人数增加100人,上升55.56%;受伤人数增加714人,上升32.21%。[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2011,(5):98-99
德国联邦交通部将对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进行测试,以决定在什么情况下骑车人必须要戴头盔等安全护具,甚至必须拥有电动自行车的驾驶执照。同时还考虑,是否应该为电动自行车制定专门的行驶规则。  相似文献   

6.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出行工具,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但对电动自行车微观行为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在上海海事大学对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进行观测实验,提取电动自行车轨迹数据,以纵向间距、速度差、侧向净距、水平间距作为特征变量,利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决策树分类结果建立电动自行车骑行决策行为规则。然后,基于社会力模型,分别引入超越力、跟随力等改进行为力模拟电动自行车的超越、跟随等骑行决策行为。考虑公式超越力、固定值超越力和临时目标点超越力这3种超越力形式,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仿真结果比较进行参数标定和模型验证,选取单向流电动自行车行驶场景开展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临时目标点超越力的改进社会力模型在超越过程中的轨迹误差最小,电动自行车超越时所需要的横向间距与超车时横向速度、超车完成时间成正比,最佳超车横向间距为2 m。  相似文献   

7.
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环保、方便、快速的特点,但是其对交通安全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应合理控制其发展规模,采取措施解决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导电动自行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论中小城市电动车禁行必须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电动自行车的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各城市对其都采取了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措施。本文提出我国中小城市有发展电动自行车的余地与必要,并相应提出了中小城市对电动自行车迅猛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电动自行车给居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难题。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和引发原因进行剖析,得出电动自行车定性不准、管理滞后、道路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主要原因,应通过完善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引导和管理电动自行车,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等措施使电动自行车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电动自行车。近20年间,我国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业。新能源发展的脚步有力地推动锂电池产业,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占全球的95%,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预计2017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4 000万辆,比2013年增长14%,年均增长仅为3.4%。锂电电动自行车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串令人心焦的数据:据统计,2006年以来,湖南慈利县交警大队处理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40多起,受伤30多人,占非机动车事故总数的57.4%。然而,“我考虑买一辆电动自行车”,这是时下许多市民的想法。近两年,电动自行车以其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省力轻巧、操作简单等优势,迅速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以慈利县为例,目前,县城区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在1000台以上,并且保持在高速增长的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2010,(2):98-99
日本东京开设了2个可以供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太阳能停车场”,停车场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可供当地社区居民租用。这种停车场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每个停车场可以供10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除可以充电外,这种太阳能停车场还有足够的电能供给用于停车场夜间照明的节能灯,并在紧急情况下为电力外部设备预留接口。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对我国城市交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马尔可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方式分担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该市居民现有的交通方式和转移意向。然后,假设在放任、限制、适度控制三种场景下,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转移概率,预测未来几年石家庄市电动自行车的方式分担率。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各城市制定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电动自行车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近10年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自行车是交通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12年总销售量超过3100万辆.相关研究的数量不断上升,鉴于此,对过去蓬勃发展的与电动自行车最相关的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将研究重点放在电动自行车交通及需要注意的最关键的研究缺口方面,而非休闲娱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在世界占领先地位,荷兰、德国紧随其后.电动自行车能够以较少能耗保持一定速度,也有研究发现电动自行车能增加自行车使用率.电动自行车有潜力取代传统机动交通方式(内燃式),但在取代传统自行车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仍存在争议.电动自行车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并且相同行驶里程下,碳排放水平显著低于小汽车.在某些地区,安全问题上升到政策层面,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已经足以搜集到丰富的安全数据.尽管如此,关于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不断上升,为了向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行业提供必要的数据,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需求也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意向和决策行为,对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行为偏好进行探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态度认知。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分析居民对于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SEM-Logit模型分析居民对于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选择决策行为。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弥补以往仅从定性角度分析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行为的不足。结果表明:男性、固定职业者、中等收入者、短距离出行者更愿意选择使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态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作为心理潜变量也会影响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行为;与非高峰期相比,受访者在高峰期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意愿更高,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使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比例分别为19.58%和14.42%。根据研究结果,引入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对西安市居民现有的出行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因此,建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提前谋划、制定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路段电动自行车与公交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将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交通流造成的延误 分成两种: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小于电动自行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和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大于电动自行 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在考虑车道宽度、乘客上下公交车、电动自行车的疏散率和到达率等影响因 素的基础上,运用流体模拟理论,建立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车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各 影响因素与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造成的延误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建 立的延误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该延误模型对通过路段的公交车数量的设定、路段上的公交车站数 量的设定,以及某处是否需要设港湾式停靠站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和车牌使用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方式采集了宁波市862个电动自行车用户有效样本,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Bivariate Probit(BP)联立方程模型,计算了显著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量化分析了电动自行车事故和车牌使用影响因素效用,并检验了两者之间潜在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BP模型不仅可以识别电动自行车事故和车牌使用的影响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刻画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两者之间关联系数为-0.475,表明电动自行车车牌的使用可以降低电动自行车事故概率;模型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驾驶执照、家庭是否拥有小汽车、电动自行车驾龄、法律遵守程度、驾驶行为、危险感知度等具有统计显著性,是影响电动自行车事故和车牌使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电动自行车属普通自行车 根据美国《联邦电动自行车法》规定,电动自行车是指配有完全可使用的脚蹬,装有功率小于750瓦的电机作为辅助动力,同时最高速度小于32公里/小时的两轮或者三轮车。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过渡信号对驾驶员驾驶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但缺乏规范化设置的问题,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取其驾驶行为特征参数,提出基于电动自行车过街行为的四分类方法。统计分析绿闪灯和绿灯倒计时交叉口信号过渡期间四类到达电动自行车的停车线速度和违章率及违章时间分布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绿闪灯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较大的交叉口进入速度,绿灯倒计时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较高的红灯通过率,因而更容易导致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增长,在当前的城市非机动车构成中,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已经与自行车数量相当甚至是超过了自行车的数量,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时形成混合交通流。与自行车相比,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快,重量大,制动时惯性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借鉴机动车道的车道划分思路,从交通安全的角度,提出对非机动车道进行划分,使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各行其道。在分析电动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行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提取车辆长度,期望车速分布,横向超车距离等驾驶属性作为输入参数,利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分别建立混合车流和车道划分模型,采用车速差,变换车道次数等多种安全评价指标确定不同车道划分方案的安全效果,同时也对方案的交通效率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